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无线末端控制的水肥一体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4987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无线末端控制的水肥一体机系统,包括水池、增压泵、施肥泵、肥料箱、干管流量计、干管压力传感器、电动调节阀、N个无线控制分站、支路流量计、支路压力传感器、干路管线、N个支路管线、主控制系统,N为正整数,增压泵的入水口与水池相连通,增压泵的出水口与干路管线的一端相连通,施肥泵的出口和入口均接入到干路管线中,干管流量计和干管压力传感器均位于干路管线中,施肥泵的入口与肥料箱相连通,N个支路管线的一端均与干路管线的另一端相连通,每个支路管线上均设置有均与无线控制分站电连接的电动调节阀、支路流量计和支路压力传感器。与现有水肥一体机末端控制技术相比,具有无需长距离铺设电缆,自供电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无线末端控制的水肥一体机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滴灌
,涉及一种采用无线末端控制的水肥一体机系统。技术背景滴灌技术是起源于缺水的地域,但是现在并不仅仅是因为缺水而用到滴灌。滴灌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需水特点自动定时定量控制水的流量大小快慢,并且结合水溶肥,做到水肥一体化的灌溉需求。另外用滴灌长出来的作物,比一般人工浇水施肥的作物质量高出很多。滴灌技术目前已经朝着科技化,自动化发展。随着滴灌技术大面积地使用,信号电缆及动力电缆的长距离铺设影响着输水末端自动化控制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采用无线末端控制的水肥一体机系统,具有无需长距离铺设电缆,自供电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用无线末端控制的水肥一体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增压泵、施肥泵、肥料箱、干管流量计、干管压力传感器、电动调节阀、N个无线控制分站、支路流量计、支路压力传感器、干路管线、N个支路管线、主控制系统,N为正整数,增压泵的入水口与水池相连通,增压泵的出水口与干路管线的一端相连通,施肥泵的出口和入口均接入到干路管线中,干管流量计和干管压力传感器均位于干路管线中且位于施肥泵的出口和入口之后,施肥泵的入口与肥料箱相连通,N个支路管线的一端均与干路管线的另一端相连通,每个支路管线上均设置有电动调节阀、支路流量计和支路压力传感器,每个支路管线配一个无线控制分站,电动调节阀、支路流量计和支路压力传感器均与无线控制分站电连接,增压泵、施肥泵、干管流量计和干管压力传感器均与主控制系统电连接,主控制系统还接收和发送指令给无线控制分站。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泵、施肥泵、肥料箱、干管流量计、干管压力传感器及主控制系统均设置在泵房内部。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控制分站包括天线、太阳能电板、分站控制系统,无线控制分站通过太阳能电板供电、并通过天线与主控制系统进行无线通讯,无线控制分站采集支路流量计和支路压力传感器的数据信息,主控制系统根据无线控制分站采集的数据信息,无线控制每个支路管线上的电动调节阀门。进一步的,所述分站控制系统上还连有液晶面板、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和土壤湿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电板通过立杆固定在支路管线附近。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控制分站通过立杆固定在支路管线附近。与现有的水肥一体机系统相比,本专利技术水肥一体机系统的输水末端采用太阳能电板供电,通过无线控制分站实现数据传输,解决了现有信号电缆及动力电缆的长距离铺设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采用无线末端控制的水肥一体机系统原理图;图2为水肥一体机末端无线控制原理图;图中:1-水池,2-增压泵,3-施肥泵,4-肥料箱,5-干管流量计,6-干管压力传感器,7-电动调节阀,8-无线控制分站,9-支路流量计,10-支路压力传感器,11-干路管线,12-支路管线,13-主控制系统,14-泵房;81-天线,82-太阳能电板,83-分站控制系统,84-液晶面板,85-空气温湿度传感器,86-二氧化碳传感器,87-光照传感器,88-土壤温度传感器,89-土壤湿度传感器,810-立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无线末端控制的水肥一体机系统,包括水池1、增压泵2、施肥泵3、肥料箱4、干管流量计5、干管压力传感器6、电动调节阀7、N个无线控制分站8、支路流量计9、支路压力传感器10、干路管线11、N个支路管线12、主控制系统13、泵房14,其中增压泵2、施肥泵3、肥料箱4、干管流量计5、干管压力传感器6及主控制系统13设置在泵房14内部;N为正整数,增压泵2的入水口与水池1相连通,增压泵2的出水口与干路管线11的一端相连通,施肥泵3的出口和入口均接入到干路管线11中,干管流量计5和干管压力传感器6均位于干路管线11中且位于施肥泵3的出口和入口之后,施肥泵3的入口与肥料箱4相连通,N个支路管线12的一端均与干路管线11的另一端相连通,每个支路管线12上均设置有电动调节阀7、支路流量计9和支路压力传感器10,每个支路管线12配一个无线控制分站8,电动调节阀7、支路流量计9和支路压力传感器10均与无线控制分站8电连接,增压泵2、施肥泵3、干管流量计5和干管压力传感器6均与主控制系统13电连接,主控制系统13还接收和发送指令给无线控制分站8。