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曳引式可偏载汽车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95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曳引式可偏载汽车轿厢,包括轿厢底板及与其上端结合的载物平台,所述载物平台上设置有搬运台车,所述轿厢底板为两组第一桁架及两组第二桁架共同构成的矩形框体,所述第一桁架外侧两端对称设置有曳引轮,所述曳引轮与外部电梯提升装置传动连接;位于该矩形框体的直角处一体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导向支臂,所述导向支臂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导向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曳引的方式实现多车位轿厢的可偏载提升,有效节约了运行时间,提高了立体车库的运行效率;有效提高刚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整个轿厢的重量,从而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曳引式可偏载汽车轿厢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具体是一种曳引式可偏载汽车轿厢。
技术介绍
升降机作为立体车库的重要设备,负责将车辆从1层搬运至不同高度,以及将车辆从不同层搬运至1层。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立体车库运行效率,出现了一种轿厢式升降机,轿厢上设置多个车位,其上布置有搬运台车,可以实现在升降机提升的同时对车辆进行横移和旋转动作,这样当升降机到达指定层后,车辆同时到达指定车位及姿势,不需要再做横移或者旋转动作,因此有效节约了运行时间,提高了立体车库的运行效率。目前这种轿厢一般都为链条提升方式,因为轿厢在提升过程中,当车辆同步进行旋转或者是横移运动时,轿厢承受较的偏载,链条作为强制驱动方式可以有效客服偏载造成的附加弯矩,从而克服轿厢的倾覆趋势。但链条提升的缺点是速度较慢,无法满足高层的立体车库对升降机提升速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轿厢一般都为链条提升方式,但链条提升的速度较慢,无法满足高层的立体车库对升降机提升速度的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曳引式可偏载汽车轿厢,包括轿厢底板及与其上端结合的载物平台,所述载物平台上设置有搬运台车,所述轿厢底板为两组第一桁架及两组第二桁架共同构成的矩形框体,所述第一桁架外侧两端对称设置有曳引轮,所述曳引轮与外部电梯提升装置传动连接;位于该矩形框体的直角处一体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导向支臂,所述导向支臂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轿厢底板运行的电梯井道内壁上对应设置有与导向装置匹配的限位导轨,所述限位导轨为竖直布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固定于导向支臂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供限位导轨通过的开口槽,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三组分别与限位导轨三个侧面滚动配合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安装座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桁架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上弦杆及第一下弦杆,所述第一上弦杆及第一下弦杆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立杆,相邻的第一立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斜腹杆,所述第一立杆、第一斜腹杆与第一上弦杆或第一下弦杆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相邻的第一斜腹杆为对称布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立杆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第三桁架。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桁架及第三桁架均包括两组水平布置的第二弦杆,所述第二弦杆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立杆。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桁架上方的第二弦杆与第一上弦杆齐平。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桁架下方的第二弦杆与导向支臂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杆,所述导向支臂、第二弦杆及第一加强杆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桁架下方的第二弦杆与第一下弦杆齐平。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桁架的第二弦杆两端均固定于第一桁架的第一立杆上,所述第三桁架上方的第二弦杆与第一立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立杆、第二弦杆及第二加强杆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位于第二桁架一侧的两组第一桁架之间设置有维修平台,所述维修平台低于第一桁架上端面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曳引提升方式,使得多车位轿厢的提升速度更快,满足高层的立体车库对升降机提升速度的需求。2.通过导向装置及限位导轨的设置,将偏载造成的倾覆弯矩转化为通过导向轮作用在限位导轨上的正压力,克服大偏载避免倾覆,实现可偏载提升,满足多车位轿厢提升时车辆横移或者旋转的需求,进而在提升的同时能够调整车位及姿势,有效节约了运行时间,提高了立体车库的运行效率。3.