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8649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医用敷料包括抗菌层和吸附层,抗菌层和吸附层复合;抗菌层包括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中分布有纳米银粒子;吸附层包括第二无纺布,所述第二无纺布主要由吸湿性纤维、纳米银抗菌纤维与其他纤维制成;纳米银抗菌纤维为分布有纳米银粒子的棉纤维、化学纤维或其混合物;其他纤维为棉纤维、化学纤维或其混合物。该制备方法包括抗菌层制备、吸附层制备和复合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医用敷料同时具有抗菌保湿和创面治疗功能,适用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医用敷料是用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医用材料,为医疗器械耗材的大宗产品。目前国内外的医用敷料85%左右为普通脱脂无菌纱布,只有护创而无治疗功能。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治疗功能的各类医用敷料每年以12%左右快速增长,其中以抗菌促愈、保湿减疼的功能敷料为主。如德国保赫曼公司的银离子敷料“德湿银”、法国优拓公司的银离子海绵敷料及水胶体保湿敷料均为国际知名功能敷料品牌。近十年来,我国功能敷料中,以纳米银及藻酸盐为主的功能敷料也有较快发展。但具有抗菌高吸湿、保湿复合功能医用敷料产品尚未见报道。根据“湿润愈合”医学理论研制医用敷料是重要方向。1962年英国伦敦大学的Winter博士首先用动物(猪)的实验证实湿性环境的伤口愈合速度比干性愈合快一倍。1963年Hinman博士进行人体临床医学研究,证实了湿性愈合的科学性。20世纪70年代“湿性伤口愈合”理念逐渐为医学界所接受。但在潮湿环境下,伤口致病菌容易繁殖造成创面感染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例如,申请号为201510233617.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620423600.3的中国技术专利以及申请号为201720034625.9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吸水保湿敷料都仅具备单一的吸水、锁水和保湿功能,这些敷料对创面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只能作普通棉纱布提高其对伤口及创面渗液的吸收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治疗及抗菌高吸湿、保湿而有利于提高创面治疗功能的新型医用敷料。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上述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包括抗菌层和吸附层,抗菌层和吸附层复合;其中,抗菌层包括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中分布有纳米银粒子;吸附层包括第二无纺布,第二无纺布主要由吸湿性纤维、纳米银抗菌纤维与其他纤维制成;纳米银抗菌纤维为分布有纳米银粒子的棉纤维、化学纤维或其混合物;其他纤维为棉纤维、化学纤维或其混合物。由上可见,本专利技术的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至少由复合的抗菌层和吸附层组成,其中抗菌层为含有纳米银的无纺布或织造布层,其具有强效抗菌功效;吸附层为含有纳米银和吸湿性纤维的无纺布层,其具有抗菌和保湿功效。吸附层中吸湿性纤维、纳米银抗菌纤维与其他纤维混合制成无纺布,可以保证纤维间形成大量吸水空隙,保证吸湿性纤维的吸水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多层复合结构赋予敷料适宜的机械强度及物理化学性能。在实际应用时,本专利技术敷料覆盖创面,抗菌层与创面接触,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吸附层具有较强的吸收渗液的功能,渗液在吸附层转变为水凝胶敷料体。本专利技术的医用敷料能够对创面同时起到抗感染治疗和抗菌保湿作用,促愈及减少患者痛疼的明显功效。抗菌层可以根据烧伤、烫伤、创伤、创面、控制感染的不同需求而制备,它在敷料保持润湿的情况,不断释放银离子而保证伤口无菌,促进其愈合。吸附层也可以根据烧伤、烫伤、创伤、溃疡等不同用途所需要的抗菌与保湿功能的匹配设计,使各种创面渗液吸收保持在长效抗菌适度保湿的范围内。这不仅为伤愈合创造有利条件,而且可以明显减少敷料更换的频次及患者的痛苦。抗菌层及吸附层中的纳米银粒子为具有纳米尺寸的银颗粒,其粒径优选为5nm至30nm。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由棉纤维、化学纤维或其混合物制成;吸湿性纤维为超吸水纤维SAF。由上可见,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的种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制备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可以选择天然纤维、改性纤维、合成纤维或其混合物。为了提高吸附层的吸湿、保湿效果,吸湿性纤维为超吸水纤维SAF。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棉纤维为天然棉纤维、脱脂棉纤维或其混合物;化学纤维为粘胶纤维。由上可见,为提高敷料的环保性、安全性和与皮肤接触的舒适性等,制备抗菌层和吸附层的纤维优选采用天然棉纤维、脱脂棉纤维或粘胶纤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无纺布为抗菌水刺无纺布;第二无纺布为针刺无纺布。由上可见,用于抗菌层的第一无纺布优选水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比较干净和细腻,能够提高与创面接触的舒适感;用于吸附层的第二无纺布优选针刺无纺布,针刺无纺布是通过干法制造的无纺布,适用于多种纤维混合制备无纺布的工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的克重为40g/m2至165g/m2,抗菌层中纳米银粒子质量含量为0.05%至0.35%。由上可见,当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的克重和纳米银粒子质量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抗菌层具有合适的厚度以及较好的抗菌性能。