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695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4:52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缺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以及曝气区,与外部大气连通,且与缺氧区和好氧区连通;曝气区底部设置有引水板,引水板成预设角度设置在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将缺氧区内的水经由曝气区引入好氧区;进水口,设置在缺氧区上,缺氧区通过进水口与外部水源连通;出水口,设置在沉淀区上,排出沉淀区内的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在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成预设角度设置引水板,将缺氧区内的水经由曝气区后流入好氧区,为好氧区内的污水增加氧气含量,无需设置其他用电曝气装置,节能能源,保护环境,占地面积小并且控制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平均用水量逐渐上升,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加大,由于远离市政污水处理厂,管网投资及工程量较大,绝大部分地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导致河流、水库等天然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逐渐严重,部分水域蓝藻爆发,水体水质严重恶化。同时,由于交通建设及旅游经济的发展,在路网及城市周边出现了大量服务区、酒店、宾馆、农家乐、旅游景点等场所,均远离市政污水收集管网,未实现有效的收集处理,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综上所述,较为分散的污水,难以收集至市政污水装置规模化处理,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分散式污水的处理成为解决面源环境污染的重要方向。现有的处理污水的工艺一般存在基建费用大,能耗高,控制复杂、占地面积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地少、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能耗低、管理方便的污水处理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缺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以及曝气区,与外部大气连通,且与缺氧区和好氧区(3)连通;曝气区底部设置有引水板,引水板成预设角度设置在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将缺氧区内的水经由曝气区引入好氧区;进水口,设置在缺氧区上,缺氧区通过进水口与外部水源连通;出水口,设置在沉淀区上,排出沉淀区内的处理后的污水。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板,设置在缺氧区和/或厌氧区内,在缺氧区和/或厌氧区内形成至少两个反应区间;缺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之间设置有壁板;每个隔板与每个壁板,沿引水板倾斜的方向高度依次降低,且每个隔板和每个壁板的顶部与引水板分离。进一步地,缺氧区的顶板与引水板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进一步地,多个网板分别设置于缺氧区、厌氧区的每个反应区间内;网板还设置于好氧区内。进一步地,缺氧区、厌氧区和好氧区采用碳钢、不锈钢、高分子材料或玻璃钢制成。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个排泥口;排泥口设置在缺氧区、厌氧区和/或好氧区的靠近底部的位置,以向装置外排出污泥。进一步地,还包括回流管;回流管的输入端与好氧区连通,输出端与缺氧区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阀门;阀门设置在回流管上,控制好氧区的水流向缺氧区。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档水堰;档水堰在引水板远离隔板和壁板的板面上成多级阶梯式排列。进一步地,还包括布水器;布水器设置于好氧区的上方并与引水板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污水由进水口进入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反应除氮,之后,进入缺氧区的污水,一部分流入厌氧区,在厌氧区中分解易降解有机物并且释放磷,另一部分通过引水板,进入曝气区,在曝气区进行曝气;之后流入厌氧区和通过曝气区的污水,都流入好氧区,在此处进行硝化作用生成硝酸盐并且聚磷菌吸收磷,随后污水进入沉淀区,沉淀后其中的处理后的污水从出水口流出。在此过程中通过在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成预设角度设置引水板,将缺氧区内的水引到引水板上,经过曝气后流入好氧区,为好氧区内的污水增加氧气含量,无需设置其他用电曝气装置,节能能源,保护环境,占地面积小并且控制简单。