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容器及在培养容器之间转移培养生物的系统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500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培养容器,其包括:一管体,于其相对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及一盖子,可安装于该管体的该第一开口,且可自该管体的该第一开口移除,其中,该盖子包含一容置部以容置供标的生物消化的物质,该容置部在该盖子安装于该管体的该第一开口时为容纳于该管体内。另外,移转培养标的生物的方法及系统系包含在两个培养容器之间交换盖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培养容器及在培养容器之间转移培养生物的系统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关于培养容器、及在培养容器之间转移培养生物的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果蝇属(Drosophilaspecies)如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亦已知为果蝇(fruitflies))系被密集用于基因研究中,并为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习知模式生物。果蝇培养通常系于小管或瓶子中进行。为了长时间维持果蝇原种,培养的果蝇必须周期性地转移至新的小管或瓶子中。此转移程序在涉及数千原种的大规模培养时相当具有挑战性,其中,于各个小管或瓶子中的该培养生物必须转移至新的、干净的小瓶或瓶子中,且不可引入可能改变该培养原种的污染物。一些既有设备可利用机器手臂以加速转移。例如,为了由一培养管将果蝇培养株(cultureoffruitfries)转移至新的培养管,该转移程序包含迷昏果蝇、打开两个培养管、以机器手臂将该两个培养管对位以使它们对应的开口彼此紧密接触、以及将该果蝇由目前的培养管转移至新的培养管。此方法相当耗时且需要精密控制,例如培养管必须适当对位,如此果蝇的转移才不会引入污染物、或果蝇才不会掉落在培养管外,而污染后续加工处理的培养管。因此,可以更有效率方式达成转移、并解决或改善至少上述议题的设计,仍有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培养容器、及在多个培养容器之间转移培养生物的系统及方法。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培养容器,其包括:一管体,于其相对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及一盖子,可安装于该管体的该第一开口,且可自该管体的该第一开口移除,其中,该盖子包含一容置部以容置供标的生物消化的物质,该容置部在该盖子安装于该管体的该第一开口时为容纳于该管体内。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转移系统,其包括:一第一传送系统,用以沿第一路径运送至少第一培养容器,其中,该第一培养容器包含一个具有至少一开口的第一管体,该第一管体的开口由一个可移除的第一盖子封闭,该第一盖子包含第一容置部以容置供标的生物消化的物质,该第一容置部在该第一盖子安装于该第一管体时为容纳于该第一管体内;一第二传送系统,用以沿第二路径运送至少第二培养容器,其中,该第二培养容器包含一个具有至少一开口的第二管体,该第二管体的开口由一个可移除的第二盖子封闭,该第二盖子包含第二容置部以容置供标的生物消化的物质,该第二容置部在该第二盖子安装于该第二管体时为容纳于该第二管体内;以及一交换单元,设置于该第一传送系统和该第二传送系统之间,该交换单元可在该第一培养容器和该第二培养容器之间交换该第一盖子和第二盖子,使该第一盖子安装至该第二管体,而该第二盖子安装至该第一管体。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转移方法,其包括:提供一第一培养容器,其中有一标的生物,该第一培养容器包含一第一管体、一第一盖子及一第一透气性拴塞,该第一管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具有两个开口,该第一盖子和该第一透气性拴塞分别封闭该第一管体的该两个开口,该第一盖子包含一第一容置部,该第一容置部为容纳于该第一管体内并具有供该标的生物消化的物质及该标的生物的新子代;提供一个干净的第二培养容器,其中,该第二培养容器包含一第二管体、一第二盖子及一第二透气性拴塞,该第二管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具有两个开口,该第二盖子和该第二透气性拴塞分别封闭该第二管体的该两个开口,该第二盖子包含一第二容置部,该第二容置部为容纳于该第二管体内并具有供该标的生物消化的物质;及于该第一培养容器和该第二培养容器之间交换该第一盖子和该第二盖子,使该第一盖子安装至该第二管体,而该第二盖子安装至该第一管体。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培养容器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培养容器的分解图。图3绘示图1的培养容器中所设有的盖子的侧视图。图4绘示培养容器的另一结构的示意图。图5绘示培养容器的另一不同结构的侧视图。图6绘示图1的培养容器用以培养并维持标的生物的应用示意图。图7绘示培养容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绘示图7的培养容器用以培养并维持标的生物的应用示意图。图9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能够在多个培养容器之间转移培养标的生物的自动化转移系统的简易示意图。图10A和图10B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初始提供予转移系统的含有标的生物的培养容器和干净的培养容器的示意图,其中培养容器为类似于图1所示的结构。图11A和图11B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初始提供予转移系统的含有标的生物的培养容器和干净的培养容器的示意图,其中培养容器为类似于图7所示的结构。图12绘示图9的转移系统在其第一传送系统中所设有的旋转平台的立体图。图13绘示图9的转移系统中所设有的接收盘的立体图。图14绘示图9的转移系统在其第二传送系统中所设有的旋转平台的立体图。图15绘示图9的转移系统中所设有的另一接收盘的立体图。图16绘示图9的转移系统中所设有的麻醉单元的一例示结构的立体图。图17绘示图9的转移系统中的麻醉单元的另一例示结构的立体图。图18绘示图9的转移系统中所设有的交换单元的一例示结构的立体图。图19绘示图9的转移系统中所设有的密封单元的一例示结构的示意图。图20绘示图9的转移系统中所设有的列印单元的立体图。图21为自动化转移系统的方法步骤的流程图。图22A和图22B分别绘示由图10A和图10B所示的初始培养容器经转移后所得到的两个培养容器的示意图。