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MDT控股公司专利>正文

骨外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689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4:42
本申请提供了骨外固定系统。该系统包括呈环或部分环形式的一对或多对骨固定平台。该平台可以联接到相应的骨段。成对的平台用于接纳在平台之间延伸的多个支柱。支柱用于通过接头联接到平台,该接头可提供三个自由度的旋转。支柱还用于使得支柱在接头或平台之间延伸的纵向长度可以在支柱附接到平台时递增地调节。支柱还用于使得可以通过将至少一个附加部件原位联接到支柱来增加支柱的总长度调节范围。多个支柱中的每个支柱的长度可以调节,特别是相对位置和方向可以调节,以用于布置平台,从而布置与平台联接的骨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骨外固定系统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骨外固定系统(externalbonefixationsystem)及相关方法。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多个长度可调节的支柱(strut)的骨外固定系统及相关方法,这些支柱能够旋转地联接在用于固定骨段的一对平台之间。
技术介绍
外部固定装置已用于:基于特定的临床需求,将骨段或组织段定位在所希望的相对位置来处理骨和组织病况。一种形式的外部固定装置为六足固定装置。六足固定装置(或称为Stewart平台)包括六自由度(6DOF)并联控制器或支柱。通常,这些装置能够控制目标对象相对于基座在所有三个正交轴(X、Y、Z位置)上平移以及围绕这三个正交轴的所有旋转(翻转、俯仰、左右摇摆状)。当用作骨或组织固定系统时,六足系统通常包括用作骨固定平台的一对环。平台通常与在平台之间延伸的六个支柱联接。支柱和平台通常通过球形接头或万向接头联接,使得能够围绕三个正交轴分别旋转。虽然这些支柱中的一些支柱能够进行长度调节,但这些支柱的最小长度和/或最大长度可能无法满足特定临床情况的需求。例如,如果平台之间的距离最小化到小于特定支柱所提供的距离,则需要使用较短的支柱,这自然限制了支柱的可调节范围(即最大长度)。因此,现有的六足骨固定系统利用一组不同长度(或不同长度范围)的支柱,当平台需要靠近在一起时提供“短”支柱,而当平台需要分开时提供“长”支柱以供使用。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支柱必须在骨或组织矫正过程中逐步或逐级替换为另一长度的支柱,因为被替换的支柱不能重复使用,所以这是一个耗时且成本高的过程。此外,某些情况需要各种不同的支柱长度,这使得这种系统变得复杂化。例如,当存在极端初始角度或旋转时,通常需要各种不同的支柱长度。在此情况下,不同支柱长度的正确组合的选择过程通常通过手术室中的反复试验来实现,非常耗时。这样的系统及情况还需要大量库存,成本高,并且通常不清楚如何正确利用。除此之外,在试图以急剧方式减少畸形时,物理上改变支柱还限制了系统的可用动态范围。在此情况下,在完成这样的急剧矫正之前,通常不会增加支柱,直到完成了这样的急剧矫正之后,由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减少,并且由除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其他成员在指定位置处之间挑选和选择哪些支柱适用于平台之间。此过程耗时且需要大量库存。目前的六足固定系统通常还利用平台与支柱之间的连接,这些连接需要使用一个或多个紧固件,以便在应用时紧固。这样,有时以试错方式将两端的六个支柱连接到平台(即十二个连接)是困难且耗时的任务。许多现有的六足固定系统使用松散的紧固件,由于这些紧固件需要使用仪器来施用,这使问题变得复杂化。这些紧固件和仪器增加了用于在使用固定系统时(例如在试图保持复位时)在手术室中进行跟踪的部件和材料的收集过程。因此,需要六足固定系统及相关方法,提供增加的长度调节范围,同时保持联接到平台,减少相关库存的量,可以相对快速地安装,并且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骨外固定系统,该骨外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以及至少六个长度可调节的支柱组件。第一平台限定开口并用于联接到第一骨段。第二平台限定开口并用于联接到第二骨段。每个支柱组件包括能够通过支柱体部分平移的外螺纹杆部分。每个支柱组件的杆部分通过相应的接头联接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中的一者,并且每个支柱组件的支柱体部分通过相应的接头联接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中的另一者。支柱组件以成对的支柱组件关于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分隔开的形式联接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该成对的支柱组件各自包括第一支柱组件和第二支柱组件,该第一支柱组件通过第一支柱组件的螺纹杆部分的接头联接到相应的平台,该第二支柱组件通过第二支柱组件的支柱体部分的接头联接到相应的平台。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骨外固定系统,该骨外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以及多个长度可调节的支柱组件。第一平台用于联接到第一骨段并限定开口。第二平台用于联接到第二骨段并限定开口。支柱组件在相对于平台的可操作的角度或方向范围内在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之间延伸。每个支柱组件的杆部分和体部分中的至少一者通过以下方式附接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中的一者:将相应的平台以不可操作的角度或方向与支柱组件接合,并旋转支柱组件成可操作的角度或方向范围。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骨外固定系统的支柱组件。支柱组件包括支柱体部分、外螺纹第一杆部分以及外螺纹附加杆部分。支柱体部分包括穿过其延伸的腔和内螺纹。支柱体部分还包括位于支柱体部分的一端处的第一接头,该第一接头用于联接到固定平台。第一杆部分能够通过支柱体部分平移。第一杆部分包括位于第一杆部分的一端处的第二接头,该第二接头用于联接到固定平台。外螺纹附加杆部分用于附接到第一杆部分以延伸第一杆部分的长度。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之间的长度能够调节。当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各自联接到平台时,附加杆部分能够附接到第一杆部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为了说明本文所述的骨外固定系统及相关方法,示出了说明性的实施例。这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不限制所公开的外部固定系统的精确布置和操作,并且可以基于此设想到其他类似的实施例。