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点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826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点火装置,该电点火装置包括:保护壳,保护壳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加热部,加热部安装在容纳空间中,并通过保护壳将热量传递出去;保护壳包括电场屏蔽套管和套设在电场屏蔽套管上的磁场屏蔽套管,容纳空间设置在电场屏蔽套管内部。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点火装置包括保护壳和加热部,保护壳既包括电场屏蔽管又包括磁场屏蔽管,通过电场屏蔽管和磁场屏蔽管共同工作,既保证了容纳空间中的加热部的安全,又可以实现通过加热部进行点火的同时,避免加热部产生的电场及磁场影响到其他检测设备的检测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点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点火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点火装置。
技术介绍
在稠油开采领域,火烧油层(又称火驱)采油技术因其节能、减排、采收率高等突出特点,近年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油田相继开展了火驱先导试验,并正在逐步实施工业化推广应用。火驱采油首先要确保油层成功点燃,实现高温氧化前缘在油层中持续稳定的推进。因此点火技术是火驱的关键技术之一,所谓的点火一般指的是通过人工加热的方式(热源有电加热、燃气加热、化学剂加热等)将油井的油层部位加热至原油燃点(一般>400℃),通入压缩空气使原油发生高温氧化。在油田已得到广泛使用的固定式电点火工艺,是利用油管下入电热点火器,点火电缆捆绑在油管外壁,或者采用电缆井下对接点火器的方式进行点火。但是这种工艺井下点火器和电缆只能一次性使用,作业工序多、工作量大、作业时间较长。同时,出现井筒残余油着火烧坏点火器和电缆的状况时,需要通过修井作业提出损毁的井下装备再重新下入新设备。以上这些问题不利于降低点火成本提高作业效率。而近些年出现的移动式点火技术在方法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此法可在不压井条件下,利用地面连续油管作业设备在带压条件下将点火器、电缆下入油层,点火后再将其带压提出,从而实现井下点火设备的重复使用,减小了工作量,缩短了作业时间。然而,现有的移动式点火工艺在现场应用时,还存在需要采用专有作业设备、电缆及接头部位耐温性能差易烧毁、可修复性差、干扰井下监测信号传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点火器技术性能及工艺。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1977451A)公布了一种井下大功率不锈钢加热电缆(图1)及其制造方法,包括有导体线芯和绝缘层,其技术特征是:根据井下情况确定导电线芯和加热线芯的长度,并利用过渡连接将导电线芯和加热线芯连接组成导体线芯。该导电线芯的长度为地面至井下油层上表面的深度、加热线芯的长度小于等于井下油层的厚度且大于等于井下油层的厚度的20%,导体线芯外侧包裹有绝缘层,在绝缘层外侧用不锈钢金属带纵向包裹,开缝处焊接成光滑的管状护套,焊接后在线拉拔成光滑的不锈钢护套管,便制成井下大功率不锈钢加热电缆。电缆可持续提供高达600℃作业温度,功率可达375-2750瓦/米,使输入井下的冷水变为热水,使输入井下的冷气变为热气,可改善原油品位,适用于稠油开采场所。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1977451A)公布的一种井下大功率不锈钢加热电缆采用单芯结构,需要地面配套单相专用供电电源。在井下工作时出现短路、断路等故障时无法继续使用,需要更换新电缆。用于井下加热时,导线传输大电流时必然会产生电磁辐射。由于油井井筒直径较小(一般<180mm),强电磁辐射会对临近的井下测试仪器的弱电信号产生干扰。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1207947A)公布了一种高温矿物绝缘加热电缆(图2),包括有耐高温的合金保护套管、高纯氧化镁绝缘材料和镍铬20合金的发热芯。采用压力加工和拉伸方式将其加工成一体,最高工作温度1000-1100℃。采用拉伸方式制作成不同直径的铠装热电偶,测量端较粗,可以耐较高温度和较长寿命,引出端较细,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安装,并可减少使用重量,特别适于在飞行器中使用。该专利技术公布的加热电缆,主要用于高温环境氧化气氛中和燃气腐蚀条件下(如航空发动机内部)的加热场所,可用于制作耐高温的热电偶。由于线芯整体均为发热材料,没有动力传输导线和接头,不能实现对特定位置、特定长度的定点部位(如油井中较薄的油层段)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点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点火装置易干扰其他检测设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点火装置,该电点火装置包括:保护壳,保护壳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加热部,加热部安装在容纳空间中,并通过保护壳将热量传递出去;保护壳包括电场屏蔽套管和套设在电场屏蔽套管上的磁场屏蔽套管,容纳空间设置在电场屏蔽套管内部。进一步地,电场屏蔽套管由铜制成,磁场屏蔽套管由不锈钢制成。