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692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介助装置(1)具备:基台(2);升降部件(31),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撑于基台;摆动臂部件(41),一端(41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于升降部件;保持部件(5),支撑于摆动臂部件的另一端(412)而保持被介助者(M)的上半身;升降罩(33),覆盖升降部件及摆动臂部件的一端,且具有供摆动臂部件穿过的开口部(36),与升降部件一起进行升降;及堵塞部件(片部件(7)),堵住开口部的周缘与摆动臂部件之间的间隙。由此,开口部被堵塞部件堵住,因此被介助者的身体或衣服等不会被开口部夹住,是安全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介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行被介助者的起立介助和就座介助等的介助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着高龄化社会的进展,介助装置的需求不断增大。介助装置进行被介助者的移乘介助、移动介助、排泄介助等,具备作为介助的一环的起立介助和就座介助的功能。通过介助装置的导入,能减轻介助者的身体的负担而实现腰痛等的预防,并且也能缓和护理者的人手不足。专利文献1公开了与这种介助装置相关的一技术例。专利文献1中的介助装置具备向被介助者的腋下插入的左右一对的臂部,通过该臂部上升而对被介助者的起立动作进行介助。该介助装置的特征在于,臂部的前端部分向内侧自如地弯曲,对被介助者的后背进行支撑。介助装置还具备与被介助者的胸部抵接的胸托(保持部件)、被介助者握持的握柄、在移动时介助者使用的把手等。由此,在对被介助者的起立进行介助时,能够给予被介助者与被人抱着的状态相同的安心感。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63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的介助装置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臂部的上升通过臂部所安装的摆动臂在滑动支柱的上端部分摆动来进行。因此,在摆动臂与滑动支柱之间容易夹住手或手指、衣服等。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点而作出,要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夹住被介助者的身体或衣服等的安全的介助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介助装置具备:基台;升降部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撑于上述基台;摆动臂部件,一端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于上述升降部件;保持部件,支撑于上述摆动臂部件的另一端而保持被介助者的上半身;升降罩,覆盖上述升降部件及上述摆动臂部件的上述一端,且具有供上述摆动臂部件穿过的开口部,与上述升降部件一起进行升降;及堵塞部件,堵住上述开口部的周缘与上述摆动臂部件之间的间隙。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介助装置中,为了使摆动臂部件能够摆动而在升降罩上设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在现有技术中有可能夹住被介助者的身体或衣服等,但是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开口部被堵塞部件堵住。因此,被介助者的身体或衣服等不会被开口部夹住,是安全的。附图说明图1是从斜后方观察实施方式的介助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介助装置的结构及处于坐姿的被介助者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介助装置的结构及处于站姿的被介助者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升降罩的上部附近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5是说明在摆动臂部件的外周组装的片部件的局部立体图。图6是例示向后方摆动后的摆动臂部件与开口部的后缘之间的后侧间隙的图。图7是说明在现有技术的介助装置中,在摆动臂部件的后方摆动时发生的夹入的可能性的局部立体图。图8是说明在现有技术的介助装置中,在摆动臂部件的前方摆动时发生的夹入的可能性的局部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的介助装置1的结构)以图1~图6为参考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介助装置1。图1是从斜后方观察实施方式的介助装置1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介助装置1的结构及处于坐姿的被介助者M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介助装置1的结构及处于站姿的被介助者M的侧视图。以图2及图3所示的被介助者M为基准,如图1所示地规定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另外,在图2及图3中,固定罩23、升降罩33及控制部6省略了图示。介助装置1进行被介助者M的从坐姿向站姿的起立介助及从站姿向坐姿的就座介助。此外,介助装置1在载着站姿的被介助者M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介助者的操作而进行移动。由此,介助装置1能够进行被介助者M的移乘介助及移动介助。