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预警功能的远程车联网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669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预警功能的远程车联网监控装置,包括固定座、集成外壳、显示屏,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软胶吸盘,所述固定座下面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面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方设置有所述集成外壳,所述集成外壳前面设置有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一侧设置有启动键,所述启动键下方设置有设置键,所述设置键下方设置有数据接头,所述集成外壳后面设置有闪光灯。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利用激光测距仪采集距离信息,双重保证监控效果,同时利用无线收发器实现远程车联网,便于及时获取车辆监控信息,并且使用报警器对内进行预警,使用闪光灯对外进行预警,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动预警功能的远程车联网监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监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自动预警功能的远程车联网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监控系统是利用终端数据采集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把车辆的位置、状态等数据反馈给车辆管理人员的软件。车辆监控系统可对车辆进行定位、追踪、轨迹查看、监听、监视等等操作,并且可以把数据等相关信息导出做为车辆行驶的历史依据,帮助车辆调度管理人员掌控车辆的在途信息,提升车辆管理效率。对比申请号为201610203691.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远程车联网监控方法,该方法采用了4G无线通信网络实现监控数据传输,提高了车辆信息的安全性和传输可靠性,在保证信息传输的同时降低了实现成本,采用中间件技术采集的信息进行校对,可消除冗余,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此外还设置有专门数据处理和传输系统,可解决数据的兼容性。上述专利只能进行监控,不能及时进行报警,降低了行驶的安全性。因此要设计一种新的设备,本专利技术利用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利用激光测距仪采集距离信息,双重保证监控效果,同时利用无线收发器实现远程车联网,便于及时获取车辆监控信息,并且使用报警器对内进行预警,使用闪光灯对外进行预警,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自动预警功能的远程车联网监控装置,本专利技术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具有自动预警功能的远程车联网监控装置,包括固定座、集成外壳、显示屏,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软胶吸盘,所述固定座下面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面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方设置有所述集成外壳,所述集成外壳前面设置有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一侧设置有启动键,所述启动键下方设置有设置键,所述设置键下方设置有数据接头,所述集成外壳后面设置有闪光灯,所述闪光灯下方设置有激光测距仪,所述激光测距仪一侧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下方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上方设置有开盖槽,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锂电池,所述集成外壳内部设置有无线收发器,所述无线收发器一侧设置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型号为586型,所述微处理器一侧设置有储存器;所述激光测距仪包括防尘罩、强化壳体、角度调节模块、方向调节模块,所述强化壳体外侧设置有所述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一侧壁上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内部设置有电源接线,所述强化壳体下方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强化壳体内部设置有无线传输器,所述无线传输器一侧设置有所述方向调节模块,所述方向调节模块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电机上方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方向调节模块上方设置有所述角度调节模块,所述角度调节模块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电机内部设置有倾角传感器,所述倾角传感器的具体型号为CQ-200,所述倾角传感器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激光测距仪本体,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外侧设置有防水衬套,所述方向调节模块另一侧设置有水平仪,所述水平仪的具体型号为WD-5340,所述无线传输器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电连接,所述电源接线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电机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电连接,所述水平仪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电机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电连接,所述倾角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电连接;所述无线收发器包括型号为ADF7020的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和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连接信号输出端V2、电容C6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芯片IC的第四引脚、电容C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二引脚,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三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和芯片IC的第五引脚;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和三极管D7的基极,三极管D7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三极管D7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六引脚、电容C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D6的基极,三级管D6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三极管D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容C7相连后再连接到信号输入端V1。本专利技术的激光测距仪中,在进行设备使用操作时,可先将设备通过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汽车前盖下方的中网内部车标处,以节省占地面积和保证设备的隐蔽性,之后将所述电源接线与汽车电源相连接,当汽车运行状态下,设备开始工作,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工作发射激光至外部,发射出的激光经被测量物体的反射后又被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接收,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同时记录激光往返的时间,光速和往返时间的乘积的一半,就是测距仪和被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以此计算外部物体距离车辆的位置距离,相关信息会通过所述无线传输器传输至驾驶员处的移动终端上进行显示,驾驶员同样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设备运行程序的设定,来调节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工作,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进行转动来调节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的方向,所述第二转动电机工作带动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来调节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的角度,所述倾角传感器会记录当前设备的倾角调节数据,并反馈至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处,以确保激光测距的准确度,所述防水衬套会提升设备的密封效果,避免设备进水导致故障。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联网监控装置是基于车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为基础而搭建的平台,通过无线收发器以及处理器的协同工作,可以与远程的服务器终端进行通信,利用强大的云计算以及网络技术为支撑,能够实现对于汽车智能通信的智能网络化。这里由于采用的车辆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都是以现有的技术为基础,因此对于不详细描述。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座上面设置有按压柄,所述按压柄上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按压柄与所述固定座使用铰链连接。