图23A和图23B分别绘示由图11A及图11B所示的初始培养容器经转移后所得到的两个培养容器的示意图。图24A和图24B分别绘示图22A和图22B的培养容器在其盖子上附着有密封膜的示意图。图25绘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能够在多个培养容器之间转移培养标的生物的自动化转移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26绘示图25的转移系统中所设有的交换单元的一例示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的实施例提供培养容器,及能够快速移转培养容器中所生长的标的生物的系统及方法。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培养容器100的侧视图,图2绘示培养容器100的分解图,而图3绘示培养容器100的盖子104的侧视图。参照图1-3,培养容器100可用以培养并维持标的生物的族群。可于培养容器100中生长并维持的生物例如包含,但非限于,果蝇属例如果蝇、或任何其他可作为实验模式的昆虫。培养容器100可包含一管体102及可移除的盖子104。管体102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管体102的形状例如可包含,但非限于,大致为圆柱形(如图所示)、截锥形、棱柱形等。管体102具有中空内部,及分别位于管体102相对两端的两个开口103、105,其与管体102的中空内部相连。为了方便观察封于培养容器100中的标的生物,管体102可由透明材料所制,例如透明玻璃或塑胶。盖子104可安装于管体102的开口103、或自管体102的开口103移除。盖子104可包含一容置部106及一通孔108。容置部106可被配置于盖子104上面向管体102的内侧,且可设计为能够容置供标的生物消化的物质,例如营养物质、药物等。依据一实施例,容置部106可包含一基底表面110及一周围壁112,基底表面110及周围壁112相连接以至少部分定义一凹处114,其中适于容置可消化的物质。当盖子104安装至管体102上并封闭管体102的开口103时,容置部106为容纳于管体102内,且周围壁112自基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养容器,包括:一管体,于其相对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及一盖子,可安装于该管体的该第一开口,且可自该管体的该第一开口移除,其中,该盖子包含一容置部以容置供标的生物消化的物质,该容置部在该盖子安装于该管体的该第一开口时为容纳于该管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22 US 62/509,719;2017.08.31 US 15/692,5201.一种培养容器,包括:一管体,于其相对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及一盖子,可安装于该管体的该第一开口,且可自该管体的该第一开口移除,其中,该盖子包含一容置部以容置供标的生物消化的物质,该容置部在该盖子安装于该管体的该第一开口时为容纳于该管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容器,其中,该容置部包含一基底表面及一周围壁,该基底表面和该周围壁彼此连接以至少部分定义一凹处,其适于容置可被标的生物消化的物质,其中,当该盖子安装于该管体的该第一开口时,该周围壁为自该基底表面朝向该管体的该第二开口突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容器,其中,该盖子还包含一抓握部,当该盖子安装于该管体时,该抓握部为自该管体的外侧表面侧向地突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容器,还包括一透气性拴塞,其可移离地安装并封闭该管体的该第二开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容器,其中,该管体具有一内凸缘,该透气性拴塞封闭该管体的该第二开口时可与该内凸缘相接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容器,其中,该盖子还包含一颈部,其周围表面设有多个凸肋,该盖子可部分插入该管体,使该多个凸肋接触该第一开口的周缘,且该颈部至少部分暴露于该管体的外侧,其中,该多个凸肋与该第一开口的周缘间的接触使该盖子停止于封闭该第一开口的位置。7.一种转移系统,包括:一第一传送系统,用以沿第一路径运送至少第一培养容器,其中,该第一培养容器包含一个具有至少一开口的第一管体,该第一管体的开口由一个可移除的第一盖子封闭,该第一盖子包含第一容置部以容置供标的生物消化的物质,该第一容置部在该第一盖子安装于该第一管体时为容纳于该第一管体内;一第二传送系统,用以沿第二路径运送至少第二培养容器,其中,该第二培养容器包含一个具有至少一开口的第二管体,该第二管体的开口由一个可移除的第二盖子封闭,该第二盖子包含第二容置部以容置供标的生物消化的物质,该第二容置部在该第二盖子安装于该第二管体时为容纳于该第二管体内;以及一交换单元,设置于该第一传送系统和该第二传送系统之间,该交换单元可在该第一培养容器和该第二培养容器之间交换该第一盖子和第二盖子,使该第一盖子安装至该第二管体,而该第二盖子安装至该第一管体。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移系统,其中,该交换单元是在该第一管体和该第二管体维持于静态下移动该第一盖子和该第二盖子、或在该第一盖子和该第二盖子维持于静态下移动该第一管体和该第二管体,以便交换该第一盖子和该第二盖子相对于该第一管体和该第二管体的位置。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移系统,其中,该交换单元包括一旋转部,其可交换该第一盖子和该第二盖子相对于该第一管体和该第二管体的位置。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移系统,其中,该交换单元还包括两个手臂,该两个手臂在该旋转部的枢转轴线的直径两端处连接至该旋转部,该两个手臂中的每一者可于管体分离或安装盖子,且该旋转部和该两个手臂可在该第一管体和该第二管体维持于静态下旋转以移动该第一盖子和该第二盖子。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移系统,其中,该两个手臂中的每一者可在盖子上所设有的抓握部处抓住盖子。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移系统,其中,该交换单元还包括两个延伸于该旋转部上方的手臂,该两个手臂中的每一者可于管体分离或安装盖子,且该旋转部可在该两个手臂维持该第一盖子和该第二盖子于静态下旋转以移动该第一管体和该第二管体。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移系统,还包括一麻醉单元,其设置于该第一传送系统的邻近处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家纲
申请(专利权)人:丰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