【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FID定位的漏缆外观检测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漏缆外观检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定位的漏缆外观检测方法,同时涉及相应的漏缆外观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地铁和隧道中广泛采用通信漏缆实现无线覆盖,漏缆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漏缆通常采用壁挂敷设方式,在隧道壁打眼安装固定卡具。列车在地铁或隧道内高速行驶产生的能量波对漏缆带来的振动和冲击,易导致漏缆锈蚀、氧化甚至断裂、漏缆卡扣松脱、漏缆垂落侵限等情况发生,严重威胁行车安全,对铁路隧道而言,隧道内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漏缆的形变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对漏缆进行维护保养尤为重要。现阶段主要通过人工巡检的方式来对漏缆进行外观故障和隐患排查。人工巡检效率低、工作量大,并且受轨道交通维护天窗时间的限制,工作时间短,完成巡检任务的压力很大。同时,人工巡检工作难以标准化,易受作业人员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影响,很多安全隐患和设备故障难以及时发现。针对上述的问题,可以采用车巡方式代替人工巡检,通过车载的相机采集漏缆的外观图像,再对图像进行故障和隐患检测,实现对漏缆外观安全隐患和故障事件的预警。因此,采集漏缆的外观图像是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FID定位的漏缆外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漏缆沿线间隔设置RFID标签,RFID标签与漏缆位置关联;检测车行驶通过漏缆沿线使用车载的线阵相机进行漏缆图像采集,同时扫描RFID标签获得位置信息;根据获得的位置信息计算车速,根据所述车速实时调整所述线阵相机的扫描行频;将采集到的图像和对应漏缆位置的关联信息进行保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FID定位的漏缆外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漏缆沿线间隔设置RFID标签,RFID标签与漏缆位置关联;检测车行驶通过漏缆沿线使用车载的线阵相机进行漏缆图像采集,同时扫描RFID标签获得位置信息;根据获得的位置信息计算车速,根据所述车速实时调整所述线阵相机的扫描行频;将采集到的图像和对应漏缆位置的关联信息进行保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定位的漏缆外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漏缆沿线间隔设置RFID标签时,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最高车速和RFID读写器识读RFID标签的时间计算RFID标签最小设置间隔;根据图像质量要求和图像位置信息的要求,获得最大设置间隔;在最小设置间隔和最大设置间隔之间设置RFID标签。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定位的漏缆外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标签设置在漏缆、漏缆卡具或漏缆沿线的隧道壁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RFID定位的漏缆外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标签设置在离地最近的漏缆卡具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定位的漏缆外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隧道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RFID标签,当检测到所述RFID标签时,启动或关闭车载相机采集图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定位的漏缆外观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得的位置信息计算车速,根据所述车速实时调整线阵相机的扫描行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玉娟,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佳讯飞鸿北京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