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体、窗材料及卷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73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体具备:第一光学透明层,其具有四棱锥状的凹部;波长选择反射层,其形成在凹部上且选择性地反射特定波段的光;以及第二光学透明层,其形成在波长选择反射层上。当设入射角为(θ,φ)(其中,θ为相对于成为入射面的第二光学透明层的垂线与入射到入射面的入射光之间所呈的角度,φ为入射面内的特定的直线与将入射光投影到入射面的分量所呈的角度)时,针对θ=60°且从不同φ方向向所述入射面进行入射的入射光,朝向与该入射光同一象限的反射光的平均反射角为3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学体、窗材料及卷帘本申请主张在日本进行了专利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077582号(在2016年4月7日申请)以及日本特愿2016-141835号(在2016年7月19日申请)的优先权,上述在先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用于参照而被援引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体、窗材料及卷帘。
技术介绍
从降低空调负荷的观点出发,提出有反射日照的日照遮蔽用层合结构体的方案(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然而,该日照遮蔽用层合结构体由于粘贴在平面上的窗玻璃进行使用,因此只能使所入射的太阳光进行正反射。因此,从上空照射而被正反射的太阳光到达室外的其他建筑物、地面,并被吸收而变成热,使周围的气温上升。据此,在整个窗粘贴了该日照遮蔽用层合结构体的建筑物的周边,引起局部的温度上升,可能成为热岛现象在市区增长的原因。另外,还提出选择性地将使热岛现象增长的特定波段的光向正反射以外的方向进行定向反射的光学体的方案(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根据该光学体,在粘贴在窗玻璃而使用的情况下,从上空照射的太阳光中的特定波段的光能够向上空反射,因此期待能够抑制上述那样的因正反射引起的热岛现象的增长的效果。因此,近年来,作为这样的光学体,对特定波段区域的光的定向反射性能进行了改善的光学体的开发受到期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5/087680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604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响应上述期望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对特定波段区域的光的定向反射性能进行了改善的光学体、窗材料及卷帘。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光学体具备:第一光学透明层,在其表面形成有具有菱形地交叉的脊线部的多个四棱锥状的凹部;波长选择反射层,其形成在上述凹部上,选择性地反射特定波段的光;以及第二光学透明层,其形成在上述波长选择反射层上,当设入射角为(θ,φ)(其中,θ为相对于成为入射面的上述第二光学透明层的垂线与入射到上述入射面的入射光之间所呈的角度,φ为上述入射面内的特定的直线与将上述入射光投影到上述入射面的分量所呈的角度)时,针对θ=60°且从不同φ方向入射到上述入射面的入射光,朝向与该入射光同一象限的反射光的平均反射角为30°以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窗材料和本专利技术的卷帘分别具备上述的光学体。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改善特定波段区域的光的定向反射性能。附图说明图1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图1B是示出将图1A的光学体贴合于被粘物的例子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针对光学体入射的入射光与被光学体反射的反射光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图3A是示出形成于第一光学透明层的四棱锥状的凹部的形状例的俯视图。图3B是示出图3A所示的四棱锥状的凹部的形状例的立体图。图3C是图3A所示的第一光学透明层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功能的一例的截面图。图5A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功能的一例的俯视图。图5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功能的一例的俯视图。图5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功能的一例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整体形状的一例的立体图。图7A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贴合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图7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贴合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图8A是用于说明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贴合方向的光学体1的反射功能的示意图。图8B是用于说明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贴合方向的光学体1的反射功能的区别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用于制造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图。图10A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图10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图10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图11A是示出通过车刀加工来形成图10A所示的模具时所使用的车刀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图11B示出通过车刀加工来形成图10A所示的模具时所使用的车刀的另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图12A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图12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图12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图13A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图13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图13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图1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四棱锥状的凹部的形状例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四棱锥状的凹部的形状例的立体图。图17A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第一构成例的截面图。图17B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第二构成例的截面图。图17C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第三构成例的截面图。图18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图19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窗材料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图20A使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卷帘的一个构成例的立体图。图20B是图20A的B-B线的截面图。图21是示出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关系的图。图22是示出实施例5的光学体中的入射反射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图23是示出参考例的光学体中的入射反射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图24是示出相对于脊线部由球面形状构成的实施例9中的球面形状的曲率半径的上方反射率和最大反射率角的模拟结果的图表。图25A是示出在实施例9中脊线部的曲率半径为0μm的情况的全方向反射率、上方反射率和下方反射率的模拟结果的图表。图25B是示出在实施例9中脊线部的曲率半径为5μm的情况的全方向反射率、上方反射率和下方反射率的模拟结果的图表。图25C是示出在实施例9中脊线部的曲率半径为10μm的情况的全方向反射率、上方反射率和下方反射率的模拟结果的图表。图26是基于光学显微镜的光学体的示意图。图27是示出相对于在实施例10中入射角(θ=60°,φ=0°)的情况的脊线部的高低差ΔX的上方反射率R1和反射强度成为最大的反射角θout的模拟结果的图表。图28是示出相对于在实施例10中入射角(θ=70°~75°,φ=0°)的情况的脊线部的高低差ΔX的上方反射率R1和反射强度成为最大的反射角θout的模拟结果的图表。符号说明1光学体2光学层3波长选择反射层4第一光学透明层4a第一基材4c、61c四棱锥状的凹部4d1、4d2脊线部4e最低点4f重心5、62第二光学透明层5a第二基材6贴合层7剥离层8硬涂层10、61窗材料71卷帘S1入射面S2出射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光学体的构成]图1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体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图1B是示出将图1A的光学体贴合于被粘物的例子的截面图。光学体1具有所谓的定向反射性能。光学体1具备:在内部具有凹凸形状的界面的光学层2和在该光学层2的界面设置的波长选择反射层3。光学层2具备:具有凹凸形状的第一面的第一光学透明层4和具有凹凸形状的第二面的第二光学透明层5。光学层2的内部的界面通过对置地配置的凹凸形状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而形成。具体地,光学体1具备:具有凹凸面的第一光学透明层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体,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光学透明层,在其表面形成有具有菱形地交叉的脊线部的多个四棱锥状的凹部;波长选择反射层,其形成在所述凹部上,且选择性地反射特定波段的光;以及第二光学透明层,其形成在所述波长选择反射层上,当设入射角为(θ,φ)(其中,θ为相对于成为入射面的所述第二光学透明层的垂线与入射到所述入射面的入射光之间所呈的角度,φ为所述入射面内的特定的直线与将所述入射光投影到所述入射面的分量所呈的角度)时,针对θ=60°且从不同φ方向入射到所述入射面的入射光,朝向与该入射光同一象限的反射光的平均反射角为30°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07 JP 2016-077582;2016.07.19 JP 2016-141831.一种光学体,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光学透明层,在其表面形成有具有菱形地交叉的脊线部的多个四棱锥状的凹部;波长选择反射层,其形成在所述凹部上,且选择性地反射特定波段的光;以及第二光学透明层,其形成在所述波长选择反射层上,当设入射角为(θ,φ)(其中,θ为相对于成为入射面的所述第二光学透明层的垂线与入射到所述入射面的入射光之间所呈的角度,φ为所述入射面内的特定的直线与将所述入射光投影到所述入射面的分量所呈的角度)时,针对θ=60°且从不同φ方向入射到所述入射面的入射光,朝向与该入射光同一象限的反射光的平均反射角为30°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光学体,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菱形地交叉的脊线部的交叉角度设为θ1,并将贯通所述凹部的最低点和当该凹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有马光雄涩谷笃史长浜勉
申请(专利权)人: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