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饰吊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88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饰吊顶,包括龙骨架和顶板,所述龙骨架上开设有滑槽,该滑槽两侧分别对应安装有滑动装置;每个所述滑动装置的底部焊接设置有螺杆,该螺杆的下部通过第二螺母活动连接有L形钢板,该L形钢板的下部通过螺柱配合第一螺母可拆卸式连接有T形钢板;两个所述T形钢板上相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柱;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相对应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柱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该顶板通过其两侧的第二限位孔与两个T形钢板的第二限位柱安装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实用,所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吊顶的稳定性不好和灵活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饰吊顶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饰
,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饰吊顶。
技术介绍
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和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防火和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但在现有的吊顶中,存在稳定性不好和灵活性差的缺点,时常会因稳定性不好而导致顶板轻微晃动,时常会因灵活性差的缺点而导致不能适配于不同规格大小的顶板。因此,设计一种稳定性好和灵活性强的的吊顶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饰吊顶,能有效解决现有吊顶的稳定性不好和灵活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饰吊顶,包括龙骨架和顶板,所述龙骨架上开设有滑槽,该滑槽两侧分别对应安装有滑动装置;每个所述滑动装置的底部焊接设置有螺杆,该螺杆的下部通过第二螺母活动连接有L形钢板,该L形钢板的下部通过螺柱配合第一螺母可拆卸式连接有T形钢板;两个所述T形钢板上相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柱;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相对应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柱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该顶板通过其两侧的第二限位孔与两个T形钢板的第二限位柱安装连接。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装置包括连接轴、滚轮、U形支架和强化板;所述U形支架的两侧内壁焊接设置有所述连接轴,该连接轴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所述滚轮,该滚轮设置在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滚动,所述U形支架的两侧内壁下部通过焊接设置有所述强化板,该强化板的底部与所述螺杆焊接固定。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形钢板包括L形钢水平板和L形钢垂直板;所述L形钢水平板上设置有与螺杆相适配的通孔;所述螺杆的下部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母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螺杆穿过L形钢水平板的通孔并配合第二螺母连接固定。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T形钢板包括T形钢垂直板和T形钢水平板;所述T形钢垂直板的上部设置有与螺柱外径相适配的通孔;所述L形垂直板下部设置有与螺柱外径相适配的通孔;螺柱穿过T形钢垂直板上部的通孔和L形垂直板下部的通孔并配合第一螺母固定连接。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形垂直板下部与T形钢垂直板的上部连接的那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柱;所述T形钢垂直板的上部与L形垂直板下部连接的那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柱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一限位孔配合连接。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是,所述龙骨架为轻钢材质的金属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饰吊顶应用时,当该吊顶工作时,使得滑动装置在龙骨架上来回滑动,从而可以调节两个螺杆之间的水平距离,由于不同规格的顶板长短不一,使得吊顶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顶板,当需要对顶板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二螺母在螺杆上的位置,使得顶板的高度改变,从而大大提高了吊顶的灵活性;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限位柱与第一限位孔为配合连接,可以限制T形钢垂直板的来回晃动,且第二限位柱与第二限位孔为配合连接,可以防止顶板在两根T形钢水平板间滑动,以免顶板轻微晃动而影响到吊顶的稳定,从而大大提高了吊顶的稳定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饰吊顶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实用,能够大大提高吊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使用安全可靠,适用于各类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滑动装置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滑动