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防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71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防护栏,属于护栏技术领域。一种道路防护栏,包括:隔离栏、呈中空并且置于地下的基座以及浸润管;隔离栏置于道路及绿地之间;隔离栏的顶部设有多孔喷洒管,隔离栏的内部设有水管,隔离栏的底部与基座的顶部连接;基座对应于道路一侧的顶壁设有多个透水孔,基座的内腔设有水泵;基座对应于绿地一侧的侧壁设有多孔浸润管,浸润管埋设于绿地内;基座的内腔通过水管和水泵与喷洒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为绿地中的植物提供水分,减少了对绿地的灌溉工作,节约了水资源和人力资源;收集的雨水还可以通过喷洒管为道路人行道降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防护栏
本技术涉及护栏
,具体涉及一种道路防护栏。
技术介绍
现有城市人行道旁设有绿地,绿地与人行道之间用防护栏进行隔离,干旱季节时,需要为绿地进行灌溉,会大量消耗水资源、人力资源等社会资源;此外,空气中粉尘较多时,常规市政设施无法做到降尘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防护栏,以减少水资源、人力资源的使用,同时实现城市行人道降尘的功能。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道路防护栏,包括:隔离栏、呈中空并且置于地下的基座以及浸润管;隔离栏置于道路及绿地之间;隔离栏的顶部设有多孔喷洒管,隔离栏的内部设有水管,隔离栏的底部与基座的顶部连接;基座对应于道路一侧的顶壁设有多个透水孔,基座的内腔设有水泵;基座对应于绿地一侧的侧壁设有多孔浸润管,浸润管埋设于绿地内;基座的内腔通过水管和水泵与喷洒管连通。本技术的基座可以通过透水孔将雨水收集在基座的内部,将雨水储存起来并加以利用。收集的雨水通过多孔浸润管持续浸润到绿地中,持续为绿地中的植物提供水分,减少干旱季节对绿地的灌溉次数,从而减少因灌溉绿地而使用的水资源,并且灌溉次数的减少会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基座内的雨水还可以通过水泵将水输送到多孔喷洒管中,雨水持续从喷洒管中喷出,为隔离栏旁的人行道进行降尘。进一步地,上述基座的内腔包括蓄水腔、过滤腔以及集水腔,过滤腔分别与蓄水腔和集水腔连通;蓄水腔与浸润管连通;透水孔设于集水腔的顶壁。由于储存的雨水在喷洒时可能会与行人接触,本技术的过滤腔可以过滤雨水中的杂质,使喷洒出的水分干净。进一步地,上述过滤腔中设有活性炭。进一步地,上述蓄水腔、过滤腔以及集水腔并排设置;过滤腔通过滤网与蓄水腔连通,过滤腔通过设置于过滤腔上部的过水孔与集水腔连通。本技术的集水腔中的雨水通过过水孔进入过滤腔,通过过滤腔中的活性炭进行过滤,使蓄水腔中的水分干净。进一步地,上述集水腔的下部通过管道与道路下水道连通。在降雨初期,雨水会将人行道上的杂质、灰尘等带入集水腔中,由于降雨初期降雨量较小,含有杂质或灰尘的雨水会通过管道流入下水道中,将杂质或灰尘带走,防止杂质等大量聚集在基座中,并且还能缓解过滤腔的过滤压力。降雨中期的降雨量较大,雨水进入集水腔的流量大于雨水从管道流入下水道的流量,集水腔中的水位会上升,直到从过水孔流入过滤腔,在过滤腔中过滤后进入蓄水腔。此外,由于集水腔与道路下水道连通,在雨后,集水腔中的水会全部流入道路下水道中,下一次收集雨水时,同样可以先排除杂质或灰尘等。进一步地,上述集水腔的中部设有挡板,挡板设有导流孔,导流孔的孔壁设有与挡板铰接的旋转件,旋转件的面积小于所述导流孔的面积。本技术的旋转件可以在压力的作用下向导流孔的方向旋转,当集水腔中的水位升高时,旋转件受到的压力增大,使旋转件向导流孔的方向旋转,减小雨水通过导流孔的流量但是不会堵塞导流孔,使集水腔中的雨水能流尽并且加快蓄水腔对雨水的收集。此外,集水腔中与道路下水道连通,能够缓解道路积水压力。进一步地,上述浸润管的外侧设有土工布。本技术的浸润管的外侧设置的土工布能够让水通过的同时将土壤隔绝在外,防止土壤进入蓄水腔,污染蓄水腔中的水。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为绿地中的植物提供水分,减少了对绿地的灌溉工作,节约了水资源和人力资源;收集的雨水还可以通过喷洒管为道路人行道降尘。此外,本技术在收集雨水前,将含有杂质的雨水排出,减少收集的雨水中杂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道路防护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基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0-道路防护栏;110-隔离栏;111-喷洒管;120-基座;121-透水孔;122-蓄水腔;123-过滤腔;124-集水腔;125-过滤网;126-过水孔;127-隔板;130-浸润管;140-挡板;141-导流孔;142-旋转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请参照图1,道路防护栏100包括隔离栏110、呈中空的基座120以及浸润管130。