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55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35
一种变频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包括定子铁芯,其圆周面上设有为六的倍数个绕线柱,其右半圆周上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第一绕线柱,左半圆周上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第二绕线柱;第一绕线柱的起始处设置第一接点,第一W相导线、V相导线、U相导线的一端并联于第一接点,各自每间隔两个绕线柱分别依次缠绕在所对应的第一绕线柱上;第二绕线柱的起始处设置第二接点,第二W相导线、第二V相导线、第二U相导线的一端并联于第二接点,各自每间隔两个绕线柱分别依次缠绕在所对应的第二绕线柱上;第一、第二W相导线的另一端并联于W相引出线接点,第一、第二V相导线的另一端并联于V相引出线接点,第一、第二U相导线的另一端并联于U相引出线接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频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变频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频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
技术介绍
变频电机可在标准环境条件下以100%额定负载在10%-100%额定速度范围内连续运行,因此,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诸多领域。目前,普遍使用的变频电机配套的定子绕线方式均为采用三角形接线或星形接线绕同一方向缠绕一周,以满足变频电机的功率和输出特性。然而,随着市场客户对变频电机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体积的要求越来越小,常规绕线设计的变频电机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现亟需设计一种新型的变频电机定子,以满足在较小体积内产生更大功率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频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通过采用双向绕线的方式,可提高变频电机的功率达40%,且产生同样功率条件下产品的体积可缩小15%,电机温升下降30-40℃,有效提高变频电机的可靠性,满足市场对更高功率、更小体积变频电机的使用需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频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面上设有为六的倍数个绕线柱,这些绕线柱沿定子铁芯的圆周均匀分布,其中,定子铁芯的右半圆周上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第一绕线柱,定子铁芯的左半圆周上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第二绕线柱,所述第一绕线柱、第二绕线柱均为绕线柱总数的二分之一;所述定子铁芯右半圆周的第一绕线柱的起始处设置第一接点,第一W相导线、第一V相导线、第一U相导线的一端并联于第一接点,所述第一W相导线、第一V相导线、第一U相导线各自每间隔两个绕线柱分别依次缠绕在所对应的第一绕线柱上;所述定子铁芯左半圆周的第二绕线柱的起始处设置第二接点,第二W相导线、第二V相导线、第二U相导线的一端并联于第二接点,所述第二W相导线、第二V相导线、第二U相导线各自每间隔两个绕线柱分别依次缠绕在所对应的第二绕线柱上;第一W相导线、第二W相导线的另一端并联于W相引出线接点,第一V相导线、第二V相导线的另一端并联于V相引出线接点,第一U相导线、第二U相导线的另一端并联于U相引出线接点。所述绕线柱的数量为三十个,其中,第一绕线柱的数量为十五个,第二绕线柱的数量为十五个。所述第一W相导线、第二W相导线、第一V相导线、第二V相导线、第一U相导线、第二U相导线均采用铜线,铜线表面涂覆绝缘层。所述第一W相导线、第二W相导线、第一V相导线、第二V相导线、第一U相导线、第二U相导线均采用铝线,铝线表面涂覆绝缘层。所述第一接点、第二接点分别设有硅橡胶管,所述第一W相导线、第一V相导线、第一U相导线穿过第一接点的硅胶胶管并联,所述第二W相导线、第二V相导线、第二U相导线穿过第二接点的硅胶胶管并联。各相导线在所对应的绕线柱上的绕线方向均相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变频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面上设有为六的倍数个绕线柱,这些绕线柱沿定子铁芯的圆周均匀分布,其中,定子铁芯的右半圆周上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第一绕线柱,定子铁芯的左半圆周上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第二绕线柱,所述第一绕线柱、第二绕线柱均为绕线柱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保证第一绕线柱、第二绕线柱的数量相同,且均为三的倍数个。所述定子铁芯右半圆周的第一绕线柱的起始处设置第一接点,第一W相导线、第一V相导线、第一U相导线的一端并联于第一接点,所述第一W相导线、第一V相导线、第一U相导线各自每间隔两个绕线柱分别依次缠绕在所对应的第一绕线柱上,第一组三相导线按规则缠绕在定子铁芯的右半圆周上。所述定子铁芯左半圆周的第二绕线柱的起始处设置第二接点,第二W相导线、第二V相导线、第二U相导线的一端并联于第二接点,所述第二W相导线、第二V相导线、第二U相导线各自每间隔两个绕线柱分别依次缠绕在所对应的第二绕线柱上,第二组三相导线按规则缠绕在定子铁芯的左半圆周上。第一W相导线、第二W相导线的另一端并联于W相引出线接点,第一V相导线、第二V相导线的另一端并联于V相引出线接点,第一U相导线、第二U相导线的另一端并联于U相引出线接点,用于连接三相电。通过两组三相导线分别缠绕在左半圆周、右半圆周上,提高了通过整个定子铁芯的电流量,使得装配的变频电机功率提高可达40%,产生同样功率条件下变频电机的体积可缩小15%。由于采用两组三相导线通过并联的形式缠绕在定子铁芯上,还可有效降低电流经过的电阻,使得定子铁芯的产热量大幅降低,使电机温升下降30-40℃。