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龙骨架;2、滑动装置;3、第一螺母;4、第一限位柱;5、第一限位孔;6、螺柱;7、第二限位柱;8、第二限位孔;9、螺杆;10、第二螺母;11、L形钢水平板;12、L形钢垂直板;13、顶板;14、T形钢垂直板;15、T形钢水平板;16、连接轴;17、滚轮;18、滑槽;19、U形支架;20、强化板;21、L形钢板;22、T形钢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饰吊顶,包括龙骨架1和顶板13,所述龙骨架1上开设有滑槽18,该滑槽18两侧分别对应安装有滑动装置2;每个所述滑动装置2的底部焊接设置有螺杆9,该螺杆9的下部通过第二螺母10活动连接有L形钢板21,该L形钢板21的下部通过螺柱6配合第一螺母3可拆卸式连接有T形钢板22;两个所述T形钢板22上相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柱7;所述顶板13的两侧分别相对应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柱7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8,该顶板13通过其两侧的第二限位孔8与两个T形钢板22的第二限位柱7安装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装置2包括连接轴16、滚轮17、U形支架19和强化板20;所述U形支架19的两侧内壁焊接设置有所述连接轴16,该连接轴16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所述滚轮17,该滚轮17设置在滑槽18内并可在滑槽18内滚动,所述U形支架19的两侧内壁下部通过焊接设置有所述强化板20,该强化板20的底部与所述螺杆9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L形钢板21包括L形钢水平板11和L形钢垂直板12;所述L形钢水平板11上设置有与螺杆9相适配的通孔;所述螺杆9的下部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母10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螺杆9穿过L形钢水平板11的通孔并配合第二螺母10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T形钢板22包括T形钢垂直板14和T形钢水平板15;所述T形钢垂直板14的上部设置有与螺柱6外径相适配的通孔;所述L形垂直板12下部设置有与螺柱6外径相适配的通孔;螺柱6穿过T形钢垂直板14上部的通孔和L形垂直板12下部的通孔并配合第一螺母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L形垂直板12下部与T形钢垂直板14的上部连接的那一侧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柱4;所述T形钢垂直板14的上部与L形垂直板12下部连接的那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柱4相对应的两个第一限位孔5;所述第一限位柱4与第一限位孔5配合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龙骨架1为轻钢材质的金属框。当该吊顶工作时,使得滑动装置2在龙骨架1上来回滑动,从而可以调节两个螺杆9之间的水平距离,由于不同规格的顶板13长短不一,使得吊顶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顶板13,当需要对顶板13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二螺母10在螺杆9上的位置,使得顶板13的高度改变,从而大大提高了吊顶的灵活性;第一限位柱4与第一限位孔5为配合连接,可以限制T形钢垂直板14的来回晃动,且第二限位柱7与第二限位孔8为配合连接,可以防止顶板13在两根T形钢水平板15间滑动,以免顶板13轻微晃动而影响到吊顶的稳定,从而大大提高了吊顶的稳定性。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专利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饰吊顶,包括龙骨架(1)和顶板(13),其特征是,所述龙骨架(1)上开设有滑槽(18),该滑槽(18)两侧分别对应安装有滑动装置(2);每个所述滑动装置(2)的底部焊接设置有螺杆(9),该螺杆(9)的下部通过第二螺母(10)活动连接有L形钢板(21),该L形钢板(21)的下部通过螺柱(6)配合第一螺母(3)可拆卸式连接有T形钢板(22);两个所述T形钢板(22)上相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柱(7);所述顶板(13)的两侧分别相对应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柱(7)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8),该顶板(13)通过其两侧的第二限位孔(8)与两个T形钢板(22)的第二限位柱(7)安装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饰吊顶,包括龙骨架(1)和顶板(13),其特征是,所述龙骨架(1)上开设有滑槽(18),该滑槽(18)两侧分别对应安装有滑动装置(2);每个所述滑动装置(2)的底部焊接设置有螺杆(9),该螺杆(9)的下部通过第二螺母(10)活动连接有L形钢板(21),该L形钢板(21)的下部通过螺柱(6)配合第一螺母(3)可拆卸式连接有T形钢板(22);两个所述T形钢板(22)上相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柱(7);所述顶板(13)的两侧分别相对应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柱(7)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8),该顶板(13)通过其两侧的第二限位孔(8)与两个T形钢板(22)的第二限位柱(7)安装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饰吊顶,其特征是,所述滑动装置(2)包括连接轴(16)、滚轮(17)、U形支架(19)和强化板(20);所述U形支架(19)的两侧内壁焊接设置有所述连接轴(16),该连接轴(16)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所述滚轮(17),该滚轮(17)设置在滑槽(18)内并可在滑槽(18)内滚动,所述U形支架(19)的两侧内壁下部通过焊接设置有所述强化板(20),该强化板(20)的底部与所述螺杆(9)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东赟孙则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