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5636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包括选粉壳体、下壳体、进料口、中壳体、笼形转子以及内锥体,所述选粉壳体安置于中壳体上,所述进料口插装于选粉壳体与中壳体之间,所述笼形转子插装于第二导风叶片内,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研磨单元,所述下壳体外部安装有第二研磨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为了降低立磨压差,需要解决内部浓度太高的问题,现设计一种粗粉预分离装置,将我们不需要进入选粉机的较粗的颗粒预先分离出来,落入到磨盘上,只将我们所需要的细粉被气流带至选粉机处进行分选,从而解决内部浓度太高的问题,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磨
,特别是一种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立磨是利用料层粉磨原理进行粉磨物料的一种研磨机械,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水泥、煤炭、电力等行业。它是一种全风扫式磨机,通过磨辊与磨盘的相对运动将物料粉碎,并靠热风将磨细的物料烘干、带起、由分级装置在磨内分级,粗粉落入磨盘重新被粉碎;成品利用气流送出磨外由收尘器收集。具体过程:入磨物料经过挤压,在离心力作用下从磨盘运动到边缘,沉落到喷口环处,靠该处的高速旋流风吹起,吹散,金属、重矿石及较大颗粒物料将沉降到喷口环下排出。细粉带到立磨上部,经分离器分选,成品随同气体进入收尘器收集起来,而在物料从下往上运动过程中,那些粗颗粒则被抛起,部分大颗粒由于自身重力较大,其逐渐失去依托而沉降到磨盘上,靠离心力进入新一轮的循环。由此,物料经多次循环,颗粒与气体之间传热使水分蒸发。立磨在生产中由于存在大量的内循环,导致其内部粉尘浓度太高,因而会导致往上运动的气流阻力较大,立磨压差普遍较高,一般在6000-10000Pa之间,这么大的阻力,需要消耗大量的能耗,直接增加了能耗的上升,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包括选粉壳体、中壳体、下壳体、进料口、笼形转子以及内锥体,所述选粉壳体安置于中壳体上,所述进料口插装于选粉壳体与中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导风叶片安置于选粉壳体内部,所述笼形转子插装于第二导风叶片内,所述下锥体安置于选粉壳体的下部且与进料口相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研磨单元,所述下壳体外部安装有第二研磨单元;所述第一研磨单元,其包括:第一研磨结构以及导流结构;所述第一研磨结构插装于下壳体的内下部,所述导流结构安置于下壳体与第一研磨结构之间且与下壳体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研磨结构,其包括:减速机以及磨盘;所述减速机插装于下壳体的内部,所述磨盘安置于减速机上且位于下壳体内;所述导流结构,其包括:喷口环以及挡风环;所述喷口环安置于磨盘与下壳体的内环面之间且与下壳体相连接,所述挡风环安置于喷口环上;所述第二研磨单元,其包括:多组结构相同的第二研磨结构以及挡板结构;多组所述第二研磨结构安置于下壳体的四周,所述挡板结构安置于中壳体的内环面上且位于挡风环上;所述第二研磨结构,其包括:基础支座、支架、磨辊轴总成以及磨辊;所述基础支座安置于下壳体的外侧,所述支架安置于基础支座上,所述磨辊轴总成安置于支架上,所述磨辊安置于磨辊轴总成的磨辊轴上且与磨盘相接近;所述挡板结构,其包括:第一挡料环板,第二挡料环板,第三挡料环板以及第四挡料环板;所述第一挡料环板安置于挡风环上且与中壳体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二挡料环板安置于第一挡料环板上且与下壳体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三挡料环板安置于第二挡料环板上且与下壳体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四挡料环板安置于第三挡料环板上且与下壳体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挡料环板和第三挡料环板与中壳体的内环面之间夹角为110°到160°,所述第二挡料环板和第四挡料环板与下壳体的内环面之间夹角为30°到60°。所述喷口环的内环面上安装有若干结构相同的第一导风叶片;该第一导风叶片用于给气流导向和均布。所述选粉壳体内插装有多组结构相同的第二导风叶片;该第二导风叶片用于气流的导向和均布。