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秀荣专利>正文

火锅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8599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包括锅体(100)、涮料筒(110)、驱动部(120)、加热层(200),所述涮料筒(110)配置在所述锅体(100)内,涮料筒(110)内部设有倾斜设置的引流板(111),所述引流板(111)的侧端面与所述涮料筒(110)的内表面固定,所述涮料筒(110)通过驱动部(120)沿第一导轨(114)移动,所述第一导轨(114)倾斜设置;所述锅体(100)的底部设有加热层(200)。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独特的涮料筒(110)的设计方式,可无需将涮料放入涮料筒(110)中来避免涮料丢失,而是通过涮料筒(110)的反复移动和其槽式的设计将锅体(100)内散落的涮料全部收集到涮料筒(110)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锅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分案申请。原案的专利号是201710330457.2,申请日是2017年5月11日,专利技术名称是全自动火锅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锅,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火锅。
技术介绍
火锅(chafingdish),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时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火锅一般而言,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典型的火锅食材包括各种肉类、海鲜类、蔬菜类、豆制品类、菌菇类、蛋类制品等,将其放入煮开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汤锅底烫熟后食用。有些吃法还会蘸上调味料一起食用。然而,目前传统的火锅存在诸多问题:1、由于火锅的汤料被食客分享,因此,筷子上的唾液易造成交叉感染的现象,若果用公用筷子,则没那么方便。家庭聚会时,一家人齐聚一堂,无奈一人有病很可能会传染一桌人;2、火锅的加热速度慢,无法供应一桌人食用,造成部分人要先挨饿;3、火锅中的食物容易沉落在角落中,不方便取出。有些食材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斤,如果沉入锅底,实在浪费。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克服上述问题的全自动火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使用卫生、加热速度快、避免食物沉落在角落中的全自动火锅。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包括锅体、涮料筒、驱动部、加热层,所述涮料筒配置在所述锅体内,涮料筒内部设有倾斜设置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侧端面与所述涮料筒的内表面固定,所述引流板的上下两端面与涮料筒的内表面均形成有通孔,其中所述引流板的下端面与涮料筒的内表面形成的通孔上密封地配置有第一过滤层,所述涮料筒的下端面密封地配置有第二过滤层;所述涮料筒通过驱动部沿第一导轨移动,所述第一导轨倾斜设置;所述锅体的底部设有加热层。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其中所述第一导轨自锅体的内部向锅体的外部由下向上倾斜设置。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弧形齿条、第一连杆、辊子、搅拌叶、齿条导轨、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锅体的侧面的下部固定,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固定,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弧形齿条的弧形的外弧面设有齿,两个所述弧形齿条分别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弧形齿条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所述辊子,所述辊子的外圆周面固定有搅拌叶,所述弧形齿条沿所述齿条导轨移动,所述齿条导轨与所述锅体固定;上侧的所述辊子与所述涮料筒的侧面接触,下侧的所述辊子与所述第二过滤层的下表面接触。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其中每个所述辊子的外圆周面固定有四个搅拌叶,所述四个搅拌叶沿所述辊子的三分之一的外圆周面均匀分布,当所述涮料筒位于最低位置时,靠近所述主动齿轮的搅拌叶的外端与所述涮料筒接触。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其中所述锅体的底部设有罩体,所述罩体包裹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弧形齿条、齿条导轨、第一电机;所述罩体设有罩体孔,所述罩体孔内套装有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和罩体孔之间设有密封圈。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其中所述锅体的内部的底部的远离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设有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包括箱体、第二电机、搅拌轴、螺旋扇叶;所述箱体与所述锅体的内部的底部的远离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固定,所述箱体的侧面的底部设有入水口,所述箱体的顶面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和入水口的直径均小于料包的直径,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轴固定,所述搅拌轴的外圆周面固定有多圈的螺旋扇叶,两个螺旋扇叶之间设有料包。