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424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装置,包括安装在无人机中心盘下方的固定基座,固定基座的下方设有中空且上端开口的矩形支撑体,支撑体的外壁上设有速度传感器,支撑体与固定基座之间均匀布设有多个一级缓冲机构,支撑体的底部均匀布设有多个二级缓冲机构,支撑体的内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内收纳有气囊,支撑体的外壁上安装有自动充气装置,充气装置的充气嘴贯穿支撑体的侧壁后与气囊连通,支撑体其中一相对侧相对设置有两个三级缓冲机构,速度传感器和充气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级缓冲机构对无人机着陆的冲击力进行缓冲,有效保护无人机机身,避免损坏机身,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控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当时是作为训练用的靶机使用的,其大多是应用在军事领域,而今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被广泛地应用到民用领域,例如:在航拍、农业植保、测绘等领域,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目前,无人机运用领域比较广泛,国内无人机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无人机具有能够适应复杂恶劣环境,设计灵活、体积小、续航时间长,不会造成人员损失的优点。但是,无人机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由于无人机飞行速度较快,遇到突发情况需要迅速紧急降落,着陆冲击载荷过大,易损伤无人机机身,缩短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装置,该装置可有效缓冲无人机冲击地面的载荷,避免无人机着陆时因冲击力过大而损坏机身,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装置,包括安装在无人机中心盘下方的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的下方设有中空且上端开口的矩形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外壁上设有速度传感器,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固定基座之间均匀布设有多个一级缓冲机构,所述支撑体的底部均匀布设有多个二级缓冲机构,所述支撑体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收纳有气囊,所述支撑体的外壁上安装有自动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的充气嘴贯穿所述支撑体的侧壁后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支撑体其中一相对侧相对设置有两个三级缓冲机构,所述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充气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固定基座与无人机连接,固定基座与支撑体之间通过一级缓冲机构连接;通过速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无人机下降时的速度大小并将对应的速度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将速度信号处理分析转变为加速度信号,当加速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充气装置给气囊充气进行缓冲;通过一级缓冲机构、二级缓冲机构、三级缓冲机构以及气囊对无人机着陆起到多重缓冲作用,可有效缓冲无人机冲击地面的载荷,缓冲效果好,有效保护无人机,避免损坏无人机,延长其使用寿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三级缓冲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体外壁的伞舱,所述伞舱的顶部开口且其底部呈栅栏状,所述伞舱内放置有降落伞且其绳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伞舱的底部,所述伞舱外设有矩形U形架,所述U形架的两侧覆盖住所述伞舱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伞舱的一侧设有气缸,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支撑体侧壁上的安装槽内,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U形架底部连接,所述气缸带动所述U形架靠近或远离所述伞舱,所述气缸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速度传感器检测无人机着陆时的实时速度并将对应速度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通过气缸带动U形架移动,实现伞舱封闭或敞开;当无人机下降的速度超过设定阈值时,气缸带动U形架远离伞舱,伞舱敞开,空气从伞舱的底部进入伞舱并使得降落伞升起,降落伞对无人机产生向上的提升力,降低无人机下降的速度,从而减小无人机冲击地面的载荷,保护无人机。进一步,所述一级缓冲机构包括弹性一级支柱,所述一级支柱上套装有一级弹簧,所述一级支柱的上端安装有弹性球,所述弹性球的顶部与所述固定基座的底部连接,所述一级支柱的底部与所述支撑体的顶部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具有弹性的一级支柱和一级弹簧对无人机着陆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吸收部分无人机冲击地面的载荷。进一步,所述二级缓冲机构包括弹性二级支柱,所述二级支柱上套装有二级弹簧,所述二级支柱的顶部安装有所述弹性球,所述弹性球的顶部与所述固定基座的底部连接,所述二级支柱的底部设有弹性垫。