所述主控制系统13可以采用杭州始点科技有限公司SF-Z1型号的产品,但不限于此。如图2所示,所述无线控制分站8包括天线81、太阳能电板82、分站控制系统83、液晶面板84、空气温湿度传感器85、二氧化碳传感器86、光照传感器87、土壤温度传感器88和土壤湿度传感器89、立杆810,所述分站控制系统83上连有液晶面板84、空气温湿度传感器85、二氧化碳传感器86、光照传感器87、土壤温度传感器88和土壤湿度传感器89,所述无线控制分站8通过立杆810固定在支路管线12附近,无线控制分站8通过太阳能电板82供电,无线控制分站8采集各传感器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天线81向主动控制系统13无线传输数据,主控制系统13根据无线控制分站8采集的数据信息,无线控制每个支路管线12上的电动调节阀门7。所述太阳能电板82通过立杆810固定在支路管线12附近。液晶面板84时刻显示着各个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液晶面板84手动控制整个无线控制分站8。分站控制系统83可以采用杭州始点科技有限公司公司SF-F11型号的产品,但不限于此。当进行水肥灌溉时,主动控制系统13根据用户指令,启动增压泵2从水池1抽取灌溉用水,同时启动施肥泵3,施肥泵3在增压泵2出口的干路管线11上,形成局部压差,肥料箱4的液体肥因文丘里效应,通过施肥泵3进入干路管线11中,从而灌溉水和液体肥混合成一体,输送至田间各个支路管线12,主动控制系统13根据干管流量计5、干管压力传感器6的数据信息,控制增压泵2、施肥泵3的运行,实现干路管线11的流量及压力调节;另外主控制系统13还可以根据无线分站控制8采集的数据信息,包括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土壤温湿度及支路管线12上的流量及压力等,通过处理分析后,向无线控制分站8发送控制命令,作动支路管线12上的电动调节阀门7,实现输水末端流量及压力的远程无线控制。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无线末端控制的水肥一体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增压泵、施肥泵、肥料箱、干管流量计、干管压力传感器、电动调节阀、N个无线控制分站、支路流量计、支路压力传感器、干路管线、N个支路管线、主控制系统等,N为正整数,增压泵的入水口与水池相连通,增压泵的出水口与干路管线的一端相连通,施肥泵的出口和入口均接入到干路管线中,干管流量计和干管压力传感器均位于干路管线中且位于施肥泵的出口和入口之后,施肥泵的入口与肥料箱相连通,N个支路管线的一端均与干路管线的另一端相连通,每个支路管线上均设置有电动调节阀、支路流量计和支路压力传感器,每个支路管线配一个无线控制分站,电动调节阀、支路流量计和支路压力传感器均与无线控制分站电连接,增压泵、施肥泵、干管流量计和干管压力传感器均与主控制系统电连接,主控制系统还接收和发送指令给无线控制分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无线末端控制的水肥一体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增压泵、施肥泵、肥料箱、干管流量计、干管压力传感器、电动调节阀、N个无线控制分站、支路流量计、支路压力传感器、干路管线、N个支路管线、主控制系统等,N为正整数,增压泵的入水口与水池相连通,增压泵的出水口与干路管线的一端相连通,施肥泵的出口和入口均接入到干路管线中,干管流量计和干管压力传感器均位于干路管线中且位于施肥泵的出口和入口之后,施肥泵的入口与肥料箱相连通,N个支路管线的一端均与干路管线的另一端相连通,每个支路管线上均设置有电动调节阀、支路流量计和支路压力传感器,每个支路管线配一个无线控制分站,电动调节阀、支路流量计和支路压力传感器均与无线控制分站电连接,增压泵、施肥泵、干管流量计和干管压力传感器均与主控制系统电连接,主控制系统还接收和发送指令给无线控制分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无线末端控制的水肥一体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光陈诚杰傅江洋朱鹏翔周年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云舟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