所述磨盘的下部安装有多对结构相同的刮板;该刮板用于刮出大块的物料。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为了降低立磨压差,需要解决内部粉尘浓度太高的问题,根据此技术难点,现设计一种粗粉预分离装置,将我们不需要进入选粉机的较粗的颗粒预先分离出来,落入到磨盘上,只将我们所需要的细粉被气流带至选粉机处进行分选,从而解决内部浓度太高的问题,降低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所述一种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所述一种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1所述一种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的俯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选粉壳体;2、下壳体;3、进料口;4、中壳体;5、笼形转子;6、内锥体;7、减速机;8、磨盘;9、喷口环;10、挡风环;11、基础支座;12、支架;13、磨辊轴总成;14、磨辊;15、第一挡料环板;16、第二挡料环板;17、第三挡料环板;18、第四挡料环板;19、第一导风叶片;20、刮板;21、第二导风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包括选粉壳体1、下壳体2、进料口3、中壳体4、笼形转子5以及内锥体6,所述选粉壳体1安置于中壳体4上,所述进料口3插装于选粉壳体1与中壳体4之间,所述第二导风叶片21安置于选粉壳体1内,所述笼形转子5插装于第二导风叶片21内,所述下锥体安置于选粉壳体1的下部且与进料口3相连接,所述下壳体2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研磨单元,所述下壳体2外部安装有第二研磨单元;所述第一研磨单元,其包括:第一研磨结构以及导流结构;所述第一研磨结构插装于下壳体2的内下部,所述导流结构安置于下壳体2与第一研磨结构之间且与下壳体2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研磨结构,其包括:减速机7以及磨盘8;所述减速机7安装于下壳体2的内部,所述磨盘8安置于减速机7上且位于下壳体2内;所述导流结构,其包括:喷口环9以及挡风环10;所述喷口环9安置于磨盘8与下壳体2的内环面之间且与下壳体2相连接,所述挡风环10安置于喷口环9上;所述第二研磨单元,其包括:多组结构相同的第二研磨结构以及挡板结构;多组所述第二研磨结构安置于下壳体2的四周,所述挡板结构安置于中壳体的内环面上且位于挡风环10上;所述第二研磨结构,其包括:基础支座11、支架12、磨辊轴总成13以及磨辊14;所述基础支座11安置于下壳体2的外侧,所述支架12安置于基础支座11上,所述磨辊轴总成13安置于支架12上,所述磨辊14安置于磨辊轴总成13的磨辊轴上且与磨盘8相接近;所述挡板结构,其包括:第一挡料环板15,第二挡料环板16,第三挡料环板17以及第四挡料环板18;所述第一挡料环板15安置于挡风环10上且与中壳体4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二挡料环板16安置于第一挡料环板15上且与中壳体4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三挡料环板17安置于第二挡料环板16上且与中壳体4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四挡料环板18安置于第三挡料环板17上且与中壳体4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挡料环板15和第三挡料环板17与中壳体4的内环面之间夹角为110°到160°,所述第二挡料环板16和第四挡料环板18与中壳体4的内环面之间夹角为30°到60°,所述喷口环9的内环面上安装有若干结构相同的第一导风叶片19;该第一导风叶片19用于给气流导向和均布,所述选粉壳体1内侧插装有多组结构相同的第二导风叶片21;该第二导风叶片21用于气流的导向和均布,所述磨盘8的下部安装有多对结构相同的刮板20;该刮板20用于刮出大块的物料。