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无电阻网络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655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电阻网络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电路,包括:两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和STAGE2,两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和CMFB2,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电路各模块中均采用有源器件,无需任何电阻电容,版图面积远小于传统结构;与片内电阻相比,MOS管的匹配更容易实现,与电阻相比,工艺变化、温度变化对MOS管的影响更小;得益于模拟控制增益级的微调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较高的增益精度,同时灵活地应对环境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电阻网络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用模拟电路
,尤其是一种无电阻网络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电路。
技术介绍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应用范围广泛,如低中频结构的无线通信接收机、音频和视频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等。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是能够调节自身增益,以一定的增益将接收的信号传输给后级电路,对于细微的输入信号,可编程增益放大器通常实现放大功能,保证后级电路正常地接收信号;对于幅度较大的输入信号,可编程放大器也能工作在负增益模式,防止后级电路进入非线性。常见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由高增益运算放大器、可编程电阻阵列构成反馈网络,实现增益可调。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电阻阵列面积大、电阻匹配难度大、电路功耗大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电阻网络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电路,能够实现较高的增益精度,同时灵活地应对环境变化对性能的影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电阻网络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电路,包括:两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和STAGE2,两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和CMFB2,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输入信号接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输入端,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输出端接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输入端,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输出端接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的输入端,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的输出端输出最终信号;同时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输出端接第一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的输入端,第一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的输出端接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CMFB_OUT端;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输出端接第二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2的输入端,第二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2的输出端接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CMFB_OUT端;两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和STAGE2实现增益的粗调节,两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和CMFB2实现每一级输出共模电平的钳位,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实现增益的细调节,减小增益步进和增益误差。优选的,数字控制增益级电路包括40个NMOS管,2个PMOS管,其中NM1、NM2、NM3、NM4和NM13、NM14、NM15、NM16分别构成主输入支路和主负载支路;NM5、NM6、NM7、NM8和NM9、NM10、NM11、NM12分别构成由数字控制信号S0、控制的输入阵列和负载阵列;NM1的漏极接NM2的源极,NM2的栅极接电源VDD,NM2的漏极接NM3和NM4的源极;NM5的漏极接NM6的源极,NM6的栅极接S0,NM6的漏极接NM7和NM8的源极;NM3、NM8的漏极相连,NM3、NM8的栅极与输入信号VIN+相连;NM4、NM7的漏极相连,NM4、NM7的栅极与输入信号VIN-相连;NM13的漏极接NM14的源极,NM14的栅极接电源VDD,NM14的漏极接NM15和NM16的源极;NM9的漏极接NM10的源极,NM10的栅极接NM10的漏极接NM11和NM12的源极;NM11、NM12、NM15、NM16的栅极与漏极相连,构成二极管连接;NM11、NM16的漏极相连,NM12、NM15的漏极相连;NM1、NM5、NM9、NM13的栅极相连;PMOS电流源PM0、PM1的源极接VDD,PM0、PM1的栅极与共模负反馈电路输出CMFB_OUT相连;PM0的漏极与NM4、NM7的漏极相连,构成反相输出VO-,PM1的漏极与NM12、NM15的漏极相连,构成正相输出VO+。优选的,输入阵列和负载阵列各4组,分别由S0、S1、S2、S3和其相反信号控制;阵列中晶体管尺寸逐级倍增,构成1:2:4:8的比例;各组阵列中的结构相同。优选的,共模负反馈电路包括NMOS管NM17、NM18、NM19、NM20、NM21和PMOS管PM2、PM3;NM17的漏极接NM18、NM19、NM20、NM21的源极,NM17的栅极接NM19、NM20的栅极,并与共模参考电压VCM相连;VCM既作为NM19、NM20的栅极输入,又作为尾电流源NM17的偏置电压;NM18、NM21、PM3的漏极相连,NM19、NM20、PM2的漏极相连,构成输出CMFB_OUT;PM2、PM3的源极接VDD;PM2的栅极接PM3的栅极,PM3的栅极和漏极相连,形成二极管连接。优选的,模拟控制增益级电路包括NMOS管NM22、NM23、NM24和PMOS管PM4、PM5、PM6、PM7;其中NM22栅极接偏置电压VBIAS,漏极接NM23、NM24的源极;NM23、NM24的栅极分别接收前级差分输出VO2+、VO2-;PM4、PM7为二极管连接,PM4的漏极接PM5的漏极,PM7的漏极接PM6的漏极,PM5、PM6的栅极均与模拟控制信号Analog_con相连;PM4、PM5、PM6、PM7的源极接VDD;NM23的漏极接PM4、PM5的漏极,构成差分输出VOUT-;NM24的漏极接PM6、PM7的漏极,构成差分输出VOUT+。