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78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泵站,包括泵站罐体,泵站罐体内安装有潜污泵,泵站罐体的底部内侧壁和内夹底板均为中空夹层结构的玻璃钢,泵站罐体的底部内侧壁由上而下向内缩进,泵站罐体的内夹底板呈六菱形,泵站罐体的内夹底板上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凹槽,潜污泵的进水管的进水端置于凹槽内;泵站罐体的底部外壁上端安装有上小下大的倒喇叭型支撑体,倒喇叭型支撑体的下端低于泵站罐体的底部下端,倒喇叭型支撑体的内壁与泵站罐体的底部外壁之间形成用于灌装混凝土的灌浆空间,倒喇叭型支撑体上设有灌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尽可能好的防渗漏效果,尽量减少污泥在泵站罐体内淤积,尽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并提高泵站罐体的安装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泵站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泵站,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减少污泥淤积、防渗漏效果好且安装稳定的预制泵站。
技术介绍
泵站包括雨水泵站、污水泵站、河水泵站等,用于将某些区域的液体泵至另外区域。污水泵站是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需要泵送的液体为污水,可能存在较多污泥,所以可能会散发一些污染空气的气体。为了便于加工和安装,现有的污水泵站一般采用预制泵站。预制泵站包括泵站罐体,泵站罐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内侧设有粉碎型格栅,泵站罐体内通过自耦底座安装有一个或多个潜污泵,潜污泵的进水管置于泵站罐体内的底部,潜污泵的出水管连接至出水口。传统的预制泵站由于其泵站罐体底部直径与上部一致,所以存在泵站罐体内底部污泥容易淤积、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因为整个罐体呈圆柱形其安装稳定性也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ZL201520311545.4”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制泵站底座,该预制泵站底座为双层底结构,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层底、位于上层底下方且与上层底的上部相连接的下层底,上层底与下层底之间设置为用于容纳填充物的中空部,双层底上设有用于向中空部灌注填充物的灌浆孔,上层底包括向下向内延伸的延伸部、与延伸部的底端相连接的水平部,上层底与下层底的连接处上设置有加强筋。该预制泵站底座的结构新颖,具有自清洁底部,最大程度的降低泵站底座的淤积,减少臭气的产生。但是,上述技术的上层底的中间部分是平面,潜污泵的进水管只占有部分面积,其它位置的污泥依然会有一部分在上层底的上表面淤积,产生有害气体的问题还是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另外,上述技术的底座采用一般的金属材料,在上层底和下层底之间的连接处可能存在缝隙,则罐体内的污水有渗漏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尽量减少污泥淤积、防渗漏效果好的预制泵站。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预制泵站,包括泵站罐体,所述泵站罐体内安装有潜污泵,所述泵站罐体的底部内侧壁和内夹底板均为中空夹层结构的玻璃钢,所述泵站罐体的底部内侧壁下端500mm处由上而下向内缩进使所述泵站罐体的内夹底板直径小于所述泵站罐体中上部的直径,所述泵站罐体的内夹底板呈六菱形,所述泵站罐体的内夹底板上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凹槽,所述潜污泵的进水管的进水端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泵站罐体的底部外壁下段的上端安装有上小下大的倒喇叭型支撑体,所述倒喇叭型支撑体的下端低于所述泵站罐体的底部下端,所述倒喇叭型支撑体的内壁与所述泵站罐体的底部外壁之间形成用于灌装混凝土的灌浆空间,所述倒喇叭型支撑体上设有灌浆孔。具体地,所述倒喇叭型支撑体的下端开口且所述倒喇叭型支撑体内固定安装有多根横向筋条;或者,所述倒喇叭型支撑体的下端封闭且该封闭端设有多个通孔。