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52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捕鼠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顶端开口的盒体,盒体于开口处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盖体,盒体侧端向内开设有与盒体内部相互联通的诱入通道,诱入通道底端向下开设有置物槽,置物槽内设置有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包括棘爪和具有环状内棘齿的棘轮,棘轮通过转轴固定于置物槽的侧壁上且可绕轴心发生周向转动,棘爪铰接于置物槽的槽壁上,且棘爪的端部与环状内棘齿抵接,棘轮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若干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挡片,且每个挡片的顶面、两侧面与通道内壁之间的距离均小于15‑2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捕鼠器,捕捉率高,且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捕鼠器
本技术涉及生活日用品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捕鼠器。
技术介绍
老鼠作为一大有害类动物,它能传播很多疾病,加上属于啮齿类动物,经常咬坏家具、衣物、电器等等,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以及一些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抓捕消灭。生活中,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捕鼠装置来捕捉老鼠,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捕鼠夹,当老鼠踩至踏板上时,翻板翻转将老鼠夹住,使其难以挣脱。这种老鼠夹虽然捕捉率较高,但由于威力过大,容易夹伤家中的小朋友和宠物,安全性较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鼠器,捕捉率高,且更加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捕鼠器,包括顶端开口的盒体,所述盒体于开口处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盖体,所述盒体侧端向内开设有与盒体内部相互联通的诱入通道,所述诱入通道底端向下开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置有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棘爪和具有环状内棘齿的棘轮,所述棘轮通过转轴固定于置物槽的侧壁上且可绕轴心发生周向转动,所述棘爪铰接于置物槽的槽壁上,且所述棘爪的端部与环状内棘齿抵接,所述棘轮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若干挡片,所述挡片沿周向均匀分布,且每个所述挡片的顶面、两侧面与通道内壁之间的距离均小于15-20mm,当老鼠从诱入通道的入口朝盒体内部前进时,推动挡片顺时针发生转动,当所述挡片逆时针转动时,所述棘爪与环状内棘齿发生抵触。进一步设置,所述盒体顶端开设有若干插孔,所述盖体底部向下延伸形成若干与插孔相互配合的插杆,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内固定有过滤网。进一步设置,所述盒体顶端于置物槽对应位置处向下开设有供棘轮机构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诱入通道相互联通,所述安装孔密封连接有堵块。进一步设置,所述盒体侧端于诱入通道下方设置有台阶。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诱入通道内设置单向转动的棘轮机构,棘轮机构的外表面沿周向设置若干挡片,当老鼠从入口朝向盒体内部前进时,推动挡片转动后进入盒体内,当其想要通过诱入通道逃出时,棘轮机构在逆转时受到棘爪抵触,进而防止老鼠逃跑,捕捉率高,且可避免夹伤家中的小朋友和宠物,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捕鼠器实施例的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捕鼠器实施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盒体;11、诱入通道;12、置物槽;13、插孔;14、安装孔;15、台阶;2、盖体;21、插杆;22、观察孔;3、棘轮机构;31、棘轮;32、棘爪;33、挡片;4、过滤网;5、堵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捕鼠器,包括顶端开口的盒体1,盒体1于开口处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盖体2,具体的,盒体1顶端开设有若干插孔13,盖体2底部向下延伸形成若干相互配合的插杆21,通过插接的方式,盖体2和盒体1可拆卸固定,拆装上更加方便,盒体1侧端向内开设有与盒体1内部相互联通的诱入通道11,老鼠可以通过诱入通道11进入到盒体1内,诱入通道11的底端向下开设有置物槽12,置物槽12内设置有棘轮机构3,如图3和图4所示,棘轮机构3包括棘爪32和具有环状内棘齿的棘轮31,棘轮31通过转轴固定于置物槽12的侧壁上且可绕轴心发生周向转动,棘爪32铰接于置物槽12的槽壁上,且棘爪32的端部与环状内棘齿抵接,棘轮31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若干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挡片33,使用时,先在盒体1内放入油、蛋糕等有气味的饵料,盖上盖体2进行密封,老鼠闻到气味后从诱入通道11的入口进入,老鼠前进至挡片33处后继续向前运动,推动挡片33发生顺时针转动,棘轮31跟着转动,此时,棘爪32从环状内棘齿的齿背上滑过,挡片33转过一定角度后,老鼠从诱入通道11进入盒体1内部实现诱捕,当老鼠想要逃逸时,推动挡片33逆时针转动,此时,棘爪32与环状内棘齿发生抵触,挡片33静止不动,且每个挡片33的顶面、两侧面与通道内壁之间的距离均小于15-20mm,两侧和顶端的间隙也不能供老鼠穿过,进而防止其从盒体1内逃逸,捕捉率高,相对传统的老鼠夹,安全性更高。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盖体2上开设有观察孔22,观察孔22内固定有过滤网4,过滤网4可以在不打开盖体2的情况下观察盒体1内是否有老鼠,当发现有老鼠后,可以通过过滤网4喷洒灭鼠药,使用时更加方便。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安装,盒体1顶端于置物槽12对应位置处向下开设有供棘轮机构3穿过的安装孔14,安装孔14与诱入通道11相互联通,安装时,可以将棘轮机构3从安装孔14放入置物槽12并将其固定于置物槽12侧壁上,作为优选的,安装孔14的孔径可以略大于置物槽12,这样可以使安装更加便捷,安装孔14密封连接有堵块5,安装完成后,将堵块5塞住进行封闭。如图1和图2所示,盒体1侧端于诱入通道11下方设置有台阶15,由于诱入通道11开设于侧端,台阶15的设置可以使老鼠更容易进入诱入通道11,进一步提高捕捉概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捕鼠器,包括顶端开口的盒体(1),所述盒体(1)于开口处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盖体(2),其特征是:所述盒体(1)侧端向内开设有与盒体(1)内部相互联通的诱入通道(11),所述诱入通道(11)底端向下开设有置物槽(12),所述置物槽(12)内设置有棘轮机构(3),所述棘轮机构(3)包括棘爪(32)和具有环状内棘齿的棘轮(31),所述棘轮(31)通过转轴固定于置物槽(12)的侧壁上且可绕轴心发生周向转动,所述棘爪(32)铰接于置物槽(12)的槽壁上,且所述棘爪(32)的端部与环状内棘齿抵接,所述棘轮(31)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若干挡片(33),所述挡片(33)沿周向均匀分布,且每个所述挡片(33)的顶面、两侧面与通道内壁之间的距离均小于15‑20mm,当老鼠从诱入通道(11)的入口朝盒体(1)内部前进时,推动挡片(33)顺时针发生转动,当所述挡片(33)逆时针转动时,所述棘爪(32)与环状内棘齿发生抵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鼠器,包括顶端开口的盒体(1),所述盒体(1)于开口处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盖体(2),其特征是:所述盒体(1)侧端向内开设有与盒体(1)内部相互联通的诱入通道(11),所述诱入通道(11)底端向下开设有置物槽(12),所述置物槽(12)内设置有棘轮机构(3),所述棘轮机构(3)包括棘爪(32)和具有环状内棘齿的棘轮(31),所述棘轮(31)通过转轴固定于置物槽(12)的侧壁上且可绕轴心发生周向转动,所述棘爪(32)铰接于置物槽(12)的槽壁上,且所述棘爪(32)的端部与环状内棘齿抵接,所述棘轮(31)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若干挡片(33),所述挡片(33)沿周向均匀分布,且每个所述挡片(33)的顶面、两侧面与通道内壁之间的距离均小于15-20mm,当老鼠从诱入通道(11)的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月霞倪飞特
申请(专利权)人:淳安县千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