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012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包括:一桁梁、一固定板、四块高架地板以及四个第二固定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提高高架地板与桁梁之间结合强度、使高架地板可承受较大的负荷及具有较佳的耐震能力等优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架地板的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高架地板已广泛的应用于晶圆厂、IC测试区、光罩实验室等场所,如图1所示,现有的高架地板10a可架设于纵横交错的桁梁11a上,这些桁梁11a的交会点各设有一支撑装置12a,用以支撑桁梁11a及高架地板10a架高于适当的高度,当高架地板10a架设于桁梁11a上后,需以螺栓13a贯穿高架地板10a及桁梁11a,以将高架地板10a稳定的固定于桁梁11a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成本,减少生产过程中因搬运或加工前、后等待时间,而造成无形成本的增加,因此,有一种现有的无人搬运系统(AUTOMATICGUIDED VEHICLE SYSTEM,AGV)应运而生,其路线的铺设是直接贴于高架地板或地面上,施工或日后更改都非常容易,并可配合电脑整体制造,搬运工作可完全纳入电脑作业系统,具有最佳效率,且其较一般用的输送设备成本较低及作业灵活;由于以上诸多优点,因此无人搬运系统的应用已日益广泛。现有的无人搬运系统,已有应用于高架地板上,但是,由于无人搬运车具有相当的重量(约为700kg),其重量经由轮胎施加于高架地板上,若高架地板并无确实地固定于桁梁上,经久使用后,高架地板与桁梁之间定位不佳,未能稳固的结合,高架地板与桁梁之间容易产生松动、位移,使得铺设于高架地板的上无人搬运系统的感应轨道受到影响,造成无人搬运车无法正常的行走,且其整体强度降低许多,因此无法承受较大的负荷,其耐震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提高高架地板与桁梁之间结合强度、使高架地板可承受较大的负荷及具有较-->佳的耐震能力的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包括:一桁梁,该桁梁上设有四个固定孔;一固定板,该固定板跨置于所述的桁梁上,固定板上凸设有四个定位体及四个第二穿孔,这些定位体间隔90度角设置;四块高架地板,该四块高架地板加设于所述的固定板上,高架地板借定位体定位,高架地板上设有第三穿孔;以及四个第二固定螺栓,该四个第二固定螺栓贯穿所述的高架地板的第三穿孔及固定板的第二穿孔,并螺接于该桁梁的固定孔。所述的桁梁为一方管。所述的固定板由一顶板及二块侧板组成。所述的固定板的第二穿孔外围形成有凸出的中空管柱。所述的固定板的第二穿孔分设于其四角。所述的桁梁架设于支撑装置上。所述的支撑装置由一支撑管、一底板及一顶板所组成,所述的底板连接于支撑管底端,该底板上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的顶板底部固设有一螺杆,该螺杆螺接于支撑管,螺杆上螺接有螺帽,将螺杆锁固于支撑管上,顶板边缘设有多个连接孔,借连接螺栓将桁梁两端锁固于支撑装置的顶板上。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包括:一桁梁,该桁梁上设有两个固定孔,该两个固定孔呈对角设置;一固定板,该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的桁梁上,固定板上凸设有四个定位体、两个第一穿孔及四个第二穿孔,这些定位体间隔90度设置,两个第一穿孔呈对角设置;四块高架地板,该四块高架地板加设于所述的固定板上,高架地板借定位体定位,高架地板上设有第三穿孔;两个第一固定螺栓,该两个第一固定螺栓贯穿所述的固定板的两个第一穿孔,并螺接于所述的桁梁的两个固定孔;以及-->四个第二固定螺栓,该四个第二固定螺栓贯穿高架地板的第三穿孔,并螺接于所述的固定板的第二穿孔。所述的桁梁为一方管,该桁梁加设于支撑装置上。所述的支撑装置由一支撑管、一底板及一顶板所组成,所述的底板连接于支撑管底端,该底板上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的顶板底部固设有一螺杆,该螺杆螺接于支撑管,螺杆上螺接有螺帽,将螺杆锁固于支撑管上,顶板边缘设有多个连接孔,借连接螺栓将桁梁两端锁固于支撑装置的顶板上。所述的固定板由一顶板及两侧板组成。所述的固定板的第二穿孔外围形成有凸出的中空管柱。所述的固定板的第二穿孔分设于其四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提高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的地板与桁梁之间的结合强度,使高架地板的无人搬运系统区可承受较大负荷,且具有较佳耐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高架地板固定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板与桁梁分解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板与桁梁组合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