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包括选粉壳体1、下壳体2、进料口3、中壳体4、笼形转子5以及内锥体6,其特征在于,选粉壳体1安置于中壳体4上,进料口3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包括选粉壳体(1)、下壳体(2)、进料口(3)、中壳体(4)、笼形转子(5)以及内锥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选粉壳体(1)安置于中壳体(4)上,所述进料口(3)插装于选粉壳体(1)与中壳体(4)之间,所述笼形转子(5)插装于第二导风叶片(21)内,所述下锥体安置于选粉壳体(1)的下部且与进料口(3)相连接,所述下壳体(2)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研磨单元,所述下壳体(2)外部安装有第二研磨单元;所述第一研磨单元,其包括:第一研磨结构以及导流结构;所述第一研磨结构插装于下壳体(2)的内下部,所述导流结构安置于下壳体(2)与第一研磨结构之间且与中壳体(4)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研磨结构,其包括:减速机(7)以及磨盘(8);所述减速机(7)安装于下壳体(2)的内部,所述磨盘(8)安置于减速机(7)上且位于下壳体(2)内;所述导流结构,其包括:喷口环(9)以及挡风环(10);所述喷口环(9)安置于磨盘(8)与下壳体(2)的内环面之间且与下壳体(2)相连接,所述挡风环(10)安置于喷口环(9)上;所述第二研磨单元,其包括:多组结构相同的第二研磨结构以及挡板结构;多组所述第二研磨结构安置于下壳体(2)的外侧处,所述挡板结构安置于机壳的内环面上且位于挡风环(10)上;所述第二研磨装置,其包括:基础支座(11)、支架(12)、磨辊轴总成(13)以及磨辊(14);所述基础支座(11)安置于下壳体(2)的外侧,所述支架(12)安置于基础支座(11)上,所述磨辊轴总成(13)安置于支架(12)上,所述磨辊(14)安置于磨辊轴总成(13)的磨辊轴上且与磨盘(8)相接近;所述挡板结构,其包括:第一挡料环板(15),第二挡料环板(16),第三挡料环板(17)以及第四挡料环板(18);所述第一挡料环板(15)安置于挡风环(10)上且与下壳体(2)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二挡料环板(16)安置于第一挡料环板(15)上且与下壳体(2)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三挡料环板(17)安置于第二挡料环板(16)上且与下壳体(2)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四挡料环板(18)安置于第三挡料环板(17)上且与下壳体(2)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挡料环板(15)和第三挡料环板(17)与下壳体(2)的内环面之间夹角为120°到150°,所述第二挡料环板(16)和第四挡料环板(18)与下壳体(2)的内环面之间夹角为30°到6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磨用粗粉预分离装置,包括选粉壳体(1)、下壳体(2)、进料口(3)、中壳体(4)、笼形转子(5)以及内锥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选粉壳体(1)安置于中壳体(4)上,所述进料口(3)插装于选粉壳体(1)与中壳体(4)之间,所述笼形转子(5)插装于第二导风叶片(21)内,所述下锥体安置于选粉壳体(1)的下部且与进料口(3)相连接,所述下壳体(2)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研磨单元,所述下壳体(2)外部安装有第二研磨单元;所述第一研磨单元,其包括:第一研磨结构以及导流结构;所述第一研磨结构插装于下壳体(2)的内下部,所述导流结构安置于下壳体(2)与第一研磨结构之间且与中壳体(4)的内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研磨结构,其包括:减速机(7)以及磨盘(8);所述减速机(7)安装于下壳体(2)的内部,所述磨盘(8)安置于减速机(7)上且位于下壳体(2)内;所述导流结构,其包括:喷口环(9)以及挡风环(10);所述喷口环(9)安置于磨盘(8)与下壳体(2)的内环面之间且与下壳体(2)相连接,所述挡风环(10)安置于喷口环(9)上;所述第二研磨单元,其包括:多组结构相同的第二研磨结构以及挡板结构;多组所述第二研磨结构安置于下壳体(2)的外侧处,所述挡板结构安置于机壳的内环面上且位于挡风环(10)上;所述第二研磨装置,其包括:基础支座(11)、支架(12)、磨辊轴总成(13)以及磨辊(14);所述基础支座(11)安置于下壳体(2)的外侧,所述支架(12)安置于基础支座(11)上,所述磨辊轴总成(13)安置于支架(12)上,所述磨辊(14)安置于磨辊轴总成(13)的磨辊轴上且与磨盘(8)相接近;所述挡板结构,其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材粉体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