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环保型低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6180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环保型低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包括复合电缆本体,所述复合电缆本体包括外护套、铠装层、屏蔽层、第一加强层、第一填充层、第一支撑杆、电缆线芯、绝缘层、第二填充层、第二支撑杆、填充线缆,复合电缆本体同时具有无卤、低烟、高阻燃等特性,达到了安全、绿色环保的设计要求,第二支撑杆呈伞状设置,第二支撑杆通过铠装层、第一支撑杆的配合对复合电缆本体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使外部重力不会压迫电缆线芯、填充线缆,且每一组电缆线芯、填充线缆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不会产生位移和摩擦,延长了电缆线芯、填充线缆的使用寿命,保证复合电缆本体使用时不会轻易损坏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环保型低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安全环保型低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1832年,沙俄退伍军官许林格将电报线路埋在地下,六根导线之间彼此用橡胶绝缘后同放在玻璃管内,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地下电缆。申请号为CN201520644256.6的一种安全环保型低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一种安全环保型低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包括电力线芯导体、电力线芯绝缘层、控制线芯导体、控制线芯绝缘层、控制单元金属屏蔽层、控制单元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带、无卤低烟阻燃隔氧层、同心导体和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金属屏蔽层由铜丝编织屏蔽和一层铜塑带重叠绕包在控制单元成缆线芯聚酯包带的外面,外面挤包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后放置在电缆中心。电力线芯导体采用瓦形结构;同心导体由一层多根软铜丝疏绕在无卤低烟阻燃隔氧层的外面,作为三相五线制的保护线芯,既能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环保型低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包括复合电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电缆本体包括外护套(1)、铠装层(2)、屏蔽层(3)、第一加强层(4)、第一填充层(5)、第一支撑杆(6)、电缆线芯(7)、绝缘层(8)、第二填充层(9)、第二支撑杆(10)、填充线缆(11),所述外护套(1)包裹于铠装层(2)的外部,所述铠装层(2)设置于屏蔽层(3)的外部,所述屏蔽层(3)包裹于第一加强层(4)的外部,所述第一填充层(5)填充于第一加强层(4)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撑杆(10)呈伞状设置,且其一端连接至铠装层(2),所述第一支撑杆(6)设置于第一填充层(5)、第二填充层(9)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环保型低压电力控制复合电缆,包括复合电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电缆本体包括外护套(1)、铠装层(2)、屏蔽层(3)、第一加强层(4)、第一填充层(5)、第一支撑杆(6)、电缆线芯(7)、绝缘层(8)、第二填充层(9)、第二支撑杆(10)、填充线缆(11),所述外护套(1)包裹于铠装层(2)的外部,所述铠装层(2)设置于屏蔽层(3)的外部,所述屏蔽层(3)包裹于第一加强层(4)的外部,所述第一填充层(5)填充于第一加强层(4)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撑杆(10)呈伞状设置,且其一端连接至铠装层(2),所述第一支撑杆(6)设置于第一填充层(5)、第二填充层(9)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侧的第二支撑杆(10)上,所述填充线缆(11)位于第一填充层(5)中,所述绝缘层(8)包裹于电缆线芯(7)的外部,所述绝缘层(8)位于第二填充层(9)中,所述第二支撑杆(10)位于绝缘层(8)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扬子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