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涤仿棉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全涤仿棉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穿衣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以保暖为主,而是追求健康舒适化、休闲多样化、时尚个性化的穿衣风格。从市场消费的情况来看,棉纤维因具有优异的吸湿性、柔软性和保暖性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棉纤维的导湿脱湿性、防污防霉的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应用。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其外观挺括、热稳定性好,但吸湿性稍差,主要用于衣着用品、床上用品、室内装饰用品等。仿棉涤纶则兼具纤维棉与涤纶的优良特性,通俗地讲有以下特点:看起来像棉(视觉)、摸起来像棉(触觉)、穿起来像棉(亲和性、舒适性)、用起来比棉方便(洗可穿性),有着仿棉似棉、仿棉胜棉的优良特性,是聚酯最新升级版,是聚酯纤维的未来方向之一。早期一般是以涤纶短纤为原料进行仿棉,单纯利用短纤维的特点仿制棉纤维的毛感,从而体现一定的柔软、蓬松的表观特性,但大多还只能用作棉型填充或制织厚重织物。随着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更加追求衣品的多功能性,希望仿棉涤纶既有棉花优异的柔软性、保暖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涤仿棉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和第三织层;所述第一织层由第一复合纤维经纬交织而成,所述第二织层由第二复合纤维经纬交织而成,所述第三织层由第三复合纤维经纬交织而成;所述第一复合纤维包括第一涤纶纤维芯以及附着在所述第一涤纶纤维芯上的第一添加剂,所述第一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有机蒙脱土1~3份,氧化铝包覆型钛酸钡1~2份,碳化硅2~6份,亚磷酸三苯酯0.5~1.5份,纳米氧化锌5~7份,所述第一涤纶纤维芯与所述第一添加剂的质量比为50:(0.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涤仿棉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织层、第二织层和第三织层;所述第一织层由第一复合纤维经纬交织而成,所述第二织层由第二复合纤维经纬交织而成,所述第三织层由第三复合纤维经纬交织而成;所述第一复合纤维包括第一涤纶纤维芯以及附着在所述第一涤纶纤维芯上的第一添加剂,所述第一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有机蒙脱土1~3份,氧化铝包覆型钛酸钡1~2份,碳化硅2~6份,亚磷酸三苯酯0.5~1.5份,纳米氧化锌5~7份,所述第一涤纶纤维芯与所述第一添加剂的质量比为50:(0.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涤仿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纤维包括第二涤纶纤维芯以及附着在所述第二涤纶纤维芯上的第二添加剂,所述第二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氧化石墨烯20~30份,磷系共聚阻燃剂3~5份,硬脂酸包覆型二氧化硅6~10份,聚乙烯醇4~6份,所述第二涤纶纤维芯与所述第二添加剂的质量比为50:(2~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涤仿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复合纤维包括第三涤纶纤维芯以及附着在所述第三涤纶纤维芯上的第三添加剂,所述第三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异山梨醇0.1~0.5份,纳米氧化银10~16份,聚环氧乙烷2~4份,炭黑3~5份,所述第三涤纶纤维芯与所述第三添加剂的质量比为50:(3~7)。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涤仿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纤维的横截面为长圆形,所述第二复合纤维的横截面为十字形,所述第三复合纤维的横截面为长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涤仿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层密度>所述第二织层密度>所述第三织层密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叶青,李占军,张伟杰,周琴,闫莉,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中大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