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其中所述涮料筒的顶部设有筒盖,所述筒盖的一端与所述涮料筒的顶部铰链连接,所述筒盖的另一端与所述涮料筒的顶部卡合,所述筒盖上设有筒盖孔,所述筒盖孔内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只允许流体由下向上流动。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将料包放入搅拌部中,启动第二电机和加热层直至水沸腾;S200、将涮料放入锅体中,启动第一电机直至涮料被涮熟;S300、在涮料筒运动至最高位置时,关闭第一电机,打开筒盖,以取出涮料。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将料包放入搅拌部中,启动第二电机和加热层直至水沸腾;S200、将涮料放入涮料筒中,启动第一电机直至涮料被涮熟;S300、在涮料筒运动至最高位置时,关闭第一电机,打开筒盖,以取出涮料。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通过独特的涮料筒的设计方式,可无需将涮料放入涮料筒中来避免涮料丢失,而是通过涮料筒的反复移动和其槽式的设计将锅体内散落的涮料全部收集到涮料筒内。首先,用户可直接拿出涮料筒来食用,即可使火锅干湿分离,围在一起的食客无需共享大家的唾液,提升了火锅的卫生。其次,由于涮料筒的反复移动会对于锅体内的水溶液进行搅拌,从而使锅体中心处较为冷的水与锅体外侧和下侧的较为热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锅体的加热速度变快。再次,涮料筒内可直接放入涮料,也可将将洒落在锅体内的涮料集中地取出,避免涮料的浪费。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的使用方法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的使用方法通过上述使用方法可提高火锅的加热效率、避免唾液的交叉感染、避免涮料的浪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全自动火锅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全自动火锅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全自动火锅的双锅体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全自动火锅的双锅体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全自动火锅的四锅体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图1的一种变形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全自动火锅包括锅体100、涮料筒110、驱动部120、加热层200,所述涮料筒110配置在所述锅体100内,涮料筒110内部设有倾斜设置的引流板111,所述引流板111的侧端面与所述涮料筒110的内表面固定,所述引流板111的上下两端面与涮料筒110的内表面均形成有通孔,其中所述引流板111的下端面与涮料筒110的内表面形成的通孔上密封地配置有第一过滤层112,所述涮料筒110的下端面密封地配置有第二过滤层113;所述涮料筒110通过驱动部120沿第一导轨114移动,所述第一导轨114倾斜设置;所述锅体100的底部设有加热层200。本专利技术通过独特的涮料筒110的设计方式,可无需将涮料放入涮料筒110中来避免涮料丢失,而是通过涮料筒110的反复移动和其槽式的设计将锅体100内散落的涮料全部收集到涮料筒110内。首先,用户可直接拿出涮料筒110来食用,即可使火锅干湿分离,围在一起的食客无需共享大家的唾液,提升了火锅的卫生。其次,由于涮料筒110的反复移动会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火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00)、涮料筒(110)、驱动部(120)、加热层(200),所述涮料筒(110)配置在所述锅体(100)内,涮料筒(110)内部设有倾斜设置的引流板(111),所述引流板(111)的侧端面与所述涮料筒(110)的内表面固定,所述引流板(111)的上下两端面与涮料筒(110)的内表面均形成有通孔,其中所述引流板(111)的下端面与涮料筒(110)的内表面形成的通孔上密封地配置有第一过滤层(112),所述涮料筒(110)的下端面密封地配置有第二过滤层(113);所述涮料筒(110)通过驱动部(120)沿第一导轨(114)移动,所述第一导轨(114)倾斜设置;所述锅体(100)的底部设有加热层(200);所述锅体(100)的内部的底部设有搅拌部(300),所述搅拌部(300)包括箱体(301)、第二电机(302)、搅拌轴(303)、螺旋扇叶(304);所述箱体(301)与所述锅体(100)的内部的底部固定,所述箱体(301)的侧面的底部设有入水口,所述箱体(301)的顶面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和入水口的直径均小于料包(305)的直径,所述箱体(301)的底部设有第二电机(302),所述第二电机(302)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轴(303)固定,所述搅拌轴(303)的外圆周面固定有多圈的螺旋扇叶(304),两个螺旋扇叶(304)之间设有料包(3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火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00)、涮料筒(110)、驱动部(120)、加热层(200),所述涮料筒(110)配置在所述锅体(100)内,涮料筒(110)内部设有倾斜设置的引流板(111),所述引流板(111)的侧端面与所述涮料筒(110)的内表面固定,所述引流板(111)的上下两端面与涮料筒(110)的内表面均形成有通孔,其中所述引流板(111)的下端面与涮料筒(110)的内表面形成的通孔上密封地配置有第一过滤层(112),所述涮料筒(110)的下端面密封地配置有第二过滤层(113);所述涮料筒(110)通过驱动部(120)沿第一导轨(114)移动,所述第一导轨(114)倾斜设置;所述锅体(100)的底部设有加热层(200);所述锅体(100)的内部的底部设有搅拌部(300),所述搅拌部(300)包括箱体(301)、第二电机(302)、搅拌轴(303)、螺旋扇叶(304);所述箱体(301)与所述锅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李秀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