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亚宽专利>正文

一种液面以上曝气的污水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694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面以上曝气的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充氧过程包括:将污水提升到水面上1‑1.5米,在液面1‑1.5米处曝气器将污水和空气充分融合,空气和污水融合后打到水底通过射流喷嘴喷出去。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有的污水曝气方法,创新采用液上曝气,综合了传统曝气和射流曝气的优点并加以改进,从而达到节能、高效、便捷的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面以上曝气的污水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液面以上曝气的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污水曝气方法基本上都是罗茨风机驱动的底曝法,还有极少数是使用“射流曝气”,此方法存在节能效果不明显、安装成本高等缺点,应用较少,在此不做分析。其中底曝法包括盘式微孔曝气、管式微孔曝气等,依靠罗茨风机将空气压缩后打入污水池底部,再利用底部滤网孔释放空气,利用微孔制造小气泡,达到污水充氧效果。底曝法缺点:耗电量大、容易出现微孔堵塞、设备不易检修和更换。造成以上缺点的一系列原因:设备利用电力将空气打到水底,曝气孔制造空气与污水的接触面,水深影响接触时间,氧利用率影响用气量和气泡大小,因此形成“电力耗能-气孔细密度-污水深度-动能需求”几个因素互相制约的闭环。例如,将一立方空气打到水底(一般4-6米)等于在水底排开一立方的污水,气泡在污水中的运行距离只有4-6米,氧利用率大约在10%左右,同浑浊度的污水的氧利用率直接决定耗费多大能量将空气打到水底。由于底爆法结构设计的原因,如果利用缩小排气孔增加氧气接触面以提升氧利用率,则网孔越小污水内的沉淀物质极易造成堵塞,设备置于污水底部,堵塞后必须停产停水来进行维修更换。以上传统底爆法的曝气不均匀、污泥容易沉积、进气需求大,造成设备耗能大;对于工厂都是很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氧利用率、设备耗能小,设备成本低的液面以上曝气的污水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液面以上曝气的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充氧过程包括:将污水提升到水面上1-1.5米,在液面1-1.5米处曝气器将污水和空气充分融合,空气和污水融合后打到水底通过射流喷嘴喷出去。进一步地,污水充氧过程的装置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位于污水液面以下,所述污水液面上方1-1.5米处设置有曝气器,所述曝气器的顶部通过抽水管道连接水泵,所述曝气器底部连接送水管道,所述送水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射流喷嘴,所述射流喷嘴位于污水液面以下。进一步地,所述射流喷嘴指向污水池底部或指向送水管道所在水平面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曝气器包括气液混合室、位于气液混合室下部的出液管和位于液混合室上部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宽度大于出液口的宽度,所述气液混合室侧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出液管中间收窄。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连接空气压缩机。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扰流器,所述扰流器为折线形出水管,所述扰流器位于出液管中间收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射流喷嘴底部设置有导流器,所述导流器为倒扣的漏斗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有的污水曝气方法,创新采用液上曝气,综合了传统曝气和射流曝气的优点并加以改进,从而达到节能、高效、便捷的污水处理方法。其中创新技术的关键点有以下几点:污水在水面之上进行曝气处理,运用强制的大水量循环加上水势能,将污水和空气的混合体打入池底;通过第一轮液上曝气形成微米级气泡与污水混合液,混合液水下射流形成二次碰撞和切割,气泡二次细化,形成二次曝气。1、本专利技术氧利用率提高50%:利用大流量水泵将池中污水强制循环,污水在水面上1-1.5米高度的曝气器内进行剧烈的气、液混合,气泡细小到微米级。混合液下射5米,气泡在池子底部导流器上进行二次碰撞和切割,气泡二次细化;气液流下行5米、横向射流3米以上、上升4-5米,气、液接触时间是底曝法的3倍,氧利用率可达25%以上,也就是说在同等条件下的污水中,只用打进底曝法1/2的气量就足以满足菌类的耗氧需求!2、本专利技术电力节能40%-60%:曝气电费支出占整个电费支出的80%以上;按行业平均污水处理成本计算,曝气电费支出占总运营成本的50%左右。因此如何降低电费支出,是企业减少支出,增加收入的重心。在污水量及出水指标一定的条件下,满足菌类的耗氧需求,减少了污水池总进气量50%以上,从而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减少了企业电费支出,依据目前我司已安装设备的运营统计,平均节能40%以上。