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础下原有埋地管线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78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础下原有埋地管线加固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套管、填充物、第一回填层、第二回填层、基础垫层、设备基础;套管内径大于埋地管线直径,套管套设于埋地管线外部且套管底部与埋地管线底部内切,填充物填充于套管和埋地管线之间,第一回填层围设于套管外部且其顶部与套管顶部相齐平,第二回填层位于第一回填层上方,基础垫层水平设于第二回填层上方,设备基础位于基础垫层上方且其顶部露出地面用于支撑新增设备。满足埋地管线安全及不停产施工的要求,施工方便、工期短、造价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础下原有埋地管线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础下原有埋地管线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原有石油化工厂由于产能限制、经济效益、工艺升级等要求,常需要对现有装置、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需要在原有埋地管线上部新建设备基础;原埋地管线主要分为:给排水管线、介质运输管线;现有技术中原有埋地管线上部新建设备基础时通常将上部新建基础进行移位,避开下部埋地管线,采用此种原有埋地管线上部新建基础方法施工,可以基本满足工程对于基础的质量要求、埋地管线安全要求;然而在新建上部基础时,装置、设备需正常运行,且受场地限制、防火间距等要求,原有埋地管线往往不能进行迁移,需待装置停产检修、管线检修期间方能进行施工;新增设备、新工艺、新装置不能及时运行,造成工期的延长、造价的增加;鉴于此,为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基础下原有埋地管线加固结构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础下原有埋地管线加固结构,满足埋地管线安全及不停产施工的要求,施工方便、工期短、造价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础下原有埋地管线加固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内径大于埋地管线直径,所述套管套设于埋地管线外部且所述套管底部与埋地管线底部内切;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于套管和埋地管线之间;第一回填层,所述第一回填层围设于套管外部且其顶部与套管顶部相齐平;第二回填层,所述第二回填层位于第一回填层上方;基础垫层,所述基础垫层水平设于第二回填层上方;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位于基础垫层上方且其顶部露出地面用于支撑新增设备。按以上方案,所述套管采用焊接封闭。按以上方案,所述套管的焊缝高度等于套管的管壁厚度,焊缝等级为一级。按以上方案,所述填充物为柔软材质。按以上方案,所述第一回填层和第二回填层均采用级配砂石回填并分层压实。按以上方案,所述第一回填层的换填厚度为300mm,压实系数为0.97。按以上方案,所述第二回填层的压实系数为0.94。按以上方案,所述设备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所述基础垫层由素混凝土制成。按以上方案,所述基础垫层的厚度为80~120mm。按以上方案,所述基础垫层的厚度为100mm。由上述方案,本技术采用在埋地管线外部套设套管及设置了基础垫层及不同压实系数的回填层,满足了上部新增设备对基础的质量要求,同时保证了基础下部埋地管线的安全,使在新建上部设备基础时对埋地管线的运行影响降到最低,满足不停产施工要求,上部基础能及时修建,新增设备、新工艺、新装置可以及时运行,具有施工方便、工期短、造价低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埋地管线、2-套管、3-填充物、4-第一回填层、5-第二回填层、6-基础垫层、7-设备基础、8-新增设备、9-地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许多方面。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按照比例绘制。替代地,重点在于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部件。此外,在附图中的若干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对应零件。如本文所用的词语“示例性”或“说明性”表示用作示例、例子或说明。在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或“说明性”的任何实施方式未必理解为相对于其它实施方式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下文所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是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和使用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预期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详细地描述了熟知的特征和方法以便不混淆本技术。出于本文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和其衍生词将与如图1定向的技术有关。而且,并无意图受到前文的

