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物墙体外的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55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物墙体外的幕墙。该幕墙是其正对建筑物墙体的一面有平行于该墙体的正立面板、在该正立面的两边有侧立面板的横截面为凵型的不透光的轻质材料板。该幕墙以其两边的侧立面板从建筑物的顶部到底部连续地与建筑物墙体相连接的状态、遮挡在建筑物向阳面的部分墙体外,未被遮挡的建筑物向阳面墙体部分是开设有窗户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把太阳对建筑物墙体的直射和辐射热阻隔在该幕墙之外。不但避免了太阳直射墙体带来的冷负荷,而且其节能降耗的效果得到增加。在对原来没有设置保温材料的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时,不必改变现有的建筑结构,所以,施工极其方便,改造资金投入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墙体外的幕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节能领域,具体涉及对建筑物墙体隔热的节能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不断上升,在保证人们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降低空调及建筑能耗,是保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相关研究表明,在空调负荷的构成中,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墙体以及通过窗户的导热及太阳辐射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降低通过墙体及窗户形成的冷负荷对降低建筑能耗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降低通过围护结构形成的冷负荷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设置保温材料,改善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然而,无论是现在的外墙外保温及内保温体系,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材料制作复杂、安装不便、墙体变形、产生干缩裂缝等缺点;而且,对于现有的没有设置所述保温材料的建筑物来讲,对其进行改造时,不仅投入很大,而且施工也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墙体外的幕墙,以取得在不用设置保温材料的情形下,也同样能够降低建筑能耗;并且在用本幕墙对原来没用节能材料或没有采用节能构造的现有建筑物进行改造时,不但投入小,施工也十分方便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这样一种建筑物墙体外的幕墙。该幕墙是其正对建筑物墙体的一面有平行于该墙体的正立面板、在该正立面的两边有侧立面板的横截面为凵型的不透光板;该幕墙以其两边的侧立面板从建筑物的顶部到底部连续地与建筑物墙体相连接的状态、遮挡在建筑物向阳面的部分墙体外,未被遮挡的建筑物向阳面墙体部分是开设有窗户的部分;该幕墙的正立面板为轻质材料板。进一步的特征是,a、在幕墙的上下两端,各有一块封闭该幕墙与墙体间形成的矩形口-->的端板,该幕墙正立面板的内壁与墙体外表面间的距离为50~60mm。也就是说,在该幕墙与建筑物的墙体之间,通过它们构成了一层空气间隔层。或者:b、在幕墙的上端有一块封闭该幕墙与墙体间形成的矩形口的端板,(但)在靠近该端板的幕墙的正立面板上开设有百叶窗出气口,在该幕墙下端的正立面板上开设有百叶窗进气口;该幕墙正立面板的内壁与墙体外表面间的距离为80~150mm。也就是说,在该幕墙与建筑物的墙体之间,通过它们构成了一层空气通道层,也就是构成了一个可让空气在其内流动的“烟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方案中不难看出,本技术有如下的优越性:1、由于本技术的正立面板是不透光板,因此,它能够把太阳对建筑物墙体的直射和辐射热阻隔在该幕墙之外。进一步特征a中构成的简单的空气间隔层,又可以进一步增加热阻;进一步特征b中构成的兼有“烟囱”效应的空气间隔层,又可以将热量从其上部出口排出。这样,不但避免了太阳直射墙体带来的冷负荷,而且其节能降耗的效果也大大地增加了。2、由于本技术没有用专门的保温材料,因此,避免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那种材料制作复杂、安装不便、墙体变形、产生干缩裂缝等问题。特别是,在对原来没有设置保温材料的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时,不必改变现有的建筑结构,所以,施工极其方便,改造资金投入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中的一种(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A-A向的剖视(放大)图;图3——本技术中的另一种(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3中B-B向的剖视(放大)图;图5——本技术中的另一种结构用于较高建筑物上的(立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建筑物墙体外的幕墙。