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654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包括:箱体、第一光伏发电翻板、第二光伏发电翻板和光伏发电固定板,所述光伏发电固定板倾斜设置在箱体内,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位于光伏发电固定板两侧上方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光伏发电翻板设置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光伏发电翻板设置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与光伏发电固定板、第一光伏发电翻板和第二光伏发电翻板线性连接而进行电力的获取与存储。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第一光伏发电翻板和第二光伏发电翻板可以展开并调节角度,扩大受光面积,充放电效率高,方便联网和电动车充电桩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储能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煤电污染的加剧以及煤炭资源的过度消耗,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得到大力发展。特别是在阳光充足的地区,太阳能发电的效率高,可以大大缓解供电紧张问题。部分房屋和场地上设置有固定的光伏发电装置,可以辅助居民或者企业用电,存在电力无法存储的问题,光伏发电装置白天产生的多余电量只能浪费,夜晚用电时又面临无电可用的困境,现有的解决办法是与常规电网进行并网。光伏发电与常规电网的并网存在政策和技术问题,而且存在对常规电网的安全隐患。另外,固定的光伏发电装置无法移动,光伏板的角度调节不便,工作效率低,限制了使用的灵活性,而且受光面积小,发电量和储能效率低,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提升光伏发电和储能,提升发电量和储能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包括:箱体、第一光伏发电翻板、第二光伏发电翻板和光伏发电固定板,所述光伏发电固定板倾斜设置在箱体内,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位于光伏发电固定板两侧上方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光伏发电翻板设置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光伏发电翻板设置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与光伏发电固定板、第一光伏发电翻板和第二光伏发电翻板线性连接而进行电力的获取与存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为标准集装箱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电源包括蓄电池及对应的控制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两端对称设置有立柱,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位于箱体前端的立柱后方的立架,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设置在立架与箱体尾端的立柱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立架上设置有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一一对应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上分别设置有主动链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端部设置有与主动链轮对应的被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对应的被动链轮之间设置有链条。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伺服电机上设置有伺服电机制动器,所述箱体中设置有与伺服电机和伺服电机制动器线性连接的控制箱。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的位置高度低于第二转轴的位置高度,所述立架上设置有位于第二转轴下方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光伏发电固定板上方,所述第一光伏发电翻板向内翻转而与限位块接触进行限位,所述第二光伏发电翻板向内翻转而位于第一光伏发电翻板的上方。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伏发电翻板、第二光伏发电翻板和光伏发电固定板分别包括基板、导轨和光伏组件,所述导轨间隔设置在基板上,所述光伏组件分别设置在导轨上进行固定。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伏发电翻板和第二光伏发电翻板向外翻转后,采用支撑调节装置与地面连接固定。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调节装置分别包括上螺杆、下螺杆和螺纹套,所述下螺杆固定在地面上,所述上螺杆与下螺杆同心且顶部与对应的第一光伏发电翻板或者第二光伏发电翻板铰接,所述螺纹套设置在上螺杆和下螺杆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指出的一种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基于标准集装箱结构进行改造,成本低,运输灵活,而且第一光伏发电翻板和第二光伏发电翻板可以展开并调节角度,扩大受光面积,对光照角度的适应性好,发电效率高,提升了单位时间的储能量和太阳能利用效率,而且收纳方便,抗风雨的效果好,方便对外放电而为各种设备进行充电或者使用,特别是联网或者外接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大大提升了电动汽车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2中第一光伏发电翻板和第二光伏发电翻板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包括:箱体2、第一光伏发电翻板8、第二光伏发电翻板9和光伏发电固定板10,采用标准集装箱结构改装成箱体2,可以采用废旧集装箱改造,成本低,所述箱体2两端对称设置有立柱3,立柱3在标准集装箱中是可以折叠的,方便运输,这里需要焊接或者螺栓锁定,保持竖直。把光伏发电固定板10倾斜设置在箱体2内,在箱体2内设置位于光伏发电固定板10两侧上方的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位于箱体2前端的立柱后方的立架7,所述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分别设置在立架7与箱体2尾端的立柱之间。标准箱体2长达6米甚至以上,第一光伏发电翻板8、第二光伏发电翻板9不能太长而导致自重过大问题,因此特别设置了立架7,缩短第一光伏发电翻板8和第二光伏发电翻板9的总长,比较自重过大而变形的问题。所述第一光伏发电翻板8设置在第一转轴11上,所述第二光伏发电翻板9设置在第二转轴上,方便了第一光伏发电翻板8和第二光伏发电翻板9的翻转和收纳。所述箱体2内设置有储能电源4,所述储能电源4与光伏发电固定板10、第一光伏发电翻板8和第二光伏发电翻板9线性连接而进行电力的获取与存储。所述储能电源4包括蓄电池及对应的控制器,控制器采用太阳能逆控一体机,进行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太阳能逆控一体机可以外接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扩大电动汽车的使用范围。所述立架上设置有与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一一对应的伺服电机14,所述伺服电机14上分别设置有主动链轮18,所述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端部设置有与主动链轮18对应的被动链轮16,所述主动链轮18与对应的被动链轮16之间设置有链条17,驱动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的旋转,还可以在伺服电机14上加装减速器,减速增扭后再进行主动链轮18的驱动。所述伺服电机14上设置有伺服电机制动器15,进行伺服电机14的制动而提升伺服电机14的旋转精度和悬停稳定性。所述箱体2中设置有与伺服电机和伺服电机制动器线性连接的控制箱1。控制箱1内包括多个控制开关,采用蓄电池或者外部电源供电,蓄电池内出厂存有部分电量,方便了伺服电机14的用电。所述第一转轴11的位置高度低于第二转轴12的位置高度,收纳后第一光伏发电翻板8位于第二光伏发电翻板9的下方,进行叠加,以扩大展开后的受光面积。所述立架7上设置有位于第二转轴12下方的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位于光伏发电固定板10上方,所述第一光伏发电翻板8向内翻转而与限位块13接触进行限位,保持第一光伏发电翻板8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第二光伏发电翻板9向内翻转而位于第一光伏发电翻板8的上方,收纳方便。所述第一光伏发电翻板8、第二光伏发电翻板9和光伏发电固定板10分别包括基板6、导轨20和光伏组件19,所述导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第一光伏发电翻板、第二光伏发电翻板和光伏发电固定板,所述光伏发电固定板倾斜设置在箱体内,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位于光伏发电固定板两侧上方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光伏发电翻板设置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光伏发电翻板设置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与光伏发电固定板、第一光伏发电翻板和第二光伏发电翻板线性连接而进行电力的获取与存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第一光伏发电翻板、第二光伏发电翻板和光伏发电固定板,所述光伏发电固定板倾斜设置在箱体内,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位于光伏发电固定板两侧上方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光伏发电翻板设置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光伏发电翻板设置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与光伏发电固定板、第一光伏发电翻板和第二光伏发电翻板线性连接而进行电力的获取与存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标准集装箱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包括蓄电池及对应的控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两端对称设置有立柱,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位于箱体前端的立柱后方的立架,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设置在立架与箱体尾端的立柱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箱式光伏储能充电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上设置有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一一对应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上分别设置有主动链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端部设置有与主动链轮对应的被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对应的被动链轮之间设置有链条。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望宏苏亮季军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沪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