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模块化飞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39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模块化飞翼,包括碳纤维材料制作的机身、右飞翼、左飞翼、飞翼蒙皮、副翼。所述机身包括顶盖和底板,顶盖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底板飞行方向的前端和后端,底板的上平面设有第一横槽和第二横槽。所述第一横槽上连接第一主梁,所述第二横槽上连接第二主梁,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从底板飞行方向的左右两侧伸出,通过两侧伸出端分别连接右飞翼和左飞翼,右飞翼和左飞翼均包括若干个与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相垂直的翼肋,所述翼肋的外表面覆盖飞翼蒙皮,翼肋的后部连接副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的横截面为工字形结构,长翼肋、中翼肋和短翼肋均采用镂空设计,增强机翼结构强度,减小机翼弹性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模块化飞翼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模块化飞翼。
技术介绍
无人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空器的简称,是典型的复杂机电系统。一些用于军事,农业,管线巡检,地质勘探,森林防火,海洋遥感的常规布局无人机,因其常规布局以及翼身结构的限制,往往自身重量较大,气动效率不高,导致续航时间不足,并且常规布局的无人机体积较大,存放运输不便,在执行任务时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现有无人机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采用常规布局,翼展较大,气动布局以及结构设计不合理,飞行效能不高;常规布局下为了提高飞行时间和飞行范围,往往需要加大整体尺寸,机身自重增大,所需要的配套设备增加,维护成本变高,场地要求更加严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无人机飞翼的结构强度,提高气动效率,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模块化飞翼。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模块化飞翼,包括碳纤维材料制作的机身1、右飞翼2、左飞翼3、飞翼蒙皮4和副翼5。所述机身1包括顶盖11和底板12,所述顶盖11具有向下弯曲的弧形造型,顶盖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底板12飞行方向的前端和后端,底板12的上平面设有第一横槽127和第二横槽128。所述第一横槽127上连接第一主梁21,所述第二横槽128上连接第二主梁22,第一主梁21和第二主梁22从底板12飞行方向的左右两侧伸出,通过两侧伸出端分别连接右飞翼2和左飞翼3,所述右飞翼2和左飞翼3为镜像对称结构,右飞翼2和左飞翼3均包括若干个与第一主梁21和第二主梁22相垂直的翼肋,所述翼肋的外表面覆盖飞翼蒙皮4,翼肋的后部连接副翼5。进一步限定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底板12的上平面设有配重舱121、光电转换舱122、信号接收舱(123)、飞行控制舱(124)、锂电池舱(125)、任务模块舱(126)。所述配重舱121、光电转换舱122、信号接收舱(123)和飞行控制舱(124)布置在底板12的前端,且这四个舱呈田字形分布。所述锂电池舱(125)位于底板12的中部,且位于第一横槽127和第二横槽128之间。所述任务模块舱(126)位于底板12的后部。所述翼肋包括三种结构的翼肋,分别为长翼肋25、中翼肋26和短翼肋27,所述长翼肋25上方设有竖直方向的长翼肋前槽251、长翼肋中槽252和长翼肋后槽253,所述中翼肋26上方设有竖直方向的中翼肋中槽261,中翼肋26后端下侧设有中翼肋后槽262,所述短翼肋27上方设有竖直方向的短翼肋中槽271和短翼肋后槽272,所述第一主梁21连接在长翼肋前槽251内。所述第二主梁22与长翼肋中槽252、中翼肋中槽261和短翼肋中槽271连接。所述长翼肋后槽253、中翼肋后槽262和短翼肋后槽272内连接第一副梁23。长翼肋25和短翼肋27后端端部连接第二副梁24,中翼肋26及邻近的三块长翼肋25后端端部连接副翼5。所述右飞翼2上有五块长翼肋25,长翼肋25上设有三个减重孔,五块长翼肋25紧邻机身1的右侧,五块长翼肋25的长度沿右飞翼2的右端方向递减。右飞翼2上有四块中翼肋26,中翼肋26上设有四个减重孔,且紧邻长翼肋25的右侧,四块中翼肋26的长度沿右飞翼2的右端方向递减。右飞翼2上有三块短翼肋27,短翼肋27上设有两个减重孔,三块短翼肋27紧邻中翼肋26的右侧,三块短翼肋27的长度沿右飞翼2的右端方向递减。所述左飞翼3和右飞翼2的后掠角均为a=30°。所述长翼肋25、中翼肋26和短翼肋27的外部轮廓均采用翼型S3014。所述第一主梁21和第二主梁22的横截面为工字形结构。所述副翼5包括翼梁51、九块三角翼肋52和后缘型材53,三角翼肋52前端嵌于翼梁51上,后端粘接后缘型材53。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机翼采用第一主梁、第二主梁的双梁式结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的横截面为工字形结构,增强机翼结构强度,减小机翼弹性变形,同时使用碳纤维材料制作机翼,进一步加强机翼整体的结构强度。(2)长翼肋、中翼肋和短翼肋均采用镂空设计,设计了减重孔,同时兼顾了结构强度。