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6751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型电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第一绝缘阻燃柔性薄膜、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三维导电层、铜银复合电极、耐温胶和第二绝缘阻燃柔性薄膜,所述的发热膜具有多层膜状结构,第一绝缘阻燃柔性薄膜的厚度大于第二绝缘阻燃柔性薄膜。这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热膜,电‑热辐射转换效率高达70%~75%,温度均一,功率基本零衰减,发热温度可从35℃~180℃可调,耐热耐燃,解决了目前发热膜电‑热辐射转换效率低、发热不均一、功率衰减、不耐温耐热耐燃的问题,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电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碳纳米材料自专利技术以来,其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等性质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应用,其中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作为研究的热点。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管子两端基本上都封口)的一维量子材料,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方式形成的蜂窝状平面薄膜,具有独特二维六角蜂窝状的单层平米晶格结构赋予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石墨烯的宏量可控制备也成为进一步工业化应用的先决条件。目前市场上的发热膜以碳晶和碳纤维发热膜为主,普遍存在电-热辐射转换效率低、发热不均一、功率衰减寿命短、耐温耐热耐燃性能极差的问题,售后无维护、安全性事故频繁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这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热膜,电-热辐射转换效率高达70%~75%,比普遍市场上碳晶、碳纤维电热膜的60%~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绝缘阻燃柔性薄膜、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三维导电层、铜银复合电极、耐温胶和第二绝缘阻燃柔性薄膜,所述的发热膜具有多层膜状结构,第一绝缘阻燃柔性薄膜的厚度大于第二绝缘阻燃柔性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绝缘阻燃柔性薄膜、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三维导电层、铜银复合电极、耐温胶和第二绝缘阻燃柔性薄膜,所述的发热膜具有多层膜状结构,第一绝缘阻燃柔性薄膜的厚度大于第二绝缘阻燃柔性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阻燃柔性薄膜为聚酯薄膜、聚酰亚胺膜、聚碳酸酯薄膜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厚度为0.1mm~0.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三维导电层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导电炭黑、水性树脂粘结剂、表面活性剂,其中:石墨烯含量1%~8%,碳纳米管含量3%~10%,纳米导电炭黑20%~40%,水性树脂粘结剂含量28%~39%,表面活性剂含量5%~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烯为液相剥离制备,所述的石墨烯片层厚度小于10nm,层数小于10层,体积电阻率小于10-2Ω·cm,所述的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体积电阻率小于10-2Ω·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银复合电极为银电极上覆有铜电极,其中银电极的宽度为1cm~1.5cm,铜电极的宽度为0.8cm~1.3cm,银电极的宽度大于铜电极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性纳米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明顾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宝利乐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