技术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或下文的详细描述中给出的任何明示或暗示的理论限制。还应了解在附图中示出和在下文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技术构思的简单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征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书另作明确地陈述。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为一种基础下原有埋地管线1加固结构,用于加固新建基础下穿原有埋地管线1,其包括:套管2、填充物3、第一回填层4、第二回填层5、基础垫层6、设备基础7;其中,所述套管2内径大于埋地管线1直径,所述套管2套设于埋地管线1外部且所述套管2底部与埋地管线1底部内切,所述填充物3填充于套管2和埋地管线1之间,所述第一回填层4围设于套管2外部且其顶部与套管2顶部相齐平,所述第二回填层5位于第一回填层4上方,所述基础垫层6水平设于第二回填层5上方,所述设备基础7位于基础垫层6上方且其顶部露出地面9用于支撑新增设备8;优选的,为提高套管2的稳固程度从而进一步保护埋地管线1的安全,所述套管2为直径较埋地管线1大一个等级并采用焊接封闭的钢管,套管2的焊缝高度等于套管2的管壁厚度,焊缝等级为一级;套管2的材质是Q235-B。优选的,为增强缓冲性能,防止埋地管线1别挤压从而实现对埋地管线1的防护,所述套管2和埋地管线1之间的填充物3为柔软材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柔软材质为海绵。具体的,为提高回填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所述第一回填层4和第二回填层5均采用级配砂石回填并分层压实;第一回填层4位于套管2两侧及下方,第一回填层4的底部就是老土层,因此,第一回填层4较高的压实系数可以降低透水性,防止水分积聚和侵蚀套管2及上方第二回填层5和设备基础7,提高强度和稳定性;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回填层4的压实系数为0.97,其换填厚度为300mm;第二回填层5位于基础垫层6及第一回填层4之间,套管2位于第二回填层5下方,因此,在对第二回填层5进行压实时,既要考虑到稳固性,同时又要考虑到下方的套管2及埋地管线1不受到过分挤压而变形;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回填层5的压实系数为0.94。具体的,所述基础垫层6设于设备基础7下方,为支撑新增设备8需保证稳固性的同时,还需考虑到浸水湿陷的问题,因此,所述设备基础7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所述基础垫层6由素混凝土制成;本技术实施例中,基础垫层6采用C15素混凝土,厚度为100mm;设备基础7每平米受力不超过120kPa。本技术实施例的施工方法为:首先,将埋地管线1上部覆土采用人工挖土方式挖除,露出埋地管线1;再将埋地管线1下部土挖除至老土层;进一步地,将套管2套住埋地管线1,套管2与埋地管线1之间填充海绵等柔性物质,保持埋地管线1底部与套管2底部内切,套管2采用焊接连接进行封闭;进一步地,对埋地管线1下部至老土层采用级配砂石回填并分层压实,压实系数为0.97,回填至与套管2顶部平齐标高处形成第一回填层4;进一步地,在套管2上部采用级配砂石回填并分层压实,压实系数为0.94,形成第二回填层5;最后,在第二回填层5上方浇筑基础垫层6,并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保养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础下原有埋地管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内径大于埋地管线直径,所述套管套设于埋地管线外部且所述套管底部与埋地管线底部内切;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于套管和埋地管线之间;第一回填层,所述第一回填层围设于套管外部且其顶部与套管顶部相齐平;第二回填层,所述第二回填层位于第一回填层上方;基础垫层,所述基础垫层水平设于第二回填层上方;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位于基础垫层上方且其顶部露出地面用于支撑新增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础下原有埋地管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内径大于埋地管线直径,所述套管套设于埋地管线外部且所述套管底部与埋地管线底部内切;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于套管和埋地管线之间;第一回填层,所述第一回填层围设于套管外部且其顶部与套管顶部相齐平;第二回填层,所述第二回填层位于第一回填层上方;基础垫层,所述基础垫层水平设于第二回填层上方;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位于基础垫层上方且其顶部露出地面用于支撑新增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下原有埋地管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采用焊接封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础下原有埋地管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焊缝高度等于套管的管壁厚度,焊缝等级为一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下原有埋地管线加固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炼化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