如此设置,所述按压柄提拉所述软胶吸盘进行吸附,所述防滑纹增加摩擦力,防止滑手,铰链连接便于所述按压柄灵活转动。进一步设置:所述集成外壳一侧设置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穿过所述集成外壳,所述集成外壳呈长方形。如此设置,方便使用所述充电线给所述锂电池充电,同时长方形增加了所述集成外壳可使用空间。进一步设置:所述数据接头下方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型号为LTE-1101型,所述报警器和所述集成外壳使用螺纹连接。如此设置,便于所述报警器对车内进行预警,螺纹连接便于拆装更换所述报警器。进一步设置:所述闪光灯和所述集成外壳使用卡扣连接,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激光测距仪分别与所述集成外壳使用螺栓连接。如此设置,卡扣连接便于拆装维修所述闪光灯,螺栓连接便于拆装维修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激光测距仪。进一步设置:所述电池仓上面设置有电池盖,所述电池盖和所述电池仓使用过盈配合。如此设置,方便所述电池盖将所述电池仓封闭,保护所述锂电池。进一步设置: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动预警功能的远程车联网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集成外壳(7)、显示屏(8),所述固定座(1)内设置有软胶吸盘(2),所述固定座(1)下面设置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下面设置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下方设置有所述集成外壳(7),所述集成外壳(7)前面设置有所述显示屏(8),所述显示屏(8)一侧设置有启动键(9),所述启动键(9)下方设置有设置键(10),所述设置键(10)下方设置有数据接头(11),所述集成外壳(7)后面设置有闪光灯(14),所述闪光灯(14)下方设置有激光测距仪(15),所述激光测距仪(15)一侧设置有摄像头(16),所述摄像头(16)下方设置有电池仓(17),所述电池仓(17)上方设置有开盖槽(19),所述电池仓(17)内设置有锂电池(20),所述集成外壳(7)内部设置有无线收发器(21),所述无线收发器(21)一侧设置有微处理器(22),所述微处理器(22)一侧设置有储存器(23);所述激光测距仪(15)包括防尘罩(27)、强化壳体(29)、角度调节模块(28)、方向调节模块(34),所述强化壳体(29)外侧设置有所述防尘罩(27),所述防尘罩(27)一侧壁上设置有密封环(25),所述密封环(25)内部设置有电源接线(26),所述强化壳体(29)下方设置有安装架(33),所述强化壳体(29)内部设置有无线传输器(24),所述无线传输器(24)一侧设置有所述方向调节模块(34),所述方向调节模块(34)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电机(39),所述第一转动电机(39)上方设置有第二转轴(35),所述方向调节模块(34)上方设置有所述角度调节模块(28),所述角度调节模块(28)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电机(36),所述第二转动电机(36)内部设置有倾角传感器(38),所述倾角传感器(38)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37),所述第一转轴(37)上设置有激光测距仪本体(30),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30)外侧设置有防水衬套(32),所述方向调节模块(34)另一侧设置有水平仪(31),所述无线传输器(24)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30)电连接,所述电源接线(26)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30)电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电机(39)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30)电连接,所述水平仪(31)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30)电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电机(36)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30)电连接,所述倾角传感器(38)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36)电连接;所述无线收发器(21)包括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和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连接信号输出端V2、电容C6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芯片IC的第四引脚、电容C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二引脚,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三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和芯片IC的第五引脚;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和三极管D7的基极,三极管D7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三极管D7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六引脚、电容C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D6的基极,三级管D6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三极管D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容C7相连后再连接到信号输入端V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动预警功能的远程车联网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集成外壳(7)、显示屏(8),所述固定座(1)内设置有软胶吸盘(2),所述固定座(1)下面设置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下面设置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下方设置有所述集成外壳(7),所述集成外壳(7)前面设置有所述显示屏(8),所述显示屏(8)一侧设置有启动键(9),所述启动键(9)下方设置有设置键(10),所述设置键(10)下方设置有数据接头(11),所述集成外壳(7)后面设置有闪光灯(14),所述闪光灯(14)下方设置有激光测距仪(15),所述激光测距仪(15)一侧设置有摄像头(16),所述摄像头(16)下方设置有电池仓(17),所述电池仓(17)上方设置有开盖槽(19),所述电池仓(17)内设置有锂电池(20),所述集成外壳(7)内部设置有无线收发器(21),所述无线收发器(21)一侧设置有微处理器(22),所述微处理器(22)一侧设置有储存器(23);所述激光测距仪(15)包括防尘罩(27)、强化壳体(29)、角度调节模块(28)、方向调节模块(34),所述强化壳体(29)外侧设置有所述防尘罩(27),所述防尘罩(27)一侧壁上设置有密封环(25),所述密封环(25)内部设置有电源接线(26),所述强化壳体(29)下方设置有安装架(33),所述强化壳体(29)内部设置有无线传输器(24),所述无线传输器(24)一侧设置有所述方向调节模块(34),所述方向调节模块(34)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电机(39),所述第一转动电机(39)上方设置有第二转轴(35),所述方向调节模块(34)上方设置有所述角度调节模块(28),所述角度调节模块(28)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电机(36),所述第二转动电机(36)内部设置有倾角传感器(38),所述倾角传感器(38)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37),所述第一转轴(37)上设置有激光测距仪本体(30),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30)外侧设置有防水衬套(32),所述方向调节模块(34)另一侧设置有水平仪(31),所述无线传输器(24)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30)电连接,所述电源接线(26)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30)电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电机(39)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30)电连接,所述水平仪(31)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30)电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电机(36)与所述激光测距仪本体(30)电连接,所述倾角传感器(38)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36)电连接;所述无线收发器(21)包括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和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连接信号输出端V2、电容C6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芯片IC的第四引脚、电容C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二引脚,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三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和芯片IC的第五引脚;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和三极管D7的基极,三极管D7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三极管D7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亚雄黄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