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世滚专利>正文

用于午休的折叠式睡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611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家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午休的折叠式睡枕,趴在课桌或办公桌上休息,易造成血液不循环,休息效率不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枕板,第一枕板一直边沿连接第二枕板,所述第二枕板上与第一枕板连接处相对的边沿连接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折板,各所述第一折板为直角梯形,第一折板的斜边与第一枕板的表面形成支撑配合,第一支撑板上的与第二枕板连接处相对的边沿连接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连接处连接隔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折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与第一支撑板连接处相对的边沿连接底板,各连接均为翻转连接,提高了休息时的舒适度,在生活中有很大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午休的折叠式睡枕
本技术属于家具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午休的折叠式睡枕。
技术介绍
目前,中学生在教室午休和办公人员在办公室午休,只是趴在课桌或办公桌上休息,趴在课桌或办公桌上休息很难保证休息质量,很容易造成血液不循环,以致脚和手臂麻木,休息效率也不高,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或工作效率,耽误了学习或工作,也有一些办公人员休息时靠抱枕休息,抱枕的休息舒适度也不高,而且抱枕放置也需要空间,不用时给使用者带来不便,有人躺在办公椅上休息,但是一般的办公椅后背比较短,不足以让办公人员可以舒适的躺着休息;以及长时间坐硬座车旅行的人,在旅行中休息时也会有同上面一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用于午休的折叠式睡枕,有效的解决了中学生、办公人员以及长时间旅行的人得不到更有效休息,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枕板,第一枕板一直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二枕板,所述第二枕板上与第一枕板连接处相对的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分别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一折板,各所述第一折板为直角梯形,第一折板的斜边与第一枕板的表面形成支撑配合,第一支撑板上的与第二枕板连接处相对的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连接处通过折线翻转连接隔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侧分别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二折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与第一支撑板连接处相对的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底板。更进一步,各所述第一折板之间、第二折板之间通过榫卯结构活动扣合。更进一步,所述第二折板,第一枕板,第二枕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隔板,均为矩形,不使用时可将睡枕拆开,折叠成一本书的大小,更为美观,整齐。更进一步,所述第一折板的下底长度等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枕板宽度之和,使用时枕板放置在第一折边所围成的三角柱斜坡上。本技术结构巧妙,投入成本低,中学生、办公人员以及长途旅行人员可以趴在第一矩形的斜坡上面休息,并把胳膊放在睡枕上的隔板上,保证了休息质量,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在不用的时候可以打开把睡枕折叠成一本书的样子,方便放置。附图说明图1为折叠式睡枕使用时结构示意图。图2为折叠式睡枕打开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2给出,用于午休的折叠式睡枕,包括第一枕板5,第一枕板5一直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二枕板9,所述第二枕板9上与第一枕板5连接处相对的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一支撑板6,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分别通过折线连接第一折板1,各所述第一折板1为直角梯形,第一折板1的斜边与第一枕板5的表面形成支撑配合,第一支撑板6上的与第二枕板9连接处相对的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二支撑板7,第一支撑板6与第二支撑板7的连接处通过折线翻转连接隔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7的两侧分别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二折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7上的与第一支撑板6连接处相对的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底板10;各所述第一折板之间、第二折板之间通过榫卯结构活动扣合,使用时互相扣合,增强睡枕的强度,不用时拆开榫卯结构,将各部件折合在一起,形成一本书的大小,即方便又牢固,第一折板1的斜边长度等于第一枕板5的宽度,第一枕板5搭在直角梯形斜边上,形成符合人体倾斜度的午睡枕,隔板8上三角柱之外的空间用于放置胳膊,使用时环抱睡枕,提高舒适度。实施例二:由图2所示,本技术在不使用时,将各所述第一折板1和第二折板3之间的榫卯依次打开,将各所述第一折板1、第二折板3分别依次转动至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上,之后将所述底板10转动至第二折板上,将所述隔板8转动至第一折板1上,其中第一折板1和隔板8折叠到第一支撑板6上时的顺序可改变,其中第二折板3和底板10折叠到第二支撑板7上时的顺序可改变;最后依次将枕板、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转动折叠到一起,其中第一折板的下底长度等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枕板宽度之和,直角梯形状的第一折板1在折叠起来时叠加在第一支撑板6与第二枕板9所组成的平面上,所述第二折板3,第一枕板5,第二枕板9,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隔板8,均为矩形,折叠到一起形成一本书大小,方便携带和储存放置。本技术结构巧妙,投入成本低,中学生、办公人员以及长途旅行人员可以趴在第一矩形的斜坡上面休息,并把胳膊放在睡枕上的隔板上,保证了休息质量,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在不用的时候可以打开把睡枕折叠成一本书的样子,方便放置。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午休的折叠式睡枕,包括第一枕板(5),第一枕板一直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二枕板(9),所述第二枕板(9)上与第一枕板(5)的连接处相对的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一支撑板(6),第一支撑板(6)的两侧分别通过折线连接第一折板(1),各所述第一折板(1)为直角梯形,第一折板(1)的斜边与第一枕板(5)的表面形成支撑配合,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板(6)上的与第二枕板(9)连接处相对的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二支撑板(7),第一支撑板(6)与第二支撑板(7)的连接处翻转连接隔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7)的两侧分别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二折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7)上的与第一支撑板(6)连接处相对的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底板(10)。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午休的折叠式睡枕,包括第一枕板(5),第一枕板一直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二枕板(9),所述第二枕板(9)上与第一枕板(5)的连接处相对的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一支撑板(6),第一支撑板(6)的两侧分别通过折线连接第一折板(1),各所述第一折板(1)为直角梯形,第一折板(1)的斜边与第一枕板(5)的表面形成支撑配合,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板(6)上的与第二枕板(9)连接处相对的边沿通过折线翻转连接第二支撑板(7),第一支撑板(6)与第二支撑板(7)的连接处翻转连接隔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7)的两侧分别通过折线翻转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世滚
申请(专利权)人:周世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