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电路各模块中均采用有源器件,无需任何电阻电容,版图面积远小于传统结构;与片内电阻相比,MOS管的匹配更容易实现,与电阻相比,工艺变化、温度变化对MOS管的影响更小;得益于模拟控制增益级的微调作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较高的增益精度,同时灵活地应对环境变化对性能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放大器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数字控制增益级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共模负反馈电路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模拟控制增益级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增益变化仿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无电阻网络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电路,包括:两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和STAGE2,两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和CMFB2,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输入信号接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输入端,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输出端接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输入端,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输出端接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的输入端,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的输出端输出最终信号;同时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输出端接第一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的输入端,第一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的输出端接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CMFB_OUT端;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输出端接第二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2的输入端,第二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2的输出端接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CMFB_OUT端;两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和STAGE2实现增益的粗调节,两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和CMFB2实现每一级输出共模电平的钳位,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实现增益的细调节,减小增益步进和增益误差。数字控制增益级电路包括40个NMOS管,2个PMOS管,其中NM1、NM2、NM3、NM4和NM13、NM14、NM15、NM16分别构成主输入支路和主负载支路。NM5、NM6、NM7、NM8和NM9、NM10、NM11、NM12分别构成由数字控制信号S0、控制的输入阵列和负载阵列,输入阵列和负载阵列各4组,分别由S0、S1、S2、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电阻网络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和STAGE2,两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和CMFB2,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输入信号接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输入端,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输出端接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输入端,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输出端接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的输入端,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的输出端输出最终信号;同时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输出端接第一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的输入端,第一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的输出端接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CMFB_OUT端;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输出端接第二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2的输入端,第二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2的输出端接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CMFB_OUT端;两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和STAGE2实现增益的粗调节,两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和CMFB2实现每一级输出共模电平的钳位,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实现增益的细调节,减小增益步进和增益误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电阻网络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和STAGE2,两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和CMFB2,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输入信号接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输入端,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输出端接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输入端,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输出端接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的输入端,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的输出端输出最终信号;同时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输出端接第一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的输入端,第一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的输出端接第一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的CMFB_OUT端;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输出端接第二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2的输入端,第二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2的输出端接第二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2的CMFB_OUT端;两级数字控制增益级STAGE1和STAGE2实现增益的粗调节,两级共模负反馈电路CMFB1和CMFB2实现每一级输出共模电平的钳位,模拟控制增益级STAGE3实现增益的细调节,减小增益步进和增益误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电阻网络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数字控制增益级电路包括40个NMOS管,2个PMOS管,其中NM1、NM2、NM3、NM4和NM13、NM14、NM15、NM16分别构成主输入支路和主负载支路;NM5、NM6、NM7、NM8和NM9、NM10、NM11、NM12分别构成由数字控制信号S0、控制的输入阵列和负载阵列;NM1的漏极接NM2的源极,NM2的栅极接电源VDD,NM2的漏极接NM3和NM4的源极;NM5的漏极接NM6的源极,NM6的栅极接S0,NM6的漏极接NM7和NM8的源极;NM3、NM8的漏极相连,NM3、NM8的栅极与输入信号VIN+相连;NM4、NM7的漏极相连,NM4、NM7的栅极与输入信号VIN-相连;NM13的漏极接NM14的源极,NM14的栅极接电源VDD,NM14的漏极接NM15和NM16的源极;NM9的漏极接NM10的源极,NM10的栅极接NM10的漏极接NM1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祥宁陈鑫朱斌超陶健花再军廖一龙王志功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