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二无纺布克重为80g/m2至300g/m2,第二无纺布中吸湿性纤维的质量分数为20%至65%;吸附层中纳米银粒子质量含量为0.05%至0.1%。由上可见,第二无纺布优选具有较大的克重,能够更好地起到保湿作用。无纺布中吸湿性纤维的质量分数为20%至65%,其余为纳米银抗菌纤维和其他纤维,两者含量为35%至80%。吸附层中纳米银粒子质量含量在上述范围可以起到很好的抗菌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抗菌层中纳米银粒子在第一无纺布上原位生成,吸附层中纳米银抗菌纤维的纳米银粒子也是原位生成的。由上可见,本专利技术优选通过原位生成的方式在抗菌层和吸附层引入纳米银颗粒,原位生成纳米银粒子能够更好地与基体结合,且分布较均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抗菌层与吸附层通过针刺复合或通过热熔胶复合。由上可见,第一层抗菌层与第二层吸附层的复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针刺复合工艺或热熔胶贴合工艺进行组合加工成型,热熔胶优选医用聚氨酯(PU)热熔胶,通过点状、条状或网状的热熔胶贴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医用敷料还包括透气防水层,透气防水层与吸附层复合。由上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医用敷料还可以包括第三层,即透气防水层,作为敷料的底层,具有防水透气的结构,一般由聚丙烯(PP)、聚乙烯(PE)及其它复合无纺布组成。透气防水层可以通过医用PU热熔胶的网状或条状粘合,以提高敷料的通透性和敷料的产业化加工性。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在加入葡萄糖的银氨溶液中浸轧后干燥、焙烘反应制得抗菌层;步骤二:将棉纤维、化学纤维或其混合物在加入葡萄糖的银氨溶液中浸泡后干燥、焙烘反应制得纳米银抗菌纤维;将纳米银抗菌纤维、吸湿性纤维与其他纤维混合制备第二无纺布,得到吸附层;其他纤维为棉纤维、化学纤维或其混合物;步骤三:将抗菌层与吸附层复合。由上可见,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和纤维分别浸渍到加入葡萄糖的银氨溶液中,在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和纤维的表面原位生成纳米银颗粒。加入葡萄糖的银氨溶液可以通过现有方法自制得到。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步骤操作简单,所制得的敷料治疗功能明显,适用性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一中,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由棉纤维、化学纤维或其混合物制成。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一中,第一无纺布为水刺无纺布。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二中,吸湿性纤维为超吸水纤维SAF。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二无纺布通过针刺成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包括抗菌层和吸附层,所述抗菌层和所述吸附层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包括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所述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中分布有纳米银粒子;所述吸附层包括第二无纺布,所述第二无纺布主要由吸湿性纤维、纳米银抗菌纤维与其他纤维制成;所述纳米银抗菌纤维为分布有纳米银粒子的棉纤维、化学纤维或其混合物;所述其他纤维为棉纤维、化学纤维或其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包括抗菌层和吸附层,所述抗菌层和所述吸附层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包括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所述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中分布有纳米银粒子;所述吸附层包括第二无纺布,所述第二无纺布主要由吸湿性纤维、纳米银抗菌纤维与其他纤维制成;所述纳米银抗菌纤维为分布有纳米银粒子的棉纤维、化学纤维或其混合物;所述其他纤维为棉纤维、化学纤维或其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由棉纤维、化学纤维或其混合物制成;所述吸湿性纤维为超吸水纤维SAF。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为水刺无纺布;所述第二无纺布为针刺无纺布;所述棉纤维为天然棉纤维、脱脂棉纤维或其混合物;所述化学纤维为粘胶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中,所述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克重为40g/m2至165g/m2;所述纳米银粒子在所述第一无纺布或织造布上原位生成,所述纳米银粒子在所述抗菌层中质量含量为0.05%至0.35%;所述吸附层中,所述第二无纺布克重为80g/m2至300g/m2,所述第二无纺布中所述吸湿性纤维的质量分数为20%至65%;所述纳米银抗菌纤维上的所述纳米银粒子是原位生成的,所述纳米银粒子在所述吸附层中质量含量为0.05%至0.1%;所述抗菌层与所述吸附层通过针刺复合或通过热熔胶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气防水层,所述透气防水层与所述吸附层复合。6.一种高吸液纳米银抗菌保湿医用敷料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家发辛简史廷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信纳米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