该幕墙是其正对建筑物墙体6的一面有平行于该墙体的正立面板1、在该正立面的两边有侧立面板7的横截面为凵型的不透光板。该幕墙以其两边的侧立面板7从建筑物的顶部到底部连续地与建筑物墙体6相连接的状态、遮挡在建筑物向阳面的部分墙体6外,未被遮挡的建筑物向阳面墙体6部分是开设有窗户5的部分。该幕墙的正立面板1为轻质材料板。显然,侧立面板7也可以是轻质板(加上必要的为安装牢固而设置的支架)、还可以是直接可以作为支架用的其他的不透光板。同样显然的是,所说的建筑物向阳面就是全天日照最强的一面;当然,在日照时间特别长,太阳辐射过强的地区,本幕墙也可以在建筑物的任何一面墙上安装。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对方案的简单分析与优越性介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披露的内容,完全能够结合不同建筑物、不同地区的具体实情,来实现本技术的方案了。因此,上一自然段的内容也是以下各例的总述,在以下各例中,与该总述部分相同的内容不赘述。实施例1(参考图1、2):本例是在总述部分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在日照时间相对较短的地区运用本技术的举例。在本例中,在幕墙的上下两端,各有一块封闭该幕墙与所述墙体间形成的矩形口的端板。如方案中所说,该幕墙与建筑物墙体6间就有了一层“空气间隔层”了。也就是说“空气间隔层”里面的空气和外面是隔绝的,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到里面去,在里面的空气无流动,并保证幕墙正立面板1的内壁与墙体外表面间合理的距离。由于空气的热阻较大,这样就增加整个外墙的热阻。幕墙正立面板1的内壁与墙体外表面间的距离应根据建筑物楼层的高度和其他条件在50~60m之间选取。实施例2(参考图3、4):本例是在总述部分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在日照时间相对较长,气温相对较高的地区运用本技术的举例。在本例中,在幕墙的上端有一块封闭该幕墙与墙体间形成的矩形口的端-->板,在靠近该端板的幕墙的正立面板1上开设有百叶窗出气口4,在该幕墙下端的正立面板1上开设有百叶窗进气口2:该幕墙正立面板1的内壁与墙体外表面间的距离为80~150mm。也就是说,在该幕墙的下端,可以有封闭下端矩形口的下端板,也可以没有。显然,上端的端板需封闭好,以同时起到遮挡雨水的作用。如方案中所说,该幕墙与建筑物墙体6间就有了一层有“烟囱”效应的“空气通道层”了。幕墙正立面板1的内壁与墙体外表面间的距离应根据建筑物楼层的高度和其他条件在80~150mm之间选取。当把本例中的幕墙运用在较高的建筑物上时(参考图5),可以把该幕墙分为两段、或两段以上,通常情况下,是8m~12m为一段。也就是说,在两段幕墙拉拢的位置处,其下方有下段幕墙的百叶窗出气口4,其上方有上段幕墙的百叶窗进气口2。这样一来,上段幕墙就不会因下段幕墙的影响而降低了节能效果。实施例3(参考图3、4、5):本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节能效果所作的改进举例。本例中,在建筑物墙体6开设的窗户5上方设置还设置有与遮阳板3。不容置疑,该遮阳板3有遮挡过多的阳光照进室内的作用。更进一步的是,该遮阳板3的两端是分别与幕墙的侧立面板7连接的。不言而喻,它们相互连接的结果是,加强了它们各自的结构强度与刚度。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总述部分与各例中,幕墙的正立面板1是PVC塑料板、也可以是IC板、或者是其他不透光的适用于安装在建筑物上的任何轻质材料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物墙体外的幕墙,其特征在于,该幕墙是其正对建筑物墙体(6)的一面有平行于该墙体的正立面板(1)、在该正立面的两边有侧立面板(7)的横截面为囗型的不透光板;该幕墙以其两边的侧立面板(7)从建筑物的顶部到底部连续地与建筑物墙体(6)相连接的状态、遮挡在建筑物向阳面的部分墙体(6)外,未被遮挡的建筑物向阳面墙体部分是开设有窗户(5)的部分;该幕墙的正立面板(1)为轻质材料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墙体外的幕墙,其特征在于,该幕墙是其正对建筑物墙体(6)的一面有平行于该墙体的正立面板(1)、在该正立面的两边有侧立面板(7)的横截面为口型的不透光板;该幕墙以其两边的侧立面板(7)从建筑物的顶部到底部连续地与建筑物墙体(6)相连接的状态、遮挡在建筑物向阳面的部分墙体(6)外,未被遮挡的建筑物向阳面墙体部分是开设有窗户(5)的部分;该幕墙的正立面板(1)为轻质材料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墙体外的幕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幕墙的上下两端,各有一块封闭该幕墙与所述墙体间形成的矩形口的端板,该幕墙正立面板(1)的内壁与墙体外表面间的距离为50~6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墙体外的幕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幕墙的上端有一块封闭该幕墙与所述墙体间形成的矩形口的端板,在靠近该端板的幕墙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礼郑洁彭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