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流除尘技术的铜杆表面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3798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流除尘技术的铜杆表面除尘装置,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工作腔,工作腔设有左侧壁设有进料孔,工作腔的右侧壁设有出料孔,工作腔内设有两个支撑座和若干吹气装置,两个支撑座之间嵌设有除杂筒,除杂筒内套设有清理刷,除杂筒的外圆面中部套设有从动轮,工作腔的顶壁设有连通孔和导气腔,机体的顶端固定连接电机,机体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供气管,机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一支腿上设有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除杂套套在铜杆的外圆面,利用除杂套高速带动清理刷刷洗铜杆的表面,从而去除铜杆表面依附的杂质,清除效果明显,且清除效率高;吹气装置进行吹气,吹掉残留的杂质,保证铜杆表面被清理的干净、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气流除尘技术的铜杆表面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杆加工
,具体为一种基于气流除尘技术的铜杆表面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铜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石存在。铜杆,电线电缆生产的原材料。一般用电解铜生产,电阻率低于低氧铜杆,因此在生产对电阻要求比较苛刻的产品中,无氧铜杆比较经济;制造无氧铜杆要求质量较高的原材料;无氧铜杆显得更为优越的是拉制直径<0.5mm的铜线。6MM的无氧铜杆用于生产铜扁线。铜杆主要用于生产电线电缆(电线、电缆、裸导线、漆包线等)、绕组线、电气装备用线等。铜杆线材是铜加工材中最大的品种,约占铜加工材总消费量的38%。我国国内铜杆生产工艺成熟,有大量生产能力的铜杆生产工艺主要有上引无氧铜杆工艺、连铸连轧低氧铜杆工艺两种。铜杆在生产过程中表面会附着着大量的碎屑、灰尘等,需要对其进行除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气流除尘技术的铜杆表面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气流除尘技术的铜杆表面除尘装置,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工作腔,工作腔设有左侧壁设有进料孔,工作腔的右侧壁设有出料孔,工作腔内设有两个支撑座和若干吹气装置,两个支撑座设在所有吹气装置的左侧,两个支撑座之间嵌设有除杂筒,除杂筒是左右侧端均为敞口型结构设计,除杂筒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座上,除杂筒内套设有清理刷,除杂筒的外圆面中部套设有从动轮,工作腔的顶壁设有连通孔和导气腔,连通孔在竖直方向上与从动轮相对应,机体的顶端固定连接电机,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与连通孔相对应的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皮带穿过连通孔与从动轮连接,吹气装置内设有气腔,吹气装置的内圆面均匀的设有若干吹气孔,气腔通过吹气孔与外界贯通连接,吹气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杆,吹气装置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工作腔的底壁上,支撑杆内设有气道,气道的顶端贯通连接气腔,机体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供气管,气道的底端贯通连接气管,机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一支腿上设有风机,风机通过气管与供气管贯通连接,导气腔设在连通孔的右侧,导气腔是上凸的弧形腔,导气腔的顶端贯通连接排气管。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出料孔的孔轴线与进料孔的孔轴线重合。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除杂筒的筒轴线与进料孔的孔轴线重合。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清理刷是圆筒型结构设计。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吹气装置是环形结构设计。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气腔是环形腔。