通过两组三相导线分别缠绕在左半圆周、右半圆周的方式,提高了变频电机的功率密度、降低发热量,可有效满足市场对更高功率、更小体积变频电机的使用需求。2、第一接点、第二接点分别设有硅橡胶管,所述第一W相导线、第一V相导线、第一U相导线穿过第一接点的硅胶胶管并联,所述第二W相导线、第二V相导线、第二U相导线穿过第二接点的硅胶胶管并联,通过硅胶胶管对各相导线形成保护,有效避免各相导线因磨损而出现短路的意外情况。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展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绕线示意图。附图中,1为定子铁芯,2为绕线柱,3为第一绕线柱,4为第二绕线柱,5为第一接点,6为第一W相导线,7为第一V相导线,8为第一U相导线,9为第二接点,10为第二W相导线,11为第二V相导线,12为第二U相导线,13为W相引出线接点,14为V相引出线接点,15为U相引出线接点。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3,为一种变频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变频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包括定子铁芯1,所述定子铁芯1的圆周面上设有为六的倍数个绕线柱2,这些绕线柱2沿定子铁芯1的圆周均匀分布,其中,定子铁芯1的右半圆周上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第一绕线柱3,定子铁芯1的左半圆周上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第二绕线柱4,所述第一绕线柱3、第二绕线柱4均为绕线柱总数的二分之一,本实施例中,绕线柱的数量为三十个,其中,第一绕线柱的数量为十五个,第二绕线柱的数量为十五个。所述定子铁芯1右半圆周的第一绕线柱3的起始处设置第一接点5,第一W相导线6、第一V相导线7、第一U相导线8的一端并联于第一接点5,所述第一W相导线6、第一V相导线7、第一U相导线8各自每间隔两个绕线柱分别依次缠绕在所对应的第一绕线柱3上,本实施例中,第一W相导线6、第一V相导线7、第一U相导线8均沿逆时针方向缠绕在所对应的第一绕线柱上(如图2所示),第一W相导线6、第一V相导线7、第一U相导线8均为铜线,铜线表面涂覆环氧树脂复合物形成绝缘层,为了降低成本,第一W相导线6、第一V相导线7、第一U相导线8也可采用铝线,铝线表面涂覆环氧树脂复合物形成绝缘层,为了保护第一W相导线、第一V相导线、第一U相导线,避免因绝缘层摩擦剥落造成短路,在第一接点处设置硅胶胶管,第一W相导线、第一V相导线、第一U相导线穿过第一接点处的硅胶胶管后并联。所述定子铁芯1左半圆周的第二绕线柱4的起始处设置第二接点9,第二W相导线10、第二V相导线11、第二U相导线12的一端并联于第二接点9,所述第二W相导线10、第二V相导线11、第二U相导线12各自每间隔两个绕线柱分别依次缠绕在所对应的第二绕线柱4上,本实施例中,第二W相导线10、第二V相导线11、第二U相导线12均沿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频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包括定子铁芯(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1)的圆周面上设有为六的倍数个绕线柱(2),这些绕线柱(2)沿定子铁芯(1)的圆周均匀分布,其中,定子铁芯(1)的右半圆周上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第一绕线柱(3),定子铁芯(1)的左半圆周上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第二绕线柱(4),所述第一绕线柱(3)、第二绕线柱(4)均为绕线柱总数的二分之一;所述定子铁芯(1)右半圆周的第一绕线柱(3)的起始处设置第一接点(5),第一W相导线(6)、第一V相导线(7)、第一U相导线(8)的一端并联于第一接点(5),所述第一W相导线(6)、第一V相导线(7)、第一U相导线(8)各自每间隔两个绕线柱分别依次缠绕在所对应的第一绕线柱(3)上;所述定子铁芯(1)左半圆周的第二绕线柱(4)的起始处设置第二接点(9),第二W相导线(10)、第二V相导线(11)、第二U相导线(12)的一端并联于第二接点(9),所述第二W相导线(10)、第二V相导线(11)、第二U相导线(12)各自每间隔两个绕线柱分别依次缠绕在所对应的第二绕线柱(4)上;第一W相导线(6)、第二W相导线(10)的另一端并联于W相引出线接点(13),第一V相导线(7)、第二V相导线(11)的另一端并联于V相引出线接点(14),第一U相导线(8)、第二U相导线(12)的另一端并联于U相引出线接点(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电机定子的绕线结构,包括定子铁芯(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1)的圆周面上设有为六的倍数个绕线柱(2),这些绕线柱(2)沿定子铁芯(1)的圆周均匀分布,其中,定子铁芯(1)的右半圆周上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第一绕线柱(3),定子铁芯(1)的左半圆周上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第二绕线柱(4),所述第一绕线柱(3)、第二绕线柱(4)均为绕线柱总数的二分之一;所述定子铁芯(1)右半圆周的第一绕线柱(3)的起始处设置第一接点(5),第一W相导线(6)、第一V相导线(7)、第一U相导线(8)的一端并联于第一接点(5),所述第一W相导线(6)、第一V相导线(7)、第一U相导线(8)各自每间隔两个绕线柱分别依次缠绕在所对应的第一绕线柱(3)上;所述定子铁芯(1)左半圆周的第二绕线柱(4)的起始处设置第二接点(9),第二W相导线(10)、第二V相导线(11)、第二U相导线(12)的一端并联于第二接点(9),所述第二W相导线(10)、第二V相导线(11)、第二U相导线(12)各自每间隔两个绕线柱分别依次缠绕在所对应的第二绕线柱(4)上;第一W相导线(6)、第二W相导线(10)的另一端并联于W相引出线接点(13),第一V相导线(7)、第二V相导线(11)的另一端并联于V相引出线接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邦胜黄伟唐小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吉力芸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