3、本专利技术降低设备成本:整体设备造价低、安装简单,设备自身基本免维护,噪音在70分贝以内;设备使用周期长,依据泵体污染腐蚀计算,使用周期在5年以上,综合降低设备运营成本。4、本专利技术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扰流器,所述扰流器为折线形出水管,将水的流向进行分散,避免所有的力都使向一个方向;所述送水管道底部设置有导流器,所述导流器为倒扣的漏斗型,水流进行分散,水流顺着漏斗圆周360°分散,避免对池底一个部位喷射,造成池底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曝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射流喷嘴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5为污水处理站原有曝气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污水池、2-曝气器、21-气液混合室、22-出液管、23-进液管、24-进气口、25-扰流器、3-射流喷嘴、4-水泵、5-抽水管道、6-送水管道、7-导流器、8-风机。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5所示,污水处理站有好氧污水池1处理总水量600立方,污泥回流30立方米/h,污水来水30立方米/h,污水含磷酸盐成分较高(易造成管道堵塞)。现有曝气装置安装30千瓦风机8,采取底曝法。经了解目前风机全天满负荷运转,出水指标才能达到排放标准,能耗消费巨大,费用支出增加。也就是说一天污水量是30立方*24小时=720立方。一天所用的电量是30千瓦*24小时=720千瓦。底曝法是在污水池1外的风机8通过管道将气体通入污水池1底部,在水底通过射流喷嘴3喷出去。由于污水中磷酸盐含量较高,极易造成管道堵塞。因此淀粉厂采用一种液面以上曝气的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充氧过程包括:过将污水提升到水面上1.5米,再配合液面曝气器2将污水和空气充分融合,再打到水底通过射流喷嘴3喷出去。如图1-3所示,污水充氧过程的装置包括污水池1,所述污水池1内设置有水泵4,所述水泵4位于污水液面以下,所述污水液面上方1.5米处设置有曝气器2,所述曝气器2的顶部通过抽水管道5连接水泵4,所述曝气器4底部连接送水管道6,所述送水管道6的另一端设置有射流喷嘴3,所述射流喷嘴3位于污水液面以下。。所述射流喷嘴3不少于2个,所述射流喷嘴3口分别指送水管道6所在水平面的两侧。所述曝气器2包括气液混合室21、位于气液混合室21下部的出液管22和位于液混合室21上部的进液管23,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宽度大于出液口的宽度,所述气液混合室21侧部设置有进气口24,所述出液管22中间收窄。所述出液管22上设置有扰流器25,所述扰流器25为折线形出水管,所述扰流器25位于出液管22中间收窄位置。污水通过水泵4吸到污水液面,通过抽水管道5抽到曝气器2,在曝气器2内污水和空气在气液混合室21内混合,在出液管22内经过扰流器25扰流,最后从射流喷嘴3喷出。安装的水泵为11千瓦,流量300立方/h,直经200mm管道,为水池水曝气,改进后的整套爆气设备一天所用的电量是11千瓦*24小时=264千瓦。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有的污水曝气方法,创新采用液上曝气,综合了传统曝气和射流曝气的优点并加以改进,从而达到节能、高效、便捷的污水处理方法。其中创新技术的关键点有以下几点:污水在水面之上进行曝气处理,运用强制的大水量循环加上水势能,将污水和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面以上曝气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充氧过程包括:将污水提升到水面上1‑1.5米,在液面1‑1.5米处曝气器将污水和空气充分融合,空气和污水融合后打到水底通过射流喷嘴喷出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面以上曝气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充氧过程包括:将污水提升到水面上1-1.5米,在液面1-1.5米处曝气器将污水和空气充分融合,空气和污水融合后打到水底通过射流喷嘴喷出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面以上曝气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充氧过程的装置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位于污水液面以下,所述污水液面上方1-1.5米处设置有曝气器,所述曝气器的顶部通过抽水管道连接水泵,所述曝气器底部连接送水管道,所述送水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射流喷嘴,所述射流喷嘴位于污水液面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面以上曝气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喷嘴指向污水池底部或指向送水管道所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亚宽
申请(专利权)人:罗亚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