采用一体化的空间桁架式结构设计,在有效提高刚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整个轿厢的重量,降低曳引轮的负荷,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提升速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曳引的方式实现多车位轿厢的可偏载提升,有效节约了运行时间,提高了立体车库的运行效率;有效提高刚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整个轿厢的重量,从而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曳引式可偏载汽车轿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曳引式可偏载汽车轿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桁架,11-第一上弦杆,12-第一下弦杆,13-第一立杆,14-第一斜腹杆,2-导向支臂,3-第二桁架,31-第二弦杆,32-第二立杆,33-第一加强杆,4-导向装置,41-安装座,42-安装架,43-导向轮,44-开口槽,5-曳引轮,6-第三桁架,61-第二加强杆,7-维修平台,8-限位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曳引式可偏载汽车轿厢,包括轿厢底板及与其上端结合的载物平台(未图示),所述载物平台(未图示)上设置有搬运台车(未图示),所述轿厢底板为两组第一桁架1及两组第二桁架3共同构成的矩形框体,所述第一桁架1外侧两端对称设置有曳引轮5,所述曳引轮5与外部电梯提升装置(未图示)传动连接;位于该矩形框体的直角处一体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导向支臂2,所述导向支臂2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导向装置4;所述轿厢底板运行的电梯井道内壁上对应设置有与导向装置4匹配的限位导轨8,所述限位导轨8为竖直布置;所述导向装置4包括固定于导向支臂2的安装座41,所述安装座41上设置有供限位导轨8通过的开口槽44,所述安装座41上设置有三组分别与限位导轨8三个侧面滚动配合的导向轮43,所述导向轮43通过安装架42固定于安装座41上。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曳引提升方式,使得多车位轿厢的提升速度更快,满足高层的立体车库对升降机提升速度的需求。通过导向装置4及限位导轨8的设置,将偏载造成的倾覆弯矩转化为通过导向轮43作用在限位导轨8上的正压力,克服大偏载避免倾覆,实现可偏载提升,满足多车位轿厢提升时车辆横移或者旋转的需求,进而在提升的同时能够调整车位及姿势,有效节约了运行时间,提高了立体车库的运行效率。采用一体化的空间桁架式结构设计,在有效提高刚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整个轿厢的重量,降低曳引轮的负荷,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提升速度。在实际使用时,第一上弦杆既是曳引轮的吊挂梁,又是载物平台的载重梁,同时还是轿厢底板的抗弯梁,因此只要其选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即可在满足整个轿厢的强度需求的同时降低成本。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曳引式可偏载汽车轿厢,包括轿厢底板及与其上端结合的载物平台,所述载物平台上设置有搬运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底板为两组第一桁架及两组第二桁架共同构成的矩形框体,所述第一桁架外侧两端对称设置有曳引轮,所述曳引轮与外部电梯提升装置传动连接;位于该矩形框体的直角处一体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导向支臂,所述导向支臂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轿厢底板运行的电梯井道内壁上对应设置有与导向装置匹配的限位导轨,所述限位导轨为竖直布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固定于导向支臂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供限位导轨通过的开口槽,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三组分别与限位导轨三个侧面滚动配合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安装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曳引式可偏载汽车轿厢,包括轿厢底板及与其上端结合的载物平台,所述载物平台上设置有搬运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底板为两组第一桁架及两组第二桁架共同构成的矩形框体,所述第一桁架外侧两端对称设置有曳引轮,所述曳引轮与外部电梯提升装置传动连接;位于该矩形框体的直角处一体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导向支臂,所述导向支臂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轿厢底板运行的电梯井道内壁上对应设置有与导向装置匹配的限位导轨,所述限位导轨为竖直布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固定于导向支臂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供限位导轨通过的开口槽,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三组分别与限位导轨三个侧面滚动配合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安装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式可偏载汽车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上弦杆及第一下弦杆,所述第一上弦杆及第一下弦杆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立杆,相邻的第一立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斜腹杆,所述第一立杆、第一斜腹杆与第一上弦杆或第一下弦杆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式可偏载汽车轿厢,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斜腹杆为对称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劲松仲崇峰王晨晨杨帅汤辉朱迅钱庆焦平方俊吴亚峰张建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