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作业式混凝土3D打印系统及其装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907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场作业式混凝土3D打印系统及其装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现场作业式混凝土3D打印系统,包括两条无砟轨道、两套X‑Z方向运动机构和一套Y方向运动机构,利用无砟轨道建立尺寸基准,实现大型混凝土3D打印系统的野外定位;通过轮式移动平台的模块化组合实现对不同载荷、不同打印尺寸的需求;合理设计装配方法,确保系统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有效抵消由大载荷所引起机构变形对系统工作的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现场作业式混凝土3D打印系统,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对环境要求性低,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场作业式混凝土3D打印系统及其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场作业混凝土3D打印系统及其装配方法,属于3D打印

技术介绍
3D打印技术的传统定义是指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运用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将打印材料拓展为水泥等建筑材料便形成了建筑业的3D打印技术,建筑业3D打印起源于1997年美国学者JosephPegna提出的一种适用于水泥材料逐层累加并选择性凝固的自由形态构件的建造方法,3D打印对建筑业实现信息化、绿色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比传统建筑方法更加环保,可解决建筑业资源浪费、模型制作精确度低、施工过程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应用前景广阔。现有技术中虽然已经有关于建筑业3D打印系统的研究,例如,中国专利CN201721393416.X公开了一种全地形建筑3D打印机,通过旋转机构和机械臂组件的配合,实现打印组件在三维空间内六个自由度的全方位打印。但由于其打印系统是车载的,被打印建筑件的尺寸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能打印小件。中国专利CN201721399342.0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式建筑3D打印机,将两个集装箱设置在可移动底盘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场作业式混凝土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无砟轨道、两套X‑Z方向运动机构和一套Y方向运动机构;所述无砟轨道包括两条无缝钢轨、一个X方向齿条和多个枕木;所述X方向齿条装配于无缝钢轨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场作业式混凝土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无砟轨道、两套X-Z方向运动机构和一套Y方向运动机构;所述无砟轨道包括两条无缝钢轨、一个X方向齿条和多个枕木;所述X方向齿条装配于无缝钢轨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场作业式混凝土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Z方向运动机构包括移动平台、前后侧立柱、左右侧立柱和Z方向移动机构;所述移动平台由多个模块单元组成,每个模块单元包括车体、轮轴、车轮、X方向电机和X方向齿轮,多个模块单元之间直接固联;所述车轮具有凸缘结构特征,通过轮轴对称装配于车体下方,凸缘位于无缝钢轨的内侧;所述X方向电机置于车体上表面,所述X方向齿轮与所述X方向电机输出轴连接,并与X方向齿条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场作业式混凝土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Z方向移动机构设置于移动平台上表面,包括立柱、台面、安装架、Z方向电机、Z方向柔性联轴器、Z方向丝杠、Z方向螺母、Z方向滑轨和Z方向滑块;所述立柱底部固定于移动平台,顶部通过台面连接在一起;所述Z方向电机通过安装架装设于台面上方,经Z方向柔性联轴器与Z方向丝杠连接,所述Z方向丝杠上设置有Z方向螺母;所述Z方向滑轨固定于立柱侧面,其上设置有Z方向滑块;所述前后侧立柱和左右侧立柱分别位于所述Z方向移动机构的三个侧面,连接移动平台和台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场作业式混凝土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Y方向运动机构包括主体支架、基座、料斗、连接件一、连接薄板、Y方向导轨、Y方向滑块、Y方向齿条、Y方向电机、Y方向柔性联轴器、Y方向齿轮、连接板、电机安装件、料斗安装座和连接件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Y方向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长边方向对称设置有一个基座、两个Y方向导轨和两个Y方向齿条,短边方向对称设置有多个连接薄板和两个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晋崴
申请(专利权)人:齐鲁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