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699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布水廊道的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和污泥池,所述第一好氧池的输入端设有铁盐添加池,所述沉淀池与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之间均设有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缺氧池与厌氧池之间设有第二回流管,所述污泥池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布水廊道设有重叠蜂窝状的滤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降解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泥是污水处理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和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可以用泵运输,但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现有的污泥处理技术存在回流不足、降解率较低等缺陷,使得处理后的污泥仍存在较多污染物,对环境不利,故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降解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布水廊道的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和污泥池,所述第一好氧池的输入端设有铁盐添加池,所述沉淀池与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之间均设有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缺氧池与厌氧池之间设有第二回流管,所述污泥池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布水廊道设有重叠蜂窝状的滤料。优选地,所述沉淀池与污泥池之间设有第三回流管。优选地,所述沉淀池与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之间均设有第四回流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好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所述第二好氧池与第二缺氧池之间均设有第五回流管。优选地,所述污泥池与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之间均设有第六回流管。优选地,所述厌氧池、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内均设有悬浮固定载体填料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布水廊道形成完整的污泥处理系统,特别地,具有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一改传统的单功能单池结构,并且充分利用水流状态,完全采用重力流布置设计,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可以避免各池底过水口堵塞,对污泥的处理效果更好,实践中降解率提高了五成以上;重叠蜂窝状的滤料有利于防止水流堵塞;铁盐添加池向第一好氧池的输入端添加微量铁盐(30-50毫克/吨),具有如下优势:(1)提高生物浓度;(2)提升沉降性能;(3)提高污泥活性;(4)提升抗冲击负荷能力;(5)提高传质速率,有利于促使活性污泥形成颗粒状;设置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这样有利于在系统中形成良性循环,构成常开的耦合状态,使得剩余污泥量骤减;曝气装置可致使活性污泥中的微型动物生长,微型动物对微生物的捕食作用可显著地提高污泥的降解率,最后剩下的活性污泥可作为系统回流之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泥处理系统的简易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泥处理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泥处理系统中滤料的布置示意图。图中:1、厌氧池;2、第一缺氧池;3、第一好氧池;4、第二缺氧池;5、第二好氧池;6、沉淀池;7、污泥池;8、铁盐添加池;9、第一回流管;10、第二回流管;11、滤料。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布水廊道的厌氧池1、第一缺氧池2、第一好氧池3、第二缺氧池4、第二好氧池5、沉淀池6和污泥池7,所述第一好氧池3的输入端设有铁盐添加池8,所述沉淀池6与第一缺氧池2、第二缺氧池4之间均设有第一回流管9,所述第一缺氧池2与厌氧池1之间设有第二回流管10,所述污泥池7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布水廊道设有重叠蜂窝状的滤料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水廊道形成完整的污泥处理系统,特别地,具有第一缺氧池2、第一好氧池3、第二缺氧池4、第二好氧池5,一改传统的单功能单池结构,并且充分利用水流状态,完全采用重力流布置设计,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可以避免各池底过水口堵塞,对污泥的处理效果更好,实践中降解率提高了五成以上;重叠蜂窝状的滤料11有利于防止水流堵塞;铁盐添加池8向第一好氧池3的输入端添加微量铁盐(30-50毫克/吨),具有如下优势:(1)提高生物浓度;(2)提升沉降性能;(3)提高污泥活性;(4)提升抗冲击负荷能力;(5)提高传质速率,有利于促使活性污泥形成颗粒状;设置第一回流管9和第二回流管10,这样有利于在系统中形成良性循环,构成常开的耦合状态,使得剩余污泥量骤减;曝气装置可致使活性污泥中的微型动物生长,微型动物对微生物的捕食作用可显著地提高污泥的降解率,最后剩下的活性污泥可作为系统回流之用。优选地,所述沉淀池6与污泥池7之间设有第三回流管。优选地,所述沉淀池6与第一好氧池3、第二好氧池5之间均设有第四回流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好氧池3与第一缺氧池2之间、所述第二好氧池5与第二缺氧池4之间均设有第五回流管。优选地,所述污泥池7与第一缺氧池2、第二缺氧池4之间均设有第六回流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回流管、第四回流管、第五回流管和第六回流管与第一回流管9、第二回流管10共同作用,形成多点回流系统,在污泥处理系统中形成了良性循环,构成了常开的耦合状态,进一步使剩余污泥量骤减,从而提高降解率。优选地,所述厌氧池1、第一好氧池3和第二好氧池5内均设有悬浮固定载体填料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悬浮固定载体填料床有利于避开水流进出口,防止堵塞,可以使整个污泥处理系统顺畅运行,从而保证降解率。综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专利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布水廊道的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和污泥池,所述第一好氧池的输入端设有铁盐添加池,所述沉淀池与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之间均设有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缺氧池与厌氧池之间设有第二回流管,所述污泥池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布水廊道设有重叠蜂窝状的滤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布水廊道的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和污泥池,所述第一好氧池的输入端设有铁盐添加池,所述沉淀池与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之间均设有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缺氧池与厌氧池之间设有第二回流管,所述污泥池设有曝气装置,所述布水廊道设有重叠蜂窝状的滤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与污泥池之间设有第三回流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进军倪宝宏张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瑞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