隔离栏110垂直设置在基座120的顶部,并且隔离栏110位于道路和绿地之间。隔离栏110置于地上,基座120置于地下。浸润管130与基座120连接,并且浸润管130处于绿地中。隔离栏110的顶部沿着其延伸方向设有喷洒管111,喷洒管111的管壁设有多个小孔。隔离栏110的内部设有管道,管道与喷洒管111的内部连通。隔离栏110将基座120的顶部分割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位于道路和绿地中。基座120对应于道路一侧的顶部设有多个条状透水孔121,用于收集雨水。基座120的内部设有水泵,基座120的内腔通过水泵和管道与喷洒管111连通。浸润管130呈多孔状,其外侧设有只能水分通过的土工布,浸润管130与基座120侧壁的底部连接。请参照图2,基座120的内腔被隔离成蓄水腔122、过滤腔123和集水腔124,蓄水腔122、过滤腔123和集水腔124水平方向并排设置,过滤腔123将蓄水腔122和集水腔124隔开。过滤腔123通过与蓄水腔122通过过滤网125隔开,过滤腔123通过过滤网125与蓄水腔122连通。过滤腔123与集水腔124通过隔板127隔开,隔板127的上部设有过水孔126,过滤腔123通过过水孔126与集水腔124连通。过滤腔123中设有活性炭,用以过滤雨水。水泵设置在蓄水腔122中,浸润管130与蓄水腔122侧壁的底部连接,透水孔121设置于集水腔124的顶壁,而且透水孔121与蓄水腔122和过滤腔123均不连通。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蓄水腔122、过滤腔123和集水腔124还可以从上到下依次设置;过滤腔123中还可以设置砂等过滤物质对雨水进行过滤。集水腔124的中部设有挡板140,挡板140的中部设有导流孔141,导流孔141的孔壁处设有旋转件142,旋转件142与挡板140铰接,旋转件142在自然状态下与导流孔141分开并置于导流孔141的上方,在水压的作用下向导流孔141的方向旋转。旋转件142的面积小于导流孔141的面积,旋转件142相导流孔141旋转后减小水流通过导流孔141的流量,但不会堵塞导流孔141。集水腔124的底部通过管道与道路下水道连通,水流通过导流孔141流入集水腔124的底部后,通过管道流入道路下水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1)在降雨初期,雨水带动道路上的杂质、灰尘等流入集水腔124中,再通过导流孔141流到集水腔124的底部,最后从管道流入道路下水道中;(2)降雨中期,雨水流量较大,路面上的杂质或灰尘已经被雨水带入道路下水道中,进入集水腔124中的水流量大于流入道路下水道的水流量,集水腔124中的水位持续上升,由于水流持续从导流孔141中向下流动,旋转件142受到上方的水压大于收到下方的水压,旋转件142向导流孔141所在的方向旋转,减小通过导流孔141的水流量;(3)水位上升至过水孔126,水流通过过水孔126流入过滤腔123,在过滤腔123中进行过滤后,穿过过滤网125流入蓄水腔122并储蓄起来;(4)过滤后的雨水流入浸润管130中并持续向绿地中浸润,为绿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栏(110)、呈中空并且置于地下的基座(120)以及浸润管(130);所述隔离栏(110)置于道路和绿地之间;所述隔离栏(110)的顶部设有多孔喷洒管(111),所述隔离栏(110)的内部设有水管,所述隔离栏(110)的底部与所述基座(120)的顶部连接;所述基座(120)对应于道路一侧的顶壁设有多个透水孔(121),所述基座(120)的内腔设有水泵;所述基座(120)对应于绿地一侧的侧壁设有多孔浸润管(130),所述浸润管(130)埋设于绿地内;所述基座(120)的内腔通过水管和水泵与所述喷洒管(11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栏(110)、呈中空并且置于地下的基座(120)以及浸润管(130);所述隔离栏(110)置于道路和绿地之间;所述隔离栏(110)的顶部设有多孔喷洒管(111),所述隔离栏(110)的内部设有水管,所述隔离栏(110)的底部与所述基座(120)的顶部连接;所述基座(120)对应于道路一侧的顶壁设有多个透水孔(121),所述基座(120)的内腔设有水泵;所述基座(120)对应于绿地一侧的侧壁设有多孔浸润管(130),所述浸润管(130)埋设于绿地内;所述基座(120)的内腔通过水管和水泵与所述喷洒管(11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20)的内腔包括蓄水腔(122)、过滤腔(123)以及集水腔(124),所述过滤腔(123)分别与所述蓄水腔(122)和所述集水腔(124)连通;所述蓄水腔(122)与所述浸润管(130)连通;所述透水孔(121)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瑾丁山黄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