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稳定性,所述倒喇叭型支撑体的下端边缘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用于与安装基础上的预埋螺栓连接的抗浮压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将泵站罐体的底部内侧壁和内夹底板设计为中空夹层结构的玻璃钢(泵站罐体的中上部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为玻璃钢或其它材质,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而定),不但玻璃钢具有良好的防渗漏特性,而且可以在夹层空间设置其它的防渗漏物质,以实现最好的防渗漏效果;通过在泵站罐体的内夹底板内表面设置凹槽并将潜污泵的进水管的进水端置于凹槽内,是最后的污水集中于面积较小的凹槽内,以便于潜污泵尽可能地将泵站罐体内的污水抽干净,尽量减少污泥在泵站罐体内淤积,尽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六菱形的内夹底板更便于安装潜污泵;通过在泵站罐体的底部外壁下段的上端安装有上小下大的倒喇叭型支撑体,并将泵站罐体的底部内侧壁下端设计为由上而下向内缩进的结构,使泵站罐体内污水尽量向中部聚集,便于抽出,倒喇叭型支撑体的内壁与泵站罐体的底部外壁之间的灌浆空间便于灌装混凝土,从而使其与安装基础的混凝土凝固在一起,提高泵站罐体的安装稳定性和抗浮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预制泵站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内部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预制泵站包括泵站罐体4,泵站罐体4内通过自耦底座16安装有一个或多个潜污泵14,泵站罐体4的底部内侧壁17和内夹底板21均为中空夹层结构的玻璃钢,泵站罐体4的底部内侧壁17下端500mm处由上而下向内缩进使泵站罐体4的内夹底板21的直径小于泵站罐体4的中上部的直径,泵站罐体4的内夹底板21呈六菱形,泵站罐体4的内夹底板21的上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凹槽(图中未示),潜污泵14的进水管的进水端置于所述凹槽内;泵站罐体4的底部外壁下段的上端即底部内侧壁17的外部上端安装有上小下大的倒喇叭型支撑体19,倒喇叭型支撑体19将泵站罐体4的底部围在内腔中,倒喇叭型支撑体19的下端低于泵站罐体4的底部下端,倒喇叭型支撑体19的内壁与泵站罐体4的底部外壁之间形成用于灌装混凝土的灌浆空间18,倒喇叭型支撑体19上设有灌浆孔22,倒喇叭型支撑体19的下端边缘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用于与安装基础20(具体为现浇混凝土板或预制混凝土板)上的预埋螺栓23连接的抗浮压板24。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倒喇叭型支撑体19的下端开口且倒喇叭型支撑体19内固定安装有多根横向筋条(图中未示);或者,倒喇叭型支撑体19的下端封闭且该封闭端设有多个通孔(图中未示)。这两种结构都可以使倒喇叭型支撑体19内的混凝土与安装基础20的混凝土尽量粘结到一起,实现更稳定的安装。图1中还示出了设于泵站罐体4的顶部的轧花盖板1、安全格栅2和通气帽3,设于泵站罐体4的侧壁上的进水管10、出水管5和粉碎性格栅15,设于进水管10和出水管5上的软接头7,设于泵站罐体4内的爬梯6、工作平台8、导轨12、压力管道13、止回阀11和闸阀9,这些结构均为预制泵站的常规结构,在此仅作简单说明以便于了解。如图1所示,应用时,污水从进水管10进入泵站罐体4内,由潜污泵14抽出至出水管5被送到其它区域;当污水快要被抽完时,污水会自动集中流到泵站罐体4的内夹底板21的上表面上的凹槽内,尽可能全部被潜污泵14抽出,尽量减少污泥在泵站罐体4内淤积,尽量避免产生有害气体,保护环境。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泵站,包括泵站罐体,所述泵站罐体内安装有潜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罐体的底部内侧壁和内夹底板均为中空夹层结构的玻璃钢,所述泵站罐体的底部内侧壁下端500mm处由上而下向内缩进使所述泵站罐体的内夹底板直径小于所述泵站罐体中上部的直径,所述泵站罐体的内夹底板呈六菱形,所述泵站罐体的内夹底板上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凹槽,所述潜污泵的进水管的进水端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泵站罐体的底部外壁下段的上端安装有上小下大的倒喇叭型支撑体,所述倒喇叭型支撑体的下端低于所述泵站罐体的底部下端,所述倒喇叭型支撑体的内壁与所述泵站罐体的底部外壁之间形成用于灌装混凝土的灌浆空间,所述倒喇叭型支撑体上设有灌浆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泵站,包括泵站罐体,所述泵站罐体内安装有潜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罐体的底部内侧壁和内夹底板均为中空夹层结构的玻璃钢,所述泵站罐体的底部内侧壁下端500mm处由上而下向内缩进使所述泵站罐体的内夹底板直径小于所述泵站罐体中上部的直径,所述泵站罐体的内夹底板呈六菱形,所述泵站罐体的内夹底板上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凹槽,所述潜污泵的进水管的进水端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泵站罐体的底部外壁下段的上端安装有上小下大的倒喇叭型支撑体,所述倒喇叭型支撑体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森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