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通过在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成预设角度设置引水板,将缺氧区内的水引到曝气区上,在曝气区经过曝气后流入好氧区,为好氧区内的污水增加氧气含量,无需设置其他用电曝气装置,节能能源,保护环境,占地面积小并且控制简单;(2)通过在池内设置隔板,增加污水在池内流动的行程,增加污水处理的效率;(3)通过在缺氧区、厌氧区和好氧区内设置网板,水流通过网板时会产生负压和涡区,促进污泥的附聚,增加污泥的密实度,增加池内参与反应的微生物量,并且与网板相互作用,对污水进行搅拌,反应更均匀,更充分,除去污水的效率更高;(4)回流管的输入端与好氧区连通且开口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回流管的输出端与缺氧区连通且开口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污水的回流动力来源于污水自身流动产生的压力差,无需增加驱动装置,节能环保,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缺氧区;1a:进水口;1b:顶板;2:厌氧区;3:好氧区;4:沉淀区;4a:出水口;5:曝气区;5a:引水板;51:档水堰;6:隔板;7:壁板;8:网板;9:排泥口;10:回流管;101:输入端;102:输出端;103:阀门;11:布水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缺氧区1、厌氧区2、好氧区3和沉淀区4;以及曝气区5,与外部大气连通,且与缺氧区1和好氧区3连通;曝气区5底部设置有引水板5a,引水板5a成预设角度设置在缺氧区1和好氧区3之间,将缺氧区1内的水经由曝气区5引入好氧区3;进水口1a,设置在缺氧区1上,缺氧区1通过进水口1a与外部水源连通;出水口4a,设置在沉淀区4上,排出沉淀区4内的处理后的污水。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污水由进水口1a进入缺氧区1进行反硝化反应除氮,之后,进入缺氧区1的污水,一部分流入厌氧区2,在厌氧区2中分解易降解有机物并且释放磷,另一部分通过引水板5a,进入曝气区5,在曝气区5进行曝气;之后流入厌氧区2和流入曝气区5的污水,都流入好氧区3,在此处进行硝化作用生成硝酸盐并且聚磷菌吸收磷,随后污水进入沉淀区4,沉淀后其中的上清液从出水口4a流出。在此过程中通过在缺氧区1和好氧区3之间成预设角度设置引水板5a,将缺氧区1内的水引到引水板5a上,经由曝气区5流入好氧区3,为好氧区3内的污水增加氧气含量,无需设置其他用电曝气装置,节能能源,保护环境,占地面积小并且控制简单。具体的,各个反应区可采用碳钢、不锈钢、高分子材料、玻璃钢等材质制成。具体的,进水口1a的位置可设置在缺氧区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优选设置在下部,也可设置为多个进水口1a共同为装置提供水。具体的,出水口4a的位置可设置在沉淀区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优选设置在上部,便于处理后的污水从出水口4a流出,也可设置为多个出水口4a共同为装置排水。具体的,预设角度为引水板5a与水平方向呈的锐角角度,角度范围为15~30度。优选的,在引水板5a上还包括多个档水堰51,档水堰51在引水板5a远离隔板6和壁板7的板面上成多级阶梯式排列。档水堰51固定于引水板5a上或与引水板5a一体成型,用以增加污水在引水板5a上的水流时间和水流表面积,从而增加污水在曝气区5的溶氧量。优选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布水器11;布水器11设置于好氧区3的上方并与引水板5a连接。引水板5a和布水器11的连接处角度可以改变,污水经由引水板5a从布水器11上均匀洒下,在布水器11处也可增加污水中的氧气含量,同时污水经由布水器11均匀地洒在好氧区3中,含有氧气的污水在好氧区3中分布更加均匀,反应效率更高。可选的,布水器11为托盘状结构,底部布满孔,经过引水板5a的污水,从孔中流下,进入好氧区3,完成溶氧过程。可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缺氧区(1)、厌氧区(2)、好氧区(3)和沉淀区(4);以及曝气区(5),与外部大气连通,且与所述缺氧区(1)和所述好氧区(3)连通;所述曝气区(5)底部设置有引水板(5a),所述引水板(5a)成预设角度设置在所述缺氧区(1)和所述好氧区(3)之间,将所述缺氧区(1)内的水经由所述曝气区(5)引入所述好氧区(3);进水口(1a),设置在所述缺氧区(1)上,所述缺氧区(1)通过所述进水口(1a)与外部水源连通;出水口(4a),设置在所述沉淀区(4)上,排出所述沉淀区(4)内的处理后的污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缺氧区(1)、厌氧区(2)、好氧区(3)和沉淀区(4);以及曝气区(5),与外部大气连通,且与所述缺氧区(1)和所述好氧区(3)连通;所述曝气区(5)底部设置有引水板(5a),所述引水板(5a)成预设角度设置在所述缺氧区(1)和所述好氧区(3)之间,将所述缺氧区(1)内的水经由所述曝气区(5)引入所述好氧区(3);进水口(1a),设置在所述缺氧区(1)上,所述缺氧区(1)通过所述进水口(1a)与外部水源连通;出水口(4a),设置在所述沉淀区(4)上,排出所述沉淀区(4)内的处理后的污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板(6),设置在所述缺氧区(1)和/或所述厌氧区(2)内,在所述缺氧区(1)和/或所述厌氧区(2)内形成至少两个反应区间;所述缺氧区(1)、所述厌氧区(2)、所述好氧区(3)和所述沉淀区(4)之间设置有壁板(7);每个所述隔板(6)与每个所述壁板(7),沿所述引水板(5a)倾斜的方向高度依次降低,且每个所述隔板(6)和每个所述壁板(7)的顶部与所述引水板(5a)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1)的顶板(1b)与所述引水板(5a)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全江周歆李英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