图1是呈第一构型的骨外固定系统的透视图,该第一构型对应于包括多个平台和多个互连的支柱组件的最紧凑构型。图2是图1的骨外固定系统呈第二构型的透视图,该第二构型对应于伸展构型或状态。图3是图1的骨外固定系统的支柱组件以最紧凑的状态示出的透视图。图4是图1的骨外固定系统的支柱组件以伸展构型或状态示出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支柱组件的前视图。图6是图4的支柱组件如图5中所示的侧面剖视图。图7是图4的支柱组件如图4所示的正面剖视图。图8是图4的支柱组件如图4所示的剖视图。图9是图4的支柱组件如图4所示的剖视图。图10是图4的支柱组件如图5所示的剖视图。图11是图1的骨外固定系统的支柱组件的支柱体的释放机构的分解图。图12是预安装杆部分、连接元件和附加杆部分的分解图。图13至图17示出了图12的连接元件逐渐连接预安装杆部分和附加杆部分。图18是图12的预安装杆部分和附加杆部分的匹配(timing)几何结构的详细视图。图19是图1的骨外固定系统的支柱组件的支柱体的接头机构的分解图。图20示出了图1的骨外固定系统的支柱组件的平台的透视图。图21是在不可操作的方向上与平台的支柱对准的支柱组件的透视图。图22是图21的在不可操作的方向上与平台的支柱接合的支柱组件的透视图。图23是通过将支柱旋转到可操作的方向而联接到图21的平台的支柱的支柱组件的透视图。图24是图1的骨外固定系统的支柱组件的螺纹杆部分的接头机构的分解图。图2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骨外固定系统的示例性互连支柱组件呈第一构型的透视图。图26是图25的互连支柱组件的侧视图。图27是图25的互连支柱组件的俯视图。图28是图25的互连支柱组件呈第二构型的透视图。图29是图25的互连支柱组件呈第二构型的俯视图。图30是图25的互连支柱组件呈第二构型的的侧视图。图31是图25的互连支柱组件呈收缩的第三构型且与骨外固定系统的平台联接的透视图。图32是图31的骨外固定系统的俯视图。图33是图31的骨外固定系统的侧视图。图34是图31的互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外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平台,其限定开口并用于联接到第一骨段;第二平台,其限定开口并用于联接到第二骨段;以及至少六个长度可调节的支柱组件,每个支柱组件包括外螺纹杆部分,所述外螺纹杆部分能够通过内螺纹支柱体部分平移,每个支柱组件的所述杆部分通过相应的接头联接到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中的一者,并且每个支柱组件的所述支柱体部分通过相应的接头联接到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中的另一者,其中,所述支柱组件以成对的支柱组件关于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分隔开的形式联接到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其中,所述成对的支柱组件各自包括第一支柱组件和第二支柱组件,所述第一支柱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支柱组件的螺纹杆部分的接头联接到相应的平台,所述第二支柱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支柱组件的支柱体部分的接头联接到相应的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14 US 62/362,351;2016.11.01 US 62/415,7411.一种骨外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平台,其限定开口并用于联接到第一骨段;第二平台,其限定开口并用于联接到第二骨段;以及至少六个长度可调节的支柱组件,每个支柱组件包括外螺纹杆部分,所述外螺纹杆部分能够通过内螺纹支柱体部分平移,每个支柱组件的所述杆部分通过相应的接头联接到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中的一者,并且每个支柱组件的所述支柱体部分通过相应的接头联接到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中的另一者,其中,所述支柱组件以成对的支柱组件关于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分隔开的形式联接到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其中,所述成对的支柱组件各自包括第一支柱组件和第二支柱组件,所述第一支柱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支柱组件的螺纹杆部分的接头联接到相应的平台,所述第二支柱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支柱组件的支柱体部分的接头联接到相应的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六个长度可调节的支柱组件在联接到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之前,彼此联接并形成单个构造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支柱组件的长度能够通过螺母的旋转进行调节,所述螺母能够以螺纹方式接合在所述螺纹杆部分内,并且在所述螺纹杆部分的腔内轴向固定到所述支柱体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螺母具有部分螺纹,并且所述螺母的螺纹部分通过释放螺母偏置成与所述螺纹杆部分接合,所述释放螺母与所述支柱体部分的外螺纹以螺纹方式接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释放螺母沿着所述支柱体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平移,使得所述螺母进入所述腔中以使得所述螺母与所述螺纹杆部分同心并与所述螺纹杆部分以螺纹方式接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释放螺母沿着所述支柱体部分在第二方向上平移,使得所述螺母从所述腔分离,以使得所述释放螺母相对于所述螺纹杆部分偏心地平移并与所述螺纹杆部分脱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成对的支柱组件通过相应的安装件联接到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并且所述安装件通过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的突出部和螺纹孔,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马拉尼
申请(专利权)人:AMDT控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