板、桁梁与高架地板组合状态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板、桁梁与高架地板分解状态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的固定板、桁梁、高架地板与支撑装置分解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的固定板、桁梁、高架地板与支撑装置组合状态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的固定板、桁梁、高架地板与支撑装置组合状态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固定板与桁梁分解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固定板、桁梁与高架地板组合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无人搬运系统区的高架地板与桁梁之间的加强结构,包括有一桁梁10、一固定板20及四块高架地板30,其中的桁梁10是一具有适当长度的方管,该桁梁10上适当钻设有两个固定孔11,该两个固定孔11是呈对角设置。固定板20是一呈“冂”型的不锈钢板,该固定板20由一顶板21及两侧板22组成,该固定板20可供跨置于桁梁10上,该顶板21上凸设有四个定位体23,这些定位体23是呈“十”字状排列,即这些定位体23是间隔90度角设置,另于该顶板21上设有两个第一穿孔24及四个第二穿孔25,该两个第一穿孔24是呈对角设置,这些第二穿孔25是分设于四角,并于第二穿孔25外围形成有凸出于顶板21顶部的中空管柱26。高架地板30是一呈正方形的板体,其底部并设有多道肋体31,这些高架地板30可供架设于固定板20上,另于这些高架地板30四角各设有一第三穿孔32。本技术欲组合时首先是将固定板20跨置于桁梁10上(如图3),而后将四块高架地板30架设于桁梁10与固定板20上,这些高架地板30借这些定位体23提供挡止定位的功能(如图4),而后将对角的二高架地板30取出(如图5),再利用两个第一固定螺栓50贯穿固定板20的两个第一穿孔24,并螺接于桁梁10的两个固定孔11,再将取出的二高架地板30放回桁梁10与固定板20上,而后利用四个第二固定螺栓60贯穿这些高架地板30的第三穿孔32,并螺接于固定板20的第二穿孔25,使这些高架地板30固定架设于桁梁10上;借由上述的组成形成本技术的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请同时参阅图6至图8,本技术的桁梁10可进一步的架设于支撑装置40上,用以架高桁梁10及高架地板30,支撑装置40设于桁梁10的交会点,该支撑装置40由一支撑管41、一底板42及一顶板43所组成,该支撑管41呈中空圆管状,该底板42呈方形板状,底板42是以焊接方式连接于支撑管41底端,底板42上设有多个固定孔44,以便利用螺栓45贯穿螺接锁固于地面上,可用以固定支撑装置40,该顶板43呈方形板状,其底部固设有一垂-->直向延伸的螺杆46,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桁梁,该桁梁上设有四个固定孔;一固定板,该固定板跨置于所述的桁梁上,固定板上凸设有四个定位体及四个第二穿孔,这些定位体间隔90度角设置;四块高架地板,该四块高架地板加 设于所述的固定板上,高架地板借定位体定位,高架地板上设有第三穿孔;以及四个第二固定螺栓,该四个第二固定螺栓贯穿所述的高架地板的第三穿孔及固定板的第二穿孔,并螺接于该桁梁的固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桁梁,该桁梁上设有四个固定孔;一固定板,该固定板跨置于所述的桁梁上,固定板上凸设有四个定位体及四个第二穿孔,这些定位体间隔90度角设置;四块高架地板,该四块高架地板加设于所述的固定板上,高架地板借定位体定位,高架地板上设有第三穿孔;以及四个第二固定螺栓,该四个第二固定螺栓贯穿所述的高架地板的第三穿孔及固定板的第二穿孔,并螺接于该桁梁的固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梁为一方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由一顶板及二块侧板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的第二穿孔外围形成有凸出的中空管柱。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的第二穿孔分设于其四角。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梁架设于支撑装置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装置由一支撑管、一底板及一顶板所组成,所述的底板连接于支撑管底端,该底板上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的顶板底部固设有一螺杆,该螺杆螺接于支撑管,螺杆上螺接有螺帽,将螺杆锁固于支撑管上,顶板边缘设有多个连接孔,借连接螺栓将桁梁两端锁固于支撑装置的顶板上。8.一种高架地板无人搬运系统区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惠亚铝合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