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永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及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696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1:31
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及其组件,其涉及医疗器械领域。通过在引流管本体设置多个引流侧孔,加快了引流量,节省了引流位置的确定时间,使引流操作更加方便、快捷、高效;通过将引流侧孔的孔径沿引流管本体径向向内方向进行减小设计,使得引流时更加顺畅快速;通过将多个引流侧孔孔径设置成不同大小,提高了神经外科用引流管的病况适应性,使其在引流操作过程中更加便捷、高效;通过在引流管本体外周壁设置防滑结构,使其实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通过在引流管本体的引流入口设置倒角结构或圆角结构,使引流创伤风险降得更低。因此,上述的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及其组件具备引流方便、安全、高效、病况适应能力强的优点,其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及其组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及其组件。
技术介绍
在神经外科领域,颅内出血因为其发病急、危、重等特点,已成为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现有技术针对颅内出血采用最为成熟的方法之一便是进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此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然而,目前在进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中所用的引流管存在着引流位置确定慢,手术人员通常需要不断调整引流管引流入口的位置,才能使引流入口到达对应的出血位置,这样不但特别费时间,而且也加重了手术人员的操作强度和难度,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了引流效果,并且还有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其能够帮助手术人员快速的进行引流操作,最大限度的节省引流位置确定时间,保证引流操作过程中的高效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管组件,其包括上述的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其具有引流方便、安全、高效的特点。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其包括引流管本体,引流管本体具有引流入口和引流出口,引流管本体靠近引流入口一端的圆周壁设置有多个引流侧孔,每一个引流侧孔的孔径沿引流管本体径向向内的方向逐渐减小,并且至少两个引流侧孔的孔径大小不同。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两个引流侧孔在圆周壁的开口位于圆周壁周向的不同位置。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多个引流侧孔沿圆周壁的周向阵列布置。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多个引流侧孔沿引流管本体长度方向等距布置。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多个引流侧孔的个数为4个。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引流管本体靠近引流入口的外周壁设置有防滑结构。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防滑结构为磨砂面结构。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防滑结构为多个阵列布置的防滑凸起。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引流入口对应的外边缘棱角处还设置了倒角结构或圆角结构。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管组件,其包括上述的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和引流管夹。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外科用引流管通过在引流管本体靠近引流入口一端的圆周壁设置多个引流侧孔,加快了引流量,并节省了引流位置的确定时间,使得手术人员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保证了颅内出血引流的高效性;通过将每个引流侧孔的孔径沿引流管本体径向向内的方向进行逐渐减小的处理设计,使得引流时更加顺畅快速,进一步提高了引流的效果;通过将多个引流侧孔的孔径设置成不同大小,实现了对引流速度的控制,并且能够针对不同浓度大小的颅内积血选择不同孔径大小的引流侧孔进行引流,提高了神经外科用引流管的病况适应性,使其在引流操作过程中更加高效安全。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外科用引流管以及包含有上述神经外科用引流管的神经外科用引流管组件具备引流方便、安全、高效、病况适应能力强的优点,其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神经外科用引流管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神经外科用引流管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神经外科用引流管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神经外科用引流管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神经外科用引流管;200-神经外科用引流管;300-神经外科用引流管;120-引流管本体;220-引流管本体;320-引流管本体;121-引流侧孔;122-引流入口;124-引流出口;222-引流入口;223-防滑结构;322-引流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管100,其主要用于神经外科的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外科用引流管100具有引流方便、安全、高效以及病况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外科用引流管100包括引流管本体120,该引流管本体120呈管状,内腔为圆柱腔室。需要说明的是,引流管本体120具有引流入口122和引流出口124,其中,引流入口122用于引流进行时与血肿积液直接接触的一端,引流出口124为引流管本体120将引流物引出的出口,与引流入口122构成引流管本体120相对的两个端口。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引流管本体120靠近引流入口122一端的圆周壁设置有多个引流侧孔121,通过设置多个引流侧孔121,加快了引流量,并节省了引流位置的确定时间,使得手术人员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保证了颅内出血引流的高效性。进一步需要解释的是,之所以设置上述多个引流侧孔121,是因为现有的引流管一般无侧孔、需要手术人员人工打孔,不仅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引流管的断裂,而目前带有侧孔的引流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侧孔位置的固定方向性,手术人员需要不断复查颅脑CT以矫正引流管的方向,不但耽搁时间,且调整操作对患者患处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引流效果差,很多患者在此过程中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外科用引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具有引流入口和引流出口,所述引流管本体靠近所述引流入口一端的圆周壁设置有多个引流侧孔,每一个所述引流侧孔的孔径沿所述引流管本体径向向内的方向逐渐减小,并且至少两个所述引流侧孔的孔径大小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具有引流入口和引流出口,所述引流管本体靠近所述引流入口一端的圆周壁设置有多个引流侧孔,每一个所述引流侧孔的孔径沿所述引流管本体径向向内的方向逐渐减小,并且至少两个所述引流侧孔的孔径大小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引流侧孔在所述圆周壁的开口位于所述圆周壁周向的不同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引流侧孔沿所述圆周壁的周向阵列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神经外科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引流侧孔沿所述引流管本体长度方向等距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永廖鑫梁敬心
申请(专利权)人:倪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