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机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四个支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除杂套套在铜杆的外圆面,利用除杂套高速带动清理刷刷洗铜杆的表面,从而去除铜杆表面依附的杂质,清除效果明显,且清除效率高;吹气装置进行吹气,利用高速气流吹掉残留的杂质,保证铜杆表面被清理的干净、彻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气流除尘技术的铜杆表面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气流除尘技术的铜杆表面除尘装置的吹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2-工作腔,3-进料孔,4-出料孔,5-支撑座,6-除杂筒,7-轴承,8-清理刷,9-从动轮,10-连通孔,11-电机,12-主动轮,13-皮带,14-吹气装置,141-气腔,142-吹气孔,15-支撑杆,16-气道,17-供气管,18-气管,19-风机,20-导气腔,21-排气管,22-支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2,一种基于气流除尘技术的铜杆表面除尘装置,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内设有工作腔2,所述工作腔2设有左侧壁设有进料孔3,工作腔2的右侧壁设有出料孔4,所述出料孔4的孔轴线与进料孔3的孔轴线重合,所述工作腔2内设有两个支撑座5和若干吹气装置14,两个所述支撑座5设在所有吹气装置14的左侧,所述两个支撑座5之间嵌设有除杂筒6,所述除杂筒6是左右侧端均为敞口型结构设计,除杂筒6通过轴承7转动连接在支撑座5上,除杂筒6的筒轴线与进料孔3的孔轴线重合,除杂筒6内套设有清理刷8,所述清理刷8是圆筒型结构设计,所述除杂筒6的外圆面中部套设有从动轮9,所述工作腔2的顶壁设有连通孔10和导气腔20,所述连通孔10在竖直方向上与从动轮9相对应,所述机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与连通孔10相对应的主动轮12,所述主动轮12通过皮带13穿过连通孔10与从动轮9连接,所述吹气装置14是环形结构设计,吹气装置14内设有气腔141,吹气装置14的内圆面均匀的设有若干吹气孔142,所述气腔141通过吹气孔142与外界贯通连接,气腔141是环形腔,所述吹气装置14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杆15,吹气装置14通过支撑杆15固定连接在工作腔2的底壁上,所述支撑杆15内设有气道16,所述气道16的顶端贯通连接气腔141,所述机体1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供气管17,所述气道16的底端贯通连接气管17,所述机体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22,一支腿22上设有风机19,所述风机19通过气管18与供气管17贯通连接,所述导气腔20设在连通孔10的右侧,导气腔20是上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气流除尘技术的铜杆表面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工作腔,工作腔设有左侧壁设有进料孔,工作腔的右侧壁设有出料孔,工作腔内设有两个支撑座和若干吹气装置,两个支撑座设在所有吹气装置的左侧,两个支撑座之间嵌设有除杂筒,除杂筒是左右侧端均为敞口型结构设计,除杂筒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座上,除杂筒内套设有清理刷,除杂筒的外圆面中部套设有从动轮,工作腔的顶壁设有连通孔和导气腔,连通孔在竖直方向上与从动轮相对应,机体的顶端固定连接电机,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与连通孔相对应的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皮带穿过连通孔与从动轮连接,吹气装置内设有气腔,吹气装置的内圆面均匀的设有若干吹气孔,气腔通过吹气孔与外界贯通连接,吹气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杆,吹气装置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工作腔的底壁上,支撑杆内设有气道,气道的顶端贯通连接气腔,机体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供气管,气道的底端贯通连接气管,机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一支腿上设有风机,风机通过气管与供气管贯通连接,导气腔设在连通孔的右侧,导气腔是上凸的弧形腔,导气腔的顶端贯通连接排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流除尘技术的铜杆表面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工作腔,工作腔设有左侧壁设有进料孔,工作腔的右侧壁设有出料孔,工作腔内设有两个支撑座和若干吹气装置,两个支撑座设在所有吹气装置的左侧,两个支撑座之间嵌设有除杂筒,除杂筒是左右侧端均为敞口型结构设计,除杂筒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座上,除杂筒内套设有清理刷,除杂筒的外圆面中部套设有从动轮,工作腔的顶壁设有连通孔和导气腔,连通孔在竖直方向上与从动轮相对应,机体的顶端固定连接电机,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有与连通孔相对应的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皮带穿过连通孔与从动轮连接,吹气装置内设有气腔,吹气装置的内圆面均匀的设有若干吹气孔,气腔通过吹气孔与外界贯通连接,吹气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杆,吹气装置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工作腔的底壁上,支撑杆内设有气道,气道的顶端贯通连接气腔,机体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供气管,气道的底端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家菊刘国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