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站姿”是指被介助者M的下半身站立的姿势,上半身的姿势任意。介助装置1由基台2、升降部3、摆动部4、保持部件5及控制部6等构成。基台2由框架21、支柱22、固定罩23、脚载置台24、小腿贴靠部25及六个车轮26~28等构成。框架21大致水平地设置在地板面F附近。支柱22从框架21的靠前的左右方向使的中央向上方立设。在支柱22的大致矩形截面的内部空间配置后述的升降驱动部32。固定罩23覆盖支柱22及后述的升降部件31的下部的周围而进行保护。脚载置台24固定于框架21的上表面后方并大致水平地设置。在脚载置台24的上表面描绘的脚形的接地标记241对被介助者M放脚的位置进行引导。基台2具有足以供被介助者M搭乘的机械强度。在脚载置台24的后部中央形成有凹部242。小腿贴靠部25通过左右一对的支撑臂251而配置在比接地标记241稍靠前侧的上方。左右一对的支撑臂251从框架21的上表面的支柱22的两侧分别向后方延伸,在中途弯曲而向上方延伸。小腿贴靠部25遍及左右的支撑臂251的直立的部分地配置,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小腿贴靠部25是被介助者M的小腿接触的部位,由缓冲材料形成。小腿贴靠部25的配置高度能够调整。在框架21的下侧的靠前处设有左右一对的前车轮26。前车轮26具备对移动方向进行转换的转向功能及限制移动的锁定功能。在脚载置台24的下侧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附近设有左右一对的中间车轮27。此外,在脚载置台24的下侧的靠后处设有左右一对的后车轮28。中间车轮27及后车轮28具备对移动方向进行转换的转向功能。通过六个车轮26~28,框架21及脚载置台24从地板面F稍离开地维持为水平。通过六个车轮26~28的转向功能,介助装置1不仅能够进行前后方向的移动及方向转换,而且能够进行横向移动(向正侧面的移动)或原地需按住啊(当场旋转)。升降部3由升降部件31、升降驱动部32及升降罩33等构成。升降部件31是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条部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撑于支柱22的后表面。升降部件31的上部向后方突出,在突出的靠后端处设有摆动支撑部34。在升降部件31的上部的内部空间中配置有后述的摆动驱动部42。配置于支柱22的内部空间中的升降驱动部32对升降部件31的上下移动进行驱动。升降罩33覆盖升降部件31及支柱22的周围并覆盖升降部件31及摆动臂部件41的一端411的上方而进行保护。升降罩33结合于升降部件31,与升降部件31一起上下移动。进行上下移动的升降罩33的下部始终重叠于固定罩23的外周侧。摆动部4由摆动臂部件41及摆动驱动部42等构成。摆动臂部件41的一端41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于升降部件31的摆动支撑部34。配置于升降部件31的上部的内部空间中的摆动驱动部42以摆动臂部件41的一端411为摆动中心,驱动另一端412沿着前后方向进行摆动。摆动臂部件41的摆动范围被省略图示的限动部件限制。把手43一体地附设于摆动臂部件41的另一端412。把手43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框形状。把手43从摆动臂部件41的另一端412的两侧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弯曲90°而向前上方向延伸,在前上位置再次弯曲90°而左右相连。被介助者M在起立动作时及就座动作时把持把手43。介助者能够通过牵引把手43来使介助装置1向前方移动。此外,介助者能够通过对把手43进行旋转操作而对介助装置1进行方向转换,或者使其横向移动,或者使其原地旋转。保持部件5由被支撑部件51、躯体承受部52及左右一对的腋下承受部53等构成。被支撑部件51的前下侧以能够自由倾转的方式支撑于摆动臂部件41的另一端412。在被支撑部件51的后上侧设有躯体承受部52。躯体承受部52使用缓冲材料形成为与被介助者M的躯体形状接近的面状,能够进行灵活的变形。躯体承受部52的与被介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助装置,具备:基台;升降部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撑于所述基台;摆动臂部件,一端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于所述升降部件;保持部件,支撑于所述摆动臂部件的另一端而保持被介助者的上半身;升降罩,覆盖所述升降部件及所述摆动臂部件的所述一端,且具有供所述摆动臂部件穿过的开口部,与所述升降部件一起进行升降;及堵塞部件,堵住所述开口部的周缘与所述摆动臂部件之间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介助装置,具备:基台;升降部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撑于所述基台;摆动臂部件,一端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于所述升降部件;保持部件,支撑于所述摆动臂部件的另一端而保持被介助者的上半身;升降罩,覆盖所述升降部件及所述摆动臂部件的所述一端,且具有供所述摆动臂部件穿过的开口部,与所述升降部件一起进行升降;及堵塞部件,堵住所述开口部的周缘与所述摆动臂部件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助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形成于所述升降罩的曲面部,所述堵塞部件是组装于所述摆动臂部件的外周并延伸至整个所述开口部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英明五十棲丈二中根伸幸中根邦靖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富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