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向废石充填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矿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91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上向废石充填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矿房,包括倾角在40°~60°之间的矿体(4);沿脉运输巷道(3)的一侧砌筑有斜坡体(9),斜坡体(9)的斜面坡度与矿体(4)倾角一致;斜坡体(9)的斜面上端与矿体(4)下侧底端相接;斜坡体(9)的斜面下端与沿脉运输巷道(3)的斜坡体对面侧壁之间留有80厘米‑120厘米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施工,使用方便和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不但能够保障工人安全,降低劳动风险,充分利用废石,减少提运费用,而且大幅减少矿房永久损失和矿石贫化,提高了经济效益,尤其适用于人工扒装的中小金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向废石充填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矿房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矿矿房,具体涉及一种上向废石充填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矿房。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采矿方法多为传统无底柱浅孔留矿法,人工扒装矿石的中小型金矿还较为常见。由于目前很多中小型金矿开采顺序依然是下行开采,导致矿山压力向矿井深部传递,造成下部中段矿山压力集中。传统无底柱浅孔留矿法是利用原来沿脉巷上向采矿,工人通过出矿穿在下部进行扒装出矿,随着采场矿石的不断运出,上部逐步形成采空区,顶板岩石由于矿山压力的作用会破碎脱落,工人处于出矿穿进行扒装,扒装距离(范围)受到较大限制,若处于采空区下面扒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威胁工人生命安全,同时采空区不进行回填或靠顶板垮落充填,会导致地表沉降,且矿房下部部分矿体永久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向废石充填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矿房,降低废石的提运成本,提高开采作业安全性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向废石充填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矿房,包括脉外运输巷道,走向与脉外运输巷道相垂直的出矿穿以及走向与脉外运输巷道相平行的沿脉运输巷道,出矿穿的两端分别与脉外运输巷道和沿脉运输巷道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矿矿房还包括倾角在40°~60°之间的矿体;沿脉运输巷道的一侧砌筑有斜坡体,斜坡体的斜面坡度与矿体倾角一致;斜坡体的斜面上端与矿体下侧底端相接;斜坡体的斜面下端与沿脉运输巷道的斜坡体对面侧壁之间留有80厘米-120厘米的间距。进一步的:所述采矿矿房还包括上盘围岩和下盘围岩;上盘围岩和下盘围岩之间设置有间柱。进一步的:所述采矿矿房还包括顶柱,所述顶柱预留有小充填井。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不仅减少了废石的提运费用,降低了采场的损失和贫化,实现了对采场压力的有效控制,保证了施工安全,而且能够实现将下行改为上行开采方式,极大提高了开采循环效率。同时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施工,使用方便,施工成本低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人工扒装的中小金矿。本技术在矿房上部预留小充填井,矿房矿体采出后将上部中段采准形成的废石通过充填井对矿房进行充填,减少了废石提运。本技术在采场使用锚杆支护,再加上留低品位矿石(点柱)或混凝土矿柱对顶板进行支护,大大提高了作业安全性,也减少了采矿损失和贫化。先行天井两侧预留间柱,支撑上下盘围岩,减少地压的横向传递,控制采场压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Ι-Ι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沿脉运输巷道断面结构示意图,本图还用于显示斜坡体与矿体相对位置关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脉外运输巷道1,走向与脉外运输巷道1相垂直的出矿穿2以及走向与脉外运输巷道1相平行的沿脉运输巷道3,出矿穿2的两端分别与脉外运输巷道1和沿脉运输巷道3相通。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包括倾角在40°~60°之间的矿体4。如图3,沿脉运输巷道3的一侧砌筑有斜坡体9,斜坡体9的斜面坡度与矿体4倾角一致,斜坡体9的斜面上端与矿体4下侧底端相接。斜坡体9的斜面下端与沿脉运输巷道3的斜坡体对面侧壁之间留有80厘米-120厘米的间距,斜坡体9的斜面与所述斜坡体对面侧壁之间的空间作为爆破矿石堆积区。仍如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间柱6,点柱或混凝土柱7,预留小充填井8。通过间柱6支撑上下盘围岩,减少地压的横向传递,控制采场压力。采场中使用锚杆支护,同时预留低品位矿石(点柱)或混凝土矿柱9对顶板进行支护,提高作业安全性,减少采矿损失和贫化。通过本技术可实现上行开采,上行开采废石回填是将上部废石经顶柱5内预留小充填井10回填空区,减少废石提运,有效控制地压,加快了上部工程作业循环,提高了矿井生产能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沿矿体4走向布置采场,采场长度40米左右,沿原沿脉巷平行布置脉外运输巷道1,每隔5米布置一条出矿穿2,在采场两侧先行形成天井,采准形成后沿原沿脉巷底部掘进过程中形成的废石砌筑斜坡体9,使矿石沿斜坡体9的斜面自溜至爆破矿石堆积区。矿房开采中上部留3米保护层作为顶柱5,同时预留3~6个小充填8,采场出净后上部中段采准工程开始施工,形成的废石由小充填8对下部已空矿房进行充填。本技术爆破矿石堆积区属于人工扒装安全有效区,工人处于出矿穿2中进行扒装作业,不仅保证了作业安全,还避免了矿石的永久损失。按照标准矿房长度40m,出矿品位2.5g/t,永久损失区体积为(1m×1.5m)÷2×40m=30m³,矿石密度为2.75t/m³,即一个矿房可减少损失矿量2.75×30=82.5t,中小型矿山按照每年开采70个矿房计算,将增加节约矿量82.5×70=5775t,金价270元/g,一年将为矿山增加利润156万元;同时利用废石堆砌也减少了废石的提运4620罐(30×1.65÷0.75×70=4620),节约提运资金将近14万元;一年共增加利润170万元,效益明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向废石充填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矿房,包括脉外运输巷道(1),走向与脉外运输巷道(1)相垂直的出矿穿(2)以及走向与脉外运输巷道(1)相平行的沿脉运输巷道(3),出矿穿(2)的两端分别与脉外运输巷道(1)和沿脉运输巷道(3)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矿矿房还包括倾角在40°~ 60°之间的矿体(4);沿脉运输巷道(3)的一侧砌筑有斜坡体(9),斜坡体(9)的斜面坡度与矿体(4)倾角一致;斜坡体(9)的斜面上端与矿体(4)下侧底端相接;斜坡体(9)的斜面下端与沿脉运输巷道(3)的斜坡体对面侧壁之间留有80厘米‑120厘米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向废石充填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矿房,包括脉外运输巷道(1),走向与脉外运输巷道(1)相垂直的出矿穿(2)以及走向与脉外运输巷道(1)相平行的沿脉运输巷道(3),出矿穿(2)的两端分别与脉外运输巷道(1)和沿脉运输巷道(3)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矿矿房还包括倾角在40°~60°之间的矿体(4);沿脉运输巷道(3)的一侧砌筑有斜坡体(9),斜坡体(9)的斜面坡度与矿体(4)倾角一致;斜坡体(9)的斜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锡川徐壮飞孙永联王晓欢李国栋付茗麒孙超陈达敏金超徐崇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黄金金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