进一步地,加热部包括:加热电阻丝,加热电阻丝为多个,多个加热电阻丝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加热部还包括:导电线,导电线为多个,多个导电线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加热电阻丝的第二端连接。进一步地,加热电阻丝和导电线均为三个。进一步地,电点火装置还包括:绝缘部,绝缘部设置在加热部及保护壳之间。进一步地,绝缘部为氧化镁绝缘填充层,氧化镁绝缘填充层填充在容纳空间中,并包裹在加热部的外部。进一步地,磁场屏蔽套管的外部设置有增面结构,以增加磁场屏蔽套管与外部介质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增面结构为凹凸结构。进一步地,凹凸结构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储油槽,以实现对外部介质的集中加热。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电点火装置包括保护壳和加热部,保护壳既包括电场屏蔽管又包括磁场屏蔽管,通过电场屏蔽管和磁场屏蔽管共同工作,既保证了容纳空间中的加热部的安全,又可以实现通过加热部进行点火的同时,避免加热部产生的电场及磁场影响到其他检测设备的检测准确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电点火装置的实施例的径向剖视图;以及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电点火装置的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保护壳;20、电场屏蔽套管;30、磁场屏蔽套管;40、导电线;50、加热电阻丝;60、绝缘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记载的,现有的移动式点火工艺在现场应用时,存在需要采用专有作业设备、电缆及接头部位耐温性能差易烧毁、可修复性差、易干扰井下监测信号传输等问题。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电点火装置包括保护壳10和加热部,其中,保护壳10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加热部安装在容纳空间中,并通过保护壳10将热量传递出去;保护壳10包括电场屏蔽套管20和套设在电场屏蔽套管20上的磁场屏蔽套管30,容纳空间设置在电场屏蔽套管20内部,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电点火装置包括保护壳和加热部,保护壳既包括电场屏蔽管又包括磁场屏蔽管,通过电场屏蔽管和磁场屏蔽管共同工作,既保证了容纳空间中的加热部的安全,又可以实现通过加热部进行点火的同时,避免加热部产生的电场及磁场影响到其他检测设备的检测准确性。参见图1所示,为了保证磁场屏蔽及电场屏蔽功能,本实施例中的电场屏蔽套管20由铜制成,磁场屏蔽套管30由不锈钢制成。在电磁屏蔽方面,综合考虑铜材质的高电导率而具有优良的电场屏蔽性,以及不锈钢材质的高磁导率从而具有优良磁场屏蔽性能,故采用了铜质电场屏蔽套管和不锈钢磁场屏蔽套管的双层金属套管结构,因而具有良好的电场和磁场屏蔽性能,避免了点火期间对近距离井下检测仪器的弱电信号干扰,其中,铜质电场屏蔽套管采用GB/T5231规定的T2级铜材料,本实施例铜质电场屏蔽套管标称厚度1.3mm,不锈钢磁场屏蔽套管为满足耐高温、耐氧腐蚀、耐磨、抗拉、抗机械挤压、可反复收卷等要求的不锈钢材质,本实施例采用825不锈钢材料,标称厚度2.0mm,外径25.4±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壳(10),所述保护壳(10)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通过所述保护壳(10)将热量传递出去;所述保护壳(10)包括电场屏蔽套管(20)和套设在所述电场屏蔽套管(20)上的磁场屏蔽套管(30),所述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电场屏蔽套管(20)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壳(10),所述保护壳(10)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通过所述保护壳(10)将热量传递出去;所述保护壳(10)包括电场屏蔽套管(20)和套设在所述电场屏蔽套管(20)上的磁场屏蔽套管(30),所述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电场屏蔽套管(20)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屏蔽套管(20)由铜制成,所述磁场屏蔽套管(30)由不锈钢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电阻丝(50),所述加热电阻丝(50)为多个,多个所述加热电阻丝(50)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还包括:导电线(40),所述导电线(40)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电线(40)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加热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竟军陈龙蔡罡张雪峰王如燕陈莉娟梁建军余杰宋晓坎尼扎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