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688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窥镜包括可被插入受检体内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插入部的前端,用于获取受检体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信号线缆,其具有由多个信号线构成的信号线组,信号线的一端与图像传感器连接,用于传输图像传感器获取的信号;绝缘性的管,其设置在信号线缆的一部分且包覆该信号线缆;和至少一部分由低熔点的材料构成的填充部件,该填充部件将形成在信号线缆与管之间的空隙填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患者等受检体的脏器或对材料进行观察时,使用硬性或软性的内窥镜。例如,医师等术者使用在插入部的前端设有可收发超声波的超声波振子的内窥镜,根据基于从超声波振子接收到的超声波回波而生成的关于观测对象的特性的信息,进行观测对象的观察。超声波振子包括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超声波脉冲(声脉冲)对观测对象照射,并且将观测对象反射的超声波回波转换成电回波信号将其输出的多个压电元件。各压电元件经由包括多个信号线的线缆与超声波观测装置电连接。对于内窥镜的插入部,存在减小其直径的需求。作为用于减小插入部直径的技术,已知一种通过将线缆中的多个信号线的一部分分成多束,来避免线缆与线缆以外的内置物之间发生干涉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用于抑制超声波振子与线缆之间的配线发生断线的技术,已知一种使用热收缩管包覆多个信号线来将它们集束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212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123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插入部的内部,若线缆与线缆以外的内置物之间产生了间隙,在线缆表面与内置物等之间可能会发生摩擦。以往,为了防止因该摩擦导致的线缆的损伤,在线缆表面等设置有石墨等的粉末作为减摩材料。而在像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那样使用热收缩管的情况下,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有可能出现减摩材料经热收缩管与线缆之间的间隙侵入到线缆内,导致线缆中的信号线间发生短路的情况。尤其是,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线缆存在分支部分的情况下,在设置热收缩管时容易产生间隙。如果为了填补内置物与线缆之间的间隙而利用粘接剂等填补该间隙,则在进行维护或修理的情况下,将热收缩管剥开以进行操作时的操作便利性将会降低。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线缆上发生的摩擦,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或修理时的操作的内窥镜。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包括可被插入受检体内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用于获取所述受检体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信号线缆,其具有由多个信号线构成的信号线组,所述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图像传感器连接,用于传输所述图像传感器获取的信号;绝缘性的管,其设置在所述信号线缆的一部分且包覆该信号线缆;和至少一部分由低熔点的材料构成的填充部件,该填充部件将形成在所述信号线缆与所述管之间的空隙填充。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填充部件由低熔点树脂、蜡或在所述蜡中混合所述低熔点树脂或玻璃纤维而得到的材料形成。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低熔点树脂的熔点为80℃以上250℃以下。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信号线缆具有将多个信号线分成两组而形成的两个信号线组,所述内窥镜还包括分别包覆所述两个信号线组的绝缘性的第二管,所述填充部件将形成在所述管与所述第二管之间的所述空隙填充。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填充部件具有与形成在所述信号线缆与所述管之间的所述空隙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填充部件包括:设置在该填充部件的内部侧的内部树脂;和覆盖所述内部树脂的外表面且设置在该填充部件的外部侧的外部树脂,所述内部树脂的熔点高于所述外部树脂的熔点。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隙形成为环状的空间区域,所述填充部件具有可将所述空隙填充的片状形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隙形成为环状的空间区域,所述填充部件具有可将所述空隙填充的筒状形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填充部件为由低熔点树脂构成的热收缩管。专利技术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如下效果,即,能够抑制线缆上发生的摩擦,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或修理时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硬性内窥镜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硬性内窥镜系统的硬性镜主体上安装了光学视管的情况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硬性内窥镜系统的硬性镜主体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截面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硬性内窥镜系统的硬性镜主体的前端结构的截面图。图5A是与图4所示的A-A线对应的硬性镜主体的截面图。图5B是与图4所示的B-B线对应的硬性镜主体的截面图。图5C是与图4所示的C-C线对应的硬性镜主体的截面图。图5D是与图4所示的D-D线对应的硬性镜主体的截面图。图5E是与图4所示的E-E线对应的硬性镜主体的截面图。图5F是与图4所示的F-F线对应的硬性镜主体的截面图。图6是说明与图3所示的G-G线对应的信号线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硬性镜主体的信号线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8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硬性镜主体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截面图。图9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硬性镜主体的信号线缆的部分结构的图。图10是说明与图9所示的H-H线对应的信号线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1是说明与图9所示的I-I线对应的信号线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硬性镜主体的信号线缆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3是说明与图12所示的J-J线对应的信号线缆的结构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以下称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在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的部分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1)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硬性内窥镜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1的硬性内窥镜系统的硬性镜主体上安装了光学视管的情况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硬性内窥镜系统的硬性镜主体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截面图,是表示拉成直线状的情况下的结构的截面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硬性内窥镜系统的硬性镜主体的前端结构的截面图。硬性内窥镜系统1是使用超声波内窥镜进行人等受检体内的超声波诊断的系统,例如在经尿道采取前列腺活体组织时使用。硬性内窥镜系统1包括硬性镜主体11、作为成像器件的光学视管21、处置器具引导件22和处置器具装置23。硬性镜主体11包括可被插入受检体的管腔(例如尿道)内的第一插入部12,并在第一插入部12的靠手边一侧设置有握持部13,通用线缆14从握持部13的与第一插入部12相连的一侧的相反侧延伸而出。图2中,作为硬性内窥镜系统1的使用方式的一个例子,表示了在硬性镜主体11上安装有光学视管21的情况下的结构。第一插入部12是硬性且呈直线状延伸的,在其内部的下侧,从通用线缆14延伸而出的信号线缆17沿轴向插通于其中。第一插入部12包括前端构成部12a和呈管状的管状部12b,其中,前端构成部12a设置在第一插入部12的前端,对用于获取受检体的信息的超声波振子15进行保持,管状部12b的前端被嵌合在前端构成部12a的根端侧,而根端与握持部13连接(参照图4)。在前端构成部12a形成有连通孔12c和安装部12d,其中,连通孔12c用于保持后述的第一通道19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包括可被插入受检体内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用于获取所述受检体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信号线缆,其具有由多个信号线构成的信号线组,所述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图像传感器连接,用于传输所述图像传感器获取的信号;绝缘性的管,其设置在所述信号线缆的一部分且包覆该信号线缆;和至少一部分由低熔点的材料构成的填充部件,该填充部件将形成在所述信号线缆与所述管之间的空隙填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23 JP 2016-0591301.一种内窥镜,包括可被插入受检体内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用于获取所述受检体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信号线缆,其具有由多个信号线构成的信号线组,所述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图像传感器连接,用于传输所述图像传感器获取的信号;绝缘性的管,其设置在所述信号线缆的一部分且包覆该信号线缆;和至少一部分由低熔点的材料构成的填充部件,该填充部件将形成在所述信号线缆与所述管之间的空隙填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件由低熔点树脂、蜡或在所述蜡中混合所述低熔点树脂或玻璃纤维而得到的材料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熔点树脂的熔点为80℃以上250℃以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缆具有将多个信号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仁科研一鹤田哲平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