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界面效应的癌细胞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科技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界面效应的癌细胞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微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及微纳米材料在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分离原理和设备在微纳米颗粒的分离中受到了各种限制,分离效果并不理想,寻求一种微纳米粒子有效的分离技术尤为关键。常用的微纳米颗粒分离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微纳米颗粒分离具有不连续性,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入其它材料;非接触式微纳米颗粒分离不需添加其它材料,避免产生污染且操作连续;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超速离心、孔膜过滤、特异性免疫吸附等,这些分离方法通常会造成亚微米纳米颗粒的损失。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493004U公开了一种血液癌细胞分离器,包括压力容器和过滤层;所述压力容器的形状为封闭的双向漏斗形,压力容器的内壁附着有保护膜,压力容器的上部设置有血液入口、第一抽气嘴和第一高压氧气入口,压力容器的下部设置有血液出口、第二抽气嘴和第二高压氧气入口;所述血液入口处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过滤层固定在所述压力容器双向漏斗形的中部,并将压力容器隔离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界面效应的癌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利用癌细胞在血液和非牛顿流体界面位置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惯性力和粘弹性力,尺寸较大的癌细胞受到的惯性力比尺寸较小的血细胞受到的惯性力更大,并以此将所述癌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包括:用以注入和输送所述血液的血液注入区;用以注入和输送所述非牛顿流体的非牛顿流体注入区;设置在所述血液注入区末端并与其相连,用以对所述血液和非牛顿流体进行汇流并分离其中癌细胞的分离通道;与所述分离通道末端相连,用以分离所述血液和非牛顿流体的分离区;所述非牛顿流体注入区被所述分流包围在内部,包括:用以注入所述非牛顿流体的非牛顿流体注入口;与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界面效应的癌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利用癌细胞在血液和非牛顿流体界面位置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惯性力和粘弹性力,尺寸较大的癌细胞受到的惯性力比尺寸较小的血细胞受到的惯性力更大,并以此将所述癌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包括:用以注入和输送所述血液的血液注入区;用以注入和输送所述非牛顿流体的非牛顿流体注入区;设置在所述血液注入区末端并与其相连,用以对所述血液和非牛顿流体进行汇流并分离其中癌细胞的分离通道;与所述分离通道末端相连,用以分离所述血液和非牛顿流体的分离区;所述非牛顿流体注入区被所述分流包围在内部,包括:用以注入所述非牛顿流体的非牛顿流体注入口;与所述非牛顿流体注入口相连,且与所述血液连通管道在同一直线上,用以输送所述非牛顿流体的非牛顿流体连通管道,所述非牛顿流体连通管道的末端与所述汇流通道末端相连;所述血液注入区包括:用以注入所述血液的血液注入口;与所述血液注入口相连,用以输送所述血液的血液连通管道;设置在所述血液连通管道末端,用以对所述血液进行分流的分流区;所述分流区为一环形通道,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血液连通管道末端相连,用以分流所述血液的分流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分流通道末端并与其相连,用以输送所述血液的输送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通道末端,用以将所述分流的血液汇流的汇流端;从所述注入口的端部至分离通道之间的第一外弧形段的形状根据下述公式(1)确定,第一端点a至第二端点b的形状公式为:其中,L1表示第一外弧形段的弧长,R表示注入口的半径,α表示第一端点a至注入口圆心的弧线与分离通道的延长线的夹角;α0表示初始设定的标准夹角值,Ω表示待测的血液浓度值,Ω0表示初始设定的血液浓度值;所述分离管道的形状根据下述公式(2)确定,第二端点b至第三端点c的形状公式为:其中,L1表示第一外弧形段的弧长,L2表示第二外弧形段的弧长,L3表示输送管道的长度,也即第三端点至第四端点的长度,α表示第一端点a至注入口圆心,与分离通道的延长线的夹角;汇流管道外侧壁的形状根据下述公式(4)确定,第四端点d至第五端点e的形状公式为:其中,L1表示第一外弧形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佳姝,田飞,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