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马铃薯幼苗栽培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51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马铃薯幼苗栽培床,包括两个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栽培架,所述培育盆固定于灌溉盘上,灌溉盘固定于栽培架上,所述栽培架的底部设有定向滚轮,栽培架通过定向滚轮在隔板上滑动;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进水管口、补水管道、出水口、漏水口、排水管道和排水管口,所述补水管道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架内,进水管口与补水管道的顶部连通,出水口设置于灌溉盘的上方;漏水口设置于灌溉盘的底部,所述排水管道设置于另一个支撑架内,排水管口与排水管道的底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幼苗能接收到尽可能多的阳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马铃薯幼苗栽培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栽培床,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马铃薯幼苗栽培床,属于农作物培育种植用装置

技术介绍
马铃薯是多年生草本作物,可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种植马铃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可加工成淀粉、乳酸、休闲食品、高吸水性树脂、变性淀粉、生物胶等。可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铸造、燃料等多种工业。马铃薯原原种是薯种的脱毒试管苗经移栽或扦插最初产生的种薯。种薯较小,原种的标准要求:(1)不能带任何病毒或类病毒;(2)不能有真菌和细菌性病害侵染;(3)不允许有混杂现象。原种的繁殖一般都在温室或网室内进行,应严格防止蚜虫、粉虱、螨等害虫。目前马铃薯实生种子的繁育主要采用苗床育苗法,其缺点是实生种子出苗率低,小于75%,幼苗长势弱,导致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工作效率较低。人工的操作增加了培植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费时费力,自动化程度低,使得培植效率低下培植质量下降,造成损失,使用不便。另外,目前的立体栽培装置一般都是多孔的柱式或分层的多槽式,存在着栽培面积小、栽培孔小和栽培不方便的问题,而现有的分层多槽式有一个和需要的栽培盆层数等高的中心固定支架管,层数的调节需要换不同尺寸的固定支架管,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移动式马铃薯幼苗栽培床,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式马铃薯幼苗栽培床,包括两个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栽培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溉盘、培育盆、定向滚轮和水循环系统,所述培育盆固定于灌溉盘上,灌溉盘固定于栽培架上,所述栽培架的底部设有定向滚轮,栽培架通过定向滚轮在隔板上滑动;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进水管口、补水管道、出水口、漏水口、排水管道和排水管口,所述补水管道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架内,进水管口与补水管道的顶部连通,出水口设置于灌溉盘的上方;漏水口设置于灌溉盘的底部,所述排水管道设置于另一个支撑架内,排水管口与排水管道的底部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补光灯,所述补光灯固定于培育盆的上方。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紫外诱虫杀菌灯,所述紫外诱虫杀菌灯固定于培育盆的上方。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两支撑架的底部通过横板相连,横板的底部设有万向滚轮。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栽培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架固定,另一端通过定向滚轮做弧线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移动式马铃薯幼苗栽培床,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通过结构的改进能够使得每一层的幼苗都能够接收到尽可能多的阳光;通过水循环系统,可以及时补充马铃薯生长所需水分,使其达到马铃薯最佳生长所需的水分;通过补光灯,实现对光照的补给和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移动式马铃薯幼苗栽培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支撑架-1,万向滚轮-2,隔板-3,定向滚轮-4,栽培架-5,灌溉盘-6,培育盆-7,紫外诱虫杀菌灯-8,补光灯-9,进水管口-10,补水管道-11,出水口-12,排水管道-13,漏水口-14,排水管口-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马铃薯幼苗栽培床,包括两个支撑架1、灌溉盘6、培育盆7、补光灯9、紫外诱虫杀菌灯8和水循环系统。所述两支撑架1的底部通过横板相连,横板的底部设有万向滚轮2。所述补光灯9固定于培育盆7的上方;通过补光灯,实现对光照的补给和控制。所述紫外诱虫杀菌灯8固定于培育盆7的上方。紫外诱虫杀菌灯8防止蚜虫、粉虱、螨等害虫。所述支撑架为两个竖向的空心枝杆,在支撑架1上设有隔板3,隔板3为多个,间隔设置于支撑架1上。隔板3上设有栽培架5,所述培育盆7固定于灌溉盘6上,灌溉盘6固定于栽培架5上,种植物可种植在培育盆7中,培育盆的底部具有与灌溉盘6连通的通孔。所述栽培架5的底部设有定向滚轮4,栽培架5通过定向滚轮4在隔板3上滑动。具体来说,在栽培架5底部设有两组定向滚轮4,每组定向滚轮4与一个圆钢导轨对应配合,这样栽培架5通过隔板3上的圆钢导轨任意滑动,从而可对光照角度进行任意调节。另外,所述栽培架5的一端还可以与其中一个支撑架1固定,另一端通过定向滚轮4做弧线运动,从而可对光照角度进行任意调节。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进水管口10、补水管道11、出水口12、漏水口14、排水管道13和排水管口15,所述补水管道11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架1内,进水管口10与补水管道11的顶部连通,出水口12设置于灌溉盘6的上方;进水管口10通过水管与蓄水池相连,将蓄水池中的水引入水循环系统的补水管道中,然后再通过补水管道11上的出水口流入灌溉盘中。漏水口14设置于灌溉盘6的底部,所述排水管道13设置于另一个支撑架1内,排水管口15与排水管道13的底部连通。当遇上灌溉过量或者雨水过多的情况,便需要排水系统将多余的水排出,通过设置在灌溉盘6底部的漏水口将多余的水流入排水管道中,通过排水管道底部的排水管口排出,排水管口通过水管与蓄水池相连,形成一个水循环利用的系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马铃薯幼苗栽培床,包括两个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栽培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溉盘、培育盆、定向滚轮和水循环系统,所述培育盆固定于灌溉盘上,灌溉盘固定于栽培架上,所述栽培架的底部设有定向滚轮,栽培架通过定向滚轮在隔板上滑动;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进水管口、补水管道、出水口、漏水口、排水管道和排水管口,所述补水管道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架内,进水管口与补水管道的顶部连通,出水口设置于灌溉盘的上方;漏水口设置于灌溉盘的底部,所述排水管道设置于另一个支撑架内,排水管口与排水管道的底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马铃薯幼苗栽培床,包括两个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栽培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溉盘、培育盆、定向滚轮和水循环系统,所述培育盆固定于灌溉盘上,灌溉盘固定于栽培架上,所述栽培架的底部设有定向滚轮,栽培架通过定向滚轮在隔板上滑动;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进水管口、补水管道、出水口、漏水口、排水管道和排水管口,所述补水管道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架内,进水管口与补水管道的顶部连通,出水口设置于灌溉盘的上方;漏水口设置于灌溉盘的底部,所述排水管道设置于另一个支撑架内,排水管口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潇霄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康勤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