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结合人及猴CD38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8721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异结合人及猴CD38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衍生体,其包含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抗原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分别为SEQ ID NO:3,SEQ ID NO:4及SEQ ID NO:5的氨基酸序列;抗体重链可变区的抗原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分别为SEQ ID NO:8,SEQ ID NO:9及SEQ ID NO:10的氨基酸序列。该抗体或其衍生体可作为药物组合物成分或制备成合适药物制剂,单独给药或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化疗药物等合并使用,用于治疗CD38表达阳性的肿瘤如人骨髓瘤,人淋巴细胞瘤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异结合人及猴CD38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单克隆抗体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异结合人及猴CD38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序列与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CD38(也称为T10,一种被OKT10单抗识别的抗原)是一个分子量在45kDa左右的Ⅱ型单次跨膜糖蛋白。编码人类和小鼠CD38基因的cDNA早在1990年代初就已被克隆与报道(JacksonDGandBellJI.J.Immunol.1990,144:2811-2815;Haradaetal.JImmunol.1993,151:3111-8);编码食蟹猴(cynomolgusmacaque)CD38基因的cDNA也在2004年被克隆与报道(FerreroEetal,BMCImmunol.2004,5:21)。人CD38蛋白全长共有300个氨基酸,其中N-端区21个氨基酸位于细胞内,位于细胞膜上的有22个氨基酸,位于细胞膜外的C-端区有257个氨基酸。食蟹猴CD38蛋白全长共有301个氨基酸,与人CD38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而小鼠CD38蛋白全长则有304个氨基酸,与人CD38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0%左右。最早的一项有关CD38生物学功能的报道则来源于StatesDJ等于1992年发表的文章(StatesDJ,WalsethTFandLeeHC.TrendsBiochem.Sci.1992,17:495)。在该研究报道中,StatesDJ等首次注意到了CD38分子与来源于海兔(Aplysia)的ADP核糖环化酶(AplysiaADP-ribosylcyclase)具有序列和结构上的同源性,并推测CD38应具有ADP核糖环化酶活性,可催化NAD+生成cADPR,而cADPR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参与钙离子(Ca2+)的动员转运;CD38故又称为ADP-ribosylcyclase/cyclicADP-ribosehydrolase1(ADPR1)。之后的其他研究也证实了这种推测并发现CD38蛋白分子还具有脱氧氢酶活性,可以进一步催化cADPR生成ADPR(HowardMetal.Science.1993;262:105;SummerhillRJ,JacksonDG,GalioneA.FEBSLett.1993,335:231-3;PrasadGSetal,NatureStructuralBiology1996,3:957–964)。因此CD38具有双功能酶的活性,且其发挥这双功能酶活性位点均位于胞膜外结构区域。有关CD38分子结构及其酶活性与功能的研究可参见综述文章(MehtaK,ShahidUandMalavasiF:HumanCD38,acell-surfaceproteinwithmultiplefunction.FASEBJ.1996,10;1408-1417;GeorgeShubinsky,MichaelSchlesinger:TheCD38lymphocytedifferentiationmarker:newinsightintoitsectoenzymaticactivityanditsroleasasignaltransducer.Immunity1997,7:315–324)。CD38(T10)抗原则最早是由FeinnerzE及其同事于1980年报道与发现的:他们观察到来源于人的正常胸腺细胞和T-淋巴瘤细胞株MOLT-4表达一种可以被代号为OKT10的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的抗原,该抗原当时称之为T10(FeinnerzEetal.PNAS1980,77:1588-1592)。此后的其他研究证明CD38(T10)抗原除了在T-淋巴细胞表达之外,还广泛表达在人体中的其他细胞如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血小板、骨髓浆细胞等血液、淋巴组织细胞中;此外,其他组织细胞如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周围神经细胞、胰腺中的胰岛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等也表达不同水平的CD38(T10)抗原(参见综述文章:MehtaK,ShahidUandMalavasiF:HumanCD38,acell-surfaceproteinwithmultiplefunction.FASEBJ10,1408-1417)。但与其他组织细胞相比,CD38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及B-淋巴细胞瘤中表达水平相对最高,因此早在1990年代初CD38抗原就被认为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及B-淋巴细胞瘤的理想靶点,并且先后有多个以靶向CD38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治疗药物,在动物体内外测试其治疗多发性骨髓瘤、B-淋巴细胞瘤的研究与报道:如StevensonFK等在1991年报道了OKT10单抗经基因工程改造后,获得的人-鼠嵌合抗体体外可以通过抗体介导的依赖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cellularcytotoxicity,ADCC)杀伤CD38表达阳性淋巴肿瘤细胞(StevensonFKetal,Blood.1991,7:1071-1079);GoldmacherVS等在1994年报道了通过嫁接蓖麻毒素(ricin)到鼠抗人CD38单抗HB7,获得具免疫毒性(immunotoxin)的抗体-药物复合物(antibody-drug-conjugated,ADC),该抗体-药物复合物在体外表现出更强的杀伤CD38表达阳性肿瘤细胞的活性(GoldmacherVSetal.Blood.1994,84:3017-25);EllisJH等则在1995年报道了另一个鼠源抗CD38单抗AT13/5经基因工程改造后的人源化抗体比其前身鼠源抗体具有更强的ADCC活性(EllisJHetal,JImmunol.1995,155:925-37)。然而,这些早期的研究结果其后并没有成功转化成有用的临床应用或进入临床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特征是骨髓中分泌的浆细胞潜在的积累,伴随低度增殖和延长细胞生长周期,可导致高钙血症、肾功能损伤、相邻骨髓组织摧毁及贫血等症状。在2015年之前,国内外临床上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方法包括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Vincristine)、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美法仑(Melphalan)、阿霉素(Adriamycin),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s,IMiDs),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Inhibitors,PIs)、双磷酸盐(Bisphosphonates)及激素如强的松(Predniso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等。其中,免疫调节剂的代表性药物有美国新基制药(Celgene)公司先后开发上市的Thalomid(通用名Thalidomide,1998年07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来那度胺Revlimid(通用名lenalidomide,2005年12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和泊马度胺Pomalyst(通用名Pomalidomide,2013年02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蛋白酶体抑制剂的代表性药物有日本武田制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异结合人及猴CD38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衍生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第一可变区和第二可变区,其中所述第一可变区是抗体轻链可变区,其抗原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分别为SEQ ID NO:3,SEQ ID NO:4 及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可变区是抗体重链可变区,其抗原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分别为SEQ ID NO:8,SEQ ID NO:9 及SEQ ID NO:1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异结合人及猴CD38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衍生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第一可变区和第二可变区,其中所述第一可变区是抗体轻链可变区,其抗原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分别为SEQIDNO:3,SEQIDNO:4及SEQID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可变区是抗体重链可变区,其抗原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分别为SEQIDNO:8,SEQIDNO:9及SEQIDNO:1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衍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区是抗体轻链可变区,为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第二可变区是抗体重链可变区,为SEQIDNO: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衍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区是抗体轻链可变区,为SEQIDNO:1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第二可变区是抗体重链可变区,为SEQIDNO: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为SEQIDNO: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抗体或其衍生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所述抗体轻链可变区和人抗体轻链恒定区,及包含所述抗体重链可变区和人抗体重链恒定区的铰链区,CH1区,CH2区和CH3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体或其衍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抗体轻链恒定区来自人抗体kappa链或抗体lamda链,所述人抗体重链恒定区来自人IgG1,IgG2,IgG3或IgG4亚型。6.一种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红群宋晓琦陈蕞马晓晓袁燕萍周群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思坦维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