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34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羽绒制品生产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绒头,包括内管和套管,所述内管两端管口分别为进绒口和出绒口,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在所述套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位于所述出绒口的一端为回气口,所述套管管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回流气体从所述回气口进入所述回流通道、并由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回流通道内充填有气滤芯体,用于阻挡羽绒随所述回流气体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绒头能够有效降低羽绒填充筒内压强,降低人工加持力;同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满足包括容积较小的筒子在内的各种羽绒填充筒的排气充填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绒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羽绒制品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绒头。
技术介绍
羽绒制品包括但不限于羽绒服、羽绒被、羽绒垫、羽绒枕,等等,在制作此类制品时需要将羽绒充填到预制的筒子内,而后进行珩缝,形成产品。传统的羽绒制品生产厂商大都以手工操作方式向填充筒内填充羽绒,这种充填方式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充填效率底下,人工劳动强度大;二是填充量误差大,影响产品质量;三是由于羽绒比重较轻,因而易出现飘逸飞扬,既影响作业环境,又造成羽绒浪费。我国是羽绒生产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充绒机在羽绒制品生产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充绒头(也称充绒管)是充绒机上的一个重要机构,其功用是将充绒机的自动计量称重机构称重计量后的羽绒引入羽绒制品的填充筒内。使用充绒机进行充绒时,充绒头直接插装在待充填的填充筒内,填充筒内的空气会被赶出,空气在向外流动时会夹杂羽绒一起运动,会造成羽绒浪费,同时还影响工作环境。使待充填的填充筒不透气,对待充填的填充筒进行密闭的充绒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但是,现有的充绒头不方便对不透气的待充填填充筒进行密闭充绒。另外,现有的充绒头也不能满足容积较小的填充筒的排气充填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羽绒填充筒内压强,降低人工加持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充绒头。(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绒头,包括内管和套管,所述内管两端管口分别为进绒口和出绒口,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在所述套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位于所述出绒口的一端为回气口,所述套管管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回流气体从所述回气口进入所述回流通道、并由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回流通道内充填有气滤芯体,用于阻挡羽绒随所述回流气体流出。其中,所述内管和所述套管同轴安装。其中,所述内管为直管。其中,所述套管为锥形管,且对应所述出绒口端的所述套管管口管径小于对应所述进绒口端的所述套管管口管径。其中,所述气滤芯体为透气海绵。其中,所述气滤芯体表面对应所述回气口处设有透气布料。其中,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套管靠近所述进绒口端的管壁。其中,所述内管的所述进绒口端设置有环形外沿,所述环形外沿与所述套管的端口相抵接。其中,所述排气口为条形孔,多个所述排气口沿所述套管周向均匀分布。其中,所述出绒口为倾斜切口。(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绒头,通过套接的内管和套管形成双层管结构,两层管之间的空间形成回流通道,进入羽绒充填筒内的气体会通过回气口进入回流通道,并从排气口排向外界,同时,在回流通道设置气滤芯体阻挡羽绒的流动,使回流通道只排出气体,而将羽绒留在填充筒内,从而更好地完成羽绒填充筒的充绒。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绒头能够有效降低羽绒填充筒内压强,降低人工加持力;同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满足包括容积较小的筒子在内的各种羽绒填充筒的排气充填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充绒头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内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滤芯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套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充绒头;2、内管;3、气滤芯体;4、套管;5、进绒口;6、出绒口;7、回气口;8、排气口;9、环形外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绒头1,包括内管2和套管4,内管2两端管口分别为进绒口5和出绒口6,套管4套设在内管2外,在套管4与内管2之间形成回流通道,回流通道位于出绒口6的一端为回气口7,套管4管壁上设置有排气口8,回流气体从回气口7进入回流通道、并由排气口8排出,回流通道内充填有气滤芯体3,用于阻挡羽绒随回流气体流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绒头1,用于向填充筒内填充羽绒,通过套接的内管2和套管4形成双层管结构,两层管之间的空间形成回流通道。在充绒过程中,携带羽绒的气流从进绒口5进入内管2,并从出绒口6进入填充筒内,待充填的筒子紧紧包裹套管4对应出绒口6的管口。充绒气流在将羽绒带进待充填筒子内的同时,也会使待充填筒子内气压升高,特别是对于采用不透气面料的筒子,如果不能排气,充绒气流将很难进一步流入羽绒充填筒,工人将羽绒填充筒包裹在充绒头1所需要的夹紧力也将更大。对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绒头1,进入羽绒充填筒内的气体会通过回气口7进入回流通道,并从排气口8排向外界,同时,在回流通道设置气滤芯体阻挡羽绒的流动,使回流通道只排出气体,而将羽绒留在填充筒内,从而更好地完成羽绒填充筒的充绒。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绒头1能够有效降低羽绒填充筒内压强,降低人工加持力;同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满足包括容积较小的筒子在内的各种羽绒填充筒的排气充填要求。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管2和套管4可以是同轴安装,这样,内管2和套管4之间的回流通道为径向均匀设置。内层的内管2可以是直管,使携带羽绒的进气气流平稳;外层的套管4可以是锥形管,在对应出绒口6一端的套管4管口管径小于对应进绒口5一端的套管4管口管径,扩管结构更有利于气体的排出。填充于回流通道的气体滤芯3可以采用透气海绵等,只要能够透气并阻挡羽绒随回流气体流出。为了防止羽绒堵塞回流通道的回气口7,可以在气滤芯体表面对应回气口7处设置透气布料。透气布料可以是以粘贴、夹放等多种可拆卸的方式覆盖在回气口7处,当透气布料上沾满羽绒影响通气后,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换。排气口8可以设置在套管4靠近进绒口5一端的管壁上,此时,排气口8与回气口7之间的套管4外壁均可作为羽绒充填筒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充绒头1的裹紧部位,使出绒口6在筒子内而排气口8在筒子外即可。内管2可以在进绒口5端设置有环形外沿9,此环形外沿9用于与套管4的端口相抵接,形成对回流通道的后端密封,控制回流气体流向,使回流气体从排气口8排出。排气口8可以是包括腰型孔、圆孔、长条孔在内的多种形状,在套管4管壁可以沿圆周均匀分布,以利于回流气体的均匀排出。为了增大出绒口6的出口截面,出绒口6可以是倾斜切口。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充绒头1,通过套接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和套管,所述内管两端管口分别为进绒口和出绒口,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在所述套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位于所述出绒口的一端为回气口,所述套管管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回流气体从所述回气口进入所述回流通道、并由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回流通道内充填有气滤芯体,用于阻挡羽绒随所述回流气体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和套管,所述内管两端管口分别为进绒口和出绒口,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在所述套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位于所述出绒口的一端为回气口,所述套管管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回流气体从所述回气口进入所述回流通道、并由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回流通道内充填有气滤芯体,用于阻挡羽绒随所述回流气体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套管同轴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直管。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为锥形管,且对应所述出绒口端的所述套管管口管径小于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迪陈亚琦成明时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