(3)本机翼整体升阻比与同类飞翼相比提高了20%,气动性更好,经过专业有限元软件分析,此机翼结构在同等荷载下弹性变形减小30%,机翼结构强度提升,荷载能力增强,提高了飞行效费比,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机身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机身、右飞翼和左飞翼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长翼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翼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短翼肋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副翼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序号:机身1、顶盖11、底板12、配重舱121、光电转换舱122、信号接收舱123、飞行控制舱124、锂电池舱125、任务模块舱126、第一横槽127、第二横槽128;右飞翼2、第一主梁21、第二主梁22、第一副梁23、第二副梁24、长翼肋25、长翼肋前槽251、长翼肋中槽252、长翼肋后槽253、中翼肋26、中翼肋中槽261、中翼肋后槽262、短翼肋27、短翼肋中槽271、短翼肋后槽272;左飞翼3、飞翼蒙皮4、副翼5、翼梁51、三角翼肋52、后缘型材5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模块化飞翼,包括碳纤维材料制作的机身1、右飞翼2、左飞翼3、飞翼蒙皮4、副翼5。所述机身1包括顶盖11和底板12,所述顶盖11具有向下弯曲的弧形造型,顶盖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底板12飞行方向的前端和后端,底板12的上平面设有第一横槽127和第二横槽128。所述第一横槽127上连接第一主梁21,所述第二横槽128上连接第二主梁22,第一主梁21和第二主梁22从底板12飞行方向的左右两侧伸出,通过两侧伸出端分别连接右飞翼2和左飞翼3,所述右飞翼2和左飞翼3为镜像对称结构,右飞翼2和左飞翼3均包括若干个与第一主梁21和第二主梁22相垂直的翼肋,所述翼肋的外表面覆盖飞翼蒙皮4,翼肋的后部连接副翼5。所述左翼3与右翼2的后掠角a=30°。参见图2,所述底板12的上平面设有配重舱121、光电转换舱122、信号接收舱123、飞行控制舱124、锂电池舱125、任务模块舱126。所述配重舱121、光电转换舱122、信号接收舱123和飞行控制舱124布置在底板12的前端,且这四个舱呈田字形分布。所述锂电池舱125位于底板12的中部,且位于第一横槽127和第二横槽128之间。所述任务模块舱126位于底板12的后部。所述机身1长0.8米,宽0.25米,形状使用翼型线条修改得到,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优化设计,整体采用特定的流线型设计,优化机身1的升阻比,减小机身1的涡流效应,头部采用光滑圆弧设计,防止产生应力集中。参见图3~图6,所述翼肋包括三种结构的翼肋,分别为长翼肋25、中翼肋26和短翼肋27。所述长翼肋25上方设有竖直方向的长翼肋前槽251、长翼肋中槽252和长翼肋后槽253,所述中翼肋26上方设有竖直方向的中翼肋中槽261,中翼肋26后端下侧设有中翼肋后槽262,所述短翼肋27上方设有竖直方向的短翼肋中槽271和短翼肋后槽272,所述第一主梁21连接在长翼肋前槽251内。所述第二主梁22与长翼肋中槽252、中翼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模块化飞翼,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材料制作的机身(1)、右飞翼(2)、左飞翼(3)、飞翼蒙皮(4)和副翼(5);所述机身(1)包括顶盖(11)和底板(12),所述顶盖(11)具有向下弯曲的弧形造型,顶盖(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底板(12)飞行方向的前端和后端,底板(12)的上平面设有第一横槽(127)和第二横槽(128);所述第一横槽(127)上连接第一主梁(21),所述第二横槽(128)上连接第二主梁(22),第一主梁(21)和第二主梁(22)从底板(12)飞行方向的左右两侧伸出,通过两侧伸出端分别连接右飞翼(2)和左飞翼(3),所述右飞翼(2)和左飞翼(3)为镜像对称结构,右飞翼(2)和左飞翼(3)均包括若干个与第一主梁(21)和第二主梁(22)相垂直的翼肋,所述翼肋的外表面覆盖飞翼蒙皮(4),翼肋的后部连接副翼(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模块化飞翼,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材料制作的机身(1)、右飞翼(2)、左飞翼(3)、飞翼蒙皮(4)和副翼(5);所述机身(1)包括顶盖(11)和底板(12),所述顶盖(11)具有向下弯曲的弧形造型,顶盖(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底板(12)飞行方向的前端和后端,底板(12)的上平面设有第一横槽(127)和第二横槽(128);所述第一横槽(127)上连接第一主梁(21),所述第二横槽(128)上连接第二主梁(22),第一主梁(21)和第二主梁(22)从底板(12)飞行方向的左右两侧伸出,通过两侧伸出端分别连接右飞翼(2)和左飞翼(3),所述右飞翼(2)和左飞翼(3)为镜像对称结构,右飞翼(2)和左飞翼(3)均包括若干个与第一主梁(21)和第二主梁(22)相垂直的翼肋,所述翼肋的外表面覆盖飞翼蒙皮(4),翼肋的后部连接副翼(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模块化飞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的上平面设有配重舱(121)、光电转换舱(122)、信号接收舱(123)、飞行控制舱(124)、锂电池舱(125)、任务模块舱(126);所述配重舱(121)、光电转换舱(122)、信号接收舱(123)和飞行控制舱(124)布置在底板(12)的前端,且这四个舱呈田字形分布;所述锂电池舱(125)位于底板(12)的中部,且位于第一横槽(127)和第二横槽(128)之间;所述任务模块舱(126)位于底板(12)的后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模块化飞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翼肋包括三种结构的翼肋,分别为长翼肋(25)、中翼肋(26)和短翼肋(27),所述长翼肋(25)上方设有竖直方向的长翼肋前槽(251)、长翼肋中槽(252)和长翼肋后槽(253),所述中翼肋(26)上方设有竖直方向的中翼肋中槽(261),中翼肋(26)后端下侧设有中翼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燕王彦琛徐敬超李兴凯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