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就地生成颗粒的深部调剖体系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739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就地生成颗粒的深部调剖体系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由乳状液体系和固化体系组成,乳状液体系由乳化剂、蒸馏水和环氧树脂组成,所述乳化剂为质量比为1:1的OP‑10和Span80,乳化剂占乳状液体系总质量的1%~3%,环氧树脂占乳状液体系总质量的40%,其余为蒸馏水;所述固化体系由油溶性咪唑啉、二乙烯三胺和烷基糖苷组成,其中烷基糖苷占固化体系总质量的1%,二乙烯三胺占固化体系总质量的5%‑15%,其余为油溶性咪唑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乳状液体系和固化体系在混合前均不含固相颗粒,因此,不需要加入携带液,此外体系可进入地层深部,从而实现深部调剖;乳状液体系和固化体系在储层中相遇后,可根据储层中裂缝的尺度生成颗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就地生成颗粒的深部调剖体系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窜严重的裂缝油藏或缝洞型油藏的深部调剖
,特别是一种就地生成颗粒的深部调剖体系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针对裂缝油藏或缝洞型油藏,随着注水开发,水窜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提高中低渗透层的采收率,目前大多采用凝胶泡沫调剖技术。泡沫具有调剖和驱油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泡沫在多孔介质内的渗流特性,即泡沫堵大不堵小、堵水不堵油的作用,导致泡沫在高、低渗透层内均匀推进。同时,泡沫还具有一定的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因为泡沫具有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水驱后可提高采收率30%以上,聚驱后可提高采收率10-20%。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泡沫溶液成胶前、凝胶泡沫体系在破胶后,封堵效果较差,且凝胶泡沫体系不稳定,容易破胶。颗粒类堵剂可通过架桥等方式对流道进行调整,在矿场取得了良好的调剖效果。但现场应用过程中,由于颗粒与携带液之间存在密度差,通常需要加入聚合物提高携带液对颗粒的携带性能。然而进入储层后,随地层温度升高,携带液的携带性能变差,使颗粒难以进入地层深部实现深部调剖。上述缺点限制了颗粒作为深部调剖剂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就地生成颗粒的深部调剖体系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一种就地生成颗粒的深部调剖体系,由乳状液体系和固化体系组成,其中乳状液体系由乳化剂、蒸馏水和环氧树脂组成,所述乳化剂为质量比为1:1的OP-10和Span80,所述乳化剂占乳状液体系总质量的1%~3%,环氧树脂占乳状液体系总质量的40%,其余为蒸馏水;所述固化体系由油溶性咪唑啉、二乙烯三胺和烷基糖苷组成,其中烷基糖苷占固化体系总质量的1%,二乙烯三胺占固化体系总质量的5%-15%,其余为油溶性咪唑啉。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就地生成颗粒的深部调剖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乳状液体系制备:取乳化剂、蒸馏水和环氧树脂,使用搅拌器在600~1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15min,得到乳状液体系;固化体系制备:按取油溶性咪唑啉、二乙烯三胺和烷基糖苷,使用搅拌器在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min,得到固化体系。再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就地生成颗粒的深部调剖体系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将乳状液体系与固化体系按质量比3:1~2注入地层中,二者相遇后就地生成颗粒从而起到调剖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乳状液体系和固化体系在混合前均不含固相颗粒,因此,不需要加入携带液,此外体系可进入地层深部,从而实现深部调剖;乳状液体系和固化体系在储层中相遇后,可根据储层中裂缝的尺度生成颗粒。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等高裂缝模型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生成的颗粒直径分布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生成的颗粒直径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室温下,称量58g蒸馏水,1gOP-10,1gSpan80,40g环氧树脂,将上述物质混合后,使用搅拌器在800r/min的转速下搅拌10min,得到乳状液体系;称量0.5g烷基糖苷,5g二乙烯三胺,44.5g油溶性咪唑林,将上述物质混合后,使用搅拌器在6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min,得到固化体系。向等高裂缝模型(模型俯视图见图1,裂缝高度为2cm)中以0.5mL/min的速度注入100g乳状液体系,然后以0.5mL/min的速度注入50g固化体系。将模型静置12h,然后观察模型中颗粒的生成情况,并取出颗粒统计生成的颗粒粒径,生成的颗粒直径分布见图2。实施例2室温下,称量57g蒸馏水,1.5gOP-10,1.5gSpan80,40g环氧树脂,将上述物质混合后,使用搅拌器在1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10min,得到乳状液体系;称量0.5g烷基糖苷,5g二乙烯三胺,44.5g油溶性咪唑林,将上述物质混合后,使用搅拌器在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min,得到固化体系。向等高裂缝模型(模型俯视图见图1,裂缝高度为2cm)中以0.5mL/min的速度注入100g乳状液体系,然后以0.5mL/min的速度注入50g固化体系。将模型静置12h,然后观察模型中颗粒的生成情况,并取出颗粒统计生成的颗粒粒径,生成的颗粒直径分布见图3。应用例对图1所示模型,从宽度较大的一侧恒定的压差向模型中注入蒸馏水,在产出端计量产出水的流量。当压差为0.01atm时,出口端(宽度较小的一侧)流量为450mL/s。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向模型中先后注入乳状液体系和固化体系,待颗粒固化后,以恒定压差0.01atm向模型中注水,计量产出端流量为62mL/s。可以看出,颗粒起到了良好的封堵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就地生成颗粒的深部调剖体系,其特征在于,由乳状液体系和固化体系组成,其中乳状液体系由乳化剂、蒸馏水和环氧树脂组成,所述乳化剂为质量比为1:1的OP‑10和Span80,所述乳化剂占乳状液体系总质量的1%~3%,环氧树脂占乳状液体系总质量的40%,其余为蒸馏水;所述固化体系由油溶性咪唑啉、二乙烯三胺和烷基糖苷组成,其中烷基糖苷占固化体系总质量的1%,二乙烯三胺占固化体系总质量的5%‑15%,其余为油溶性咪唑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就地生成颗粒的深部调剖体系,其特征在于,由乳状液体系和固化体系组成,其中乳状液体系由乳化剂、蒸馏水和环氧树脂组成,所述乳化剂为质量比为1:1的OP-10和Span80,所述乳化剂占乳状液体系总质量的1%~3%,环氧树脂占乳状液体系总质量的40%,其余为蒸馏水;所述固化体系由油溶性咪唑啉、二乙烯三胺和烷基糖苷组成,其中烷基糖苷占固化体系总质量的1%,二乙烯三胺占固化体系总质量的5%-15%,其余为油溶性咪唑啉。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生成颗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范宏伟王小香王健秦文龙李冉杨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