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393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炒当归、赤芍、桃仁、生地、黄芪、生蒲黄、五灵脂、乌药、小茴香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应用。经临床验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多项生理指标,缓解痛经,中腰骶酸痛、经前乳胀、情志抑郁、经行呕恶、经行便溏、畏寒肢冷等15项中医症状均有所好转,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对卵巢囊肿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出各原料药及配比,采用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实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目的,患者接受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的疑难疾病和慢性疾病,是指有活动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子宫内壁以外的部位,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发病部位以卵巢、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窝为多见,其他如阴道、宫颈、阴道直肠隔、输卵管、外阴、鼠蹊部、脐部、剖宫产腹部切口、侧切伤口、甚至在肺、脑膜等处出现异位病灶。影响了10%~15%生育期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且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具侵袭性和复杂性,主要临床特征是慢性盆腔疼痛、性交痛和不孕。EMs虽为良性疾病,但具有良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向恶性肿瘤转化的恶性变倾向。目前,EMs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按照经血逆流的理论,在异位病灶的形成过程中,异位子宫内膜必须要经过“黏附-侵袭-血管形成”3个过程,其中血管形成是其种植后生长的必要条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关键的血管形成刺激因子,异位内膜的种植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生长,与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基因和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并通过与VEGF的相互作用参与血管形成。EMs的西医治疗战略是卵巢抑制,目前除根治性手术外,尚无一种理想的根治方法,无论是药物治疗抑或保守性手术均有相当高的复发率和副作用。中药作用于EMs的临床疗效得到广泛认同,其最大优势是对卵巢功能无抑制作用。近几年来,许多中医妇科学者根据本病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特点参诸历代中医文献有关痛经、瘕、不孕等论述,提出对本病的认识并在治疗方法上做了深入有益的研究。普遍认为瘀血阻滞是EMs的主要病机。可表现为气滞血、阏寒凝血、阏热郁血、阏气虚血阏等不同证型。在治疗上以活血化阏基本治法,依据辨证的不同,分别提出活血化、阏温经法、阏清热化、阏化阏通脉、补肾化、阏疏肝活血、益气活血等法。中国专利文献201310734411.9公开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的原料药及重量份为:姜2-10克,川芎2-10克,当归5-15克,赤芍5-15克,蒲黄5-15克,五灵脂5-15克,桃仁2-10克,丹参2-10克,莪术2-10克,三棱2-10克,皂角刺2-10克,没药5-15克,香附2-10克;该专利技术的诸药配伍,相得益彰,具有活血化淤,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凉血消肿,除烦安神,润肠通便等功效,通过口服中药调节内理,扶正固本,调节内分泌紊乱,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恢复动态平衡,有效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无副作用,经济实惠,可自行制作。中国专利文献200710099230.8公开了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的中药,它是以乌药、当归、莪术和香附等10多味中草药为原料,具有理气活血,化瘀助孕的功效;该专利技术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该专利技术法人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的中药制剂,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但是关于本专利技术所述中药组合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用途。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炒当归9-15份、赤芍6-12份、桃仁6-12份、生地9-15份、黄芪9-15份、生蒲黄17-23份、五灵脂7-13份、乌药6-12份、小茴香1-5份。优选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炒当归11-13份、赤芍8-10份、桃仁8-10份、生地11-13份、黄芪11-13份、生蒲黄19-21份、五灵脂9-11份、乌药8-10份、小茴香2-4份。优选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炒当归12份、赤芍9份、桃仁9份、生地12份、黄芪12份、生蒲黄20份、五灵脂10份、乌药9份、小茴香3份。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如上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的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常规的辅料,包括:稀释剂、赋形剂和水等,填充剂如淀粉、蔗糖,乳糖、微晶纤维素等;粘合剂如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润湿剂如甘油;崩解剂如羧甲基淀粉钠、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琼脂、碳酸钙和碳酸氢钠;吸收促进剂如季铵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吸附载体如高龄土和皂粘土;润滑剂如滑石粉、硬脂酸钙和镁、微粉硅胶和聚乙二醇等。优选地,所述的药物为口服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汤剂、合剂、丸剂、口服液或糖浆剂。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1、经临床验证,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多项生理指标,缓解痛经,中腰骶酸痛、经前乳胀、情志抑郁、经行呕恶、经行便溏、畏寒肢冷等15项中医症状均有所好转,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对卵巢囊肿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大鼠实验证实,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可抑制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减少大鼠异位内膜的体积,降低大鼠VEGF、TNF-α的水平,从而影响异位内膜周围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使其萎缩。3、本专利技术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出各原料药及配比,采用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实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目的,患者接受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分布图。图2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性生活分布图。图3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血型分布图。图4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图。图5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痛经VAS评分比较。图6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比较。图7是治疗组治疗前后SF-36各维度积分图。图8是对照组治疗前后SF-36各维度积分图。图9治疗组EHP-30核心量表各维度积分图。图10对照组EHP-30核心量表各维度积分图。图11治疗组EHP-30组合量表各维度积分图。图12对照组EHP-30组合量表各维度积分图。图13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痛经疗效比例图。图14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一)炒当归12份、赤芍9份、桃仁9份、生地12份、黄芪12份、生蒲黄20份、五灵脂10份、乌药9份、小茴香3份,按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2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二)炒当归9份、赤芍6份、桃仁6份、生地12份、黄芪12份、生蒲黄20份、五灵脂13份、乌药12份、小茴香5份,按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3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三)炒当归12份、赤芍9份、桃仁9份、生地15份、黄芪15份、生蒲黄23份、五灵脂7份、乌药6份、小茴香1份,按常规方法煎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炒当归9‑15份、赤芍6‑12份、桃仁6‑12份、生地9‑15份、黄芪9‑15份、生蒲黄17‑23份、五灵脂7‑13份、乌药6‑12份、小茴香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炒当归9-15份、赤芍6-12份、桃仁6-12份、生地9-15份、黄芪9-15份、生蒲黄17-23份、五灵脂7-13份、乌药6-12份、小茴香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炒当归11-13份、赤芍8-10份、桃仁8-10份、生地11-13份、黄芪11-13份、生蒲黄19-21份、五灵脂9-11份、乌药8-10份、小茴香2-4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婷孙兆贵曹阳庄梦斐姜春雷田露露唐丹艺夏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