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具有弹性的二级支柱和二级弹簧对无人机着陆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吸收部分无人机冲击地面的载荷。进一步,所述一级支柱和所述二级支柱均采用橡胶柱。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橡胶柱减震效果好,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固定基座,2、支撑体,3、一级缓冲机构,4、二级缓冲机构,5、气囊,6、充气装置,7、三级缓冲机构,8、伞舱,9、U形架,10、一级支柱,11、一级弹簧,12、弹性球,13、二级支柱,14、二级弹簧,15、弹性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装置,包括安装在无人机中心盘下方的固定基座1,固定基座1通过螺丝等固定组件与无人机可拆卸连接,固定基座1的下方设有中空且上端开口的矩形支撑体2,支撑体2的外壁上设有速度传感器,支撑体2与固定基座1之间均匀布设有多个一级缓冲机构3,支撑体2的底部均匀布设有多个二级缓冲机构4,支撑体2的内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内收纳有气囊5,支撑体2的外壁上安装有自动充气装置6,充气装置6的充气嘴贯穿支撑体2的侧壁后与气囊5连通,速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无人机下降时速度的大小并将对应的速度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将速度信号处理分析转变为加速度信号,当加速度大小超过设定阈值时,启动充气装置6自动给气囊5充气,使得气囊5鼓起并对固定基座1产生向上的支撑力,支撑体2其中一相对侧相对设置有两个三级缓冲机构7,速度传感器和充气装置6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无人机着陆时产生向下的冲击力,速速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启动充气装置6给气囊5充气,气囊5鼓起填充支撑体2的内部并对固定基座1产生向上的支撑力,同时一级缓冲机构3、二级缓冲机构4以及三级缓冲机构7共同作用吸收部分无人机冲击地面的载荷,有效缓冲无人机着陆时的冲击力,对无人机进行保护,避免无人机机身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技术中,三级缓冲机构7包括安装在支撑体2外壁的矩形伞舱8,伞舱8的顶部开口且其底部呈栅栏状,伞舱8内放置有小型降落伞且其绳索的一端固定在伞舱8的底部,伞舱8外设有U形架9,U形架9的两侧覆盖住伞舱8的顶部和底部,伞舱8的一侧设有气缸,气缸安装在支撑体2侧壁上的安装槽内,气缸的伸缩端与U形架9底部连接,气缸带动U形架9靠近或远离伞舱8,气缸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无人机正常飞行时,气缸处于收缩的状态且U形架9覆盖在伞舱8上;无人机准备着陆时其下降速度不断增大,当无人机下降的速度超过设定阈值时,速度传感器将对应速度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气缸带动U形架9远离伞舱8,空气从伞舱8底部进入其内并将其内的小型降落伞撑起,降落伞产生向上的浮力,从而降低无人机下降的速度,减小无人机着陆时冲击地面的载荷,保护无人机。本技术中,一级缓冲机构3包括弹性一级支柱10,一级支柱10优先采用橡胶柱,橡胶柱的弹性较好,可有效收缩和回弹;一级支柱10上套装有一级弹簧11,一级支柱10的上端安装有弹性球12,弹性球12的顶部与固定基座1的底部连接,一级支柱10的底部与支撑体2的顶部连接。无人机接触地面的瞬间产生向下的冲击力,一级支柱10、弹簧11以及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无人机中心盘下方的固定基座(1),所述固定基座(1)的下方设有中空且上端开口的矩形支撑体(2),所述支撑体(2)的外壁上设有速度传感器,所述支撑体(2)与所述固定基座(1)之间均匀布设有多个一级缓冲机构(3),所述支撑体(2)的底部均匀布设有多个二级缓冲机构(4),所述支撑体(2)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收纳有气囊(5),所述支撑体(2)的外壁上安装有自动充气装置(6),所述充气装置(6)的充气嘴贯穿所述支撑体(2)的侧壁后与所述气囊(5)连通,所述支撑体(2)其中一相对侧相对设置有两个三级缓冲机构(7),所述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充气装置(6)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无人机中心盘下方的固定基座(1),所述固定基座(1)的下方设有中空且上端开口的矩形支撑体(2),所述支撑体(2)的外壁上设有速度传感器,所述支撑体(2)与所述固定基座(1)之间均匀布设有多个一级缓冲机构(3),所述支撑体(2)的底部均匀布设有多个二级缓冲机构(4),所述支撑体(2)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收纳有气囊(5),所述支撑体(2)的外壁上安装有自动充气装置(6),所述充气装置(6)的充气嘴贯穿所述支撑体(2)的侧壁后与所述气囊(5)连通,所述支撑体(2)其中一相对侧相对设置有两个三级缓冲机构(7),所述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充气装置(6)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缓冲机构(7)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体(2)外壁的矩形伞舱(8),所述伞舱(8)的顶部开口且其底部呈栅栏状,所述伞舱(8)内放置有降落伞且其绳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伞舱(8)的底部,所述伞舱(8)外设有U形架(9),所述U形架(9)的两侧覆盖住所述伞舱(8)的顶部和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张生德阚博才李凤辉裴智惠葛向奎程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遥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