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供水的植物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3515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19:40
一种自动供水的植物栽培装置,包括盛载容器、栽培容器与引水绳,所述栽培容器位于所述盛载容器的上部,所述盛载容器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盛载容器内加水的注水孔,所述引水绳的一端位于所述栽培容器内,另一端贯穿所述栽培容器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盛载容器内,所述引水绳位于所述栽培容器内的一端固定紧贴所述栽培容器的内壁,所述栽培容器的底部结构为开设有多个透气孔的筛网状多孔结构。该植物栽培装置能自动供水以满足植物需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供水的植物栽培装置
本技术属于栽培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盆景花卉种植已经成为城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盆景花卉的栽培装置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日用品。现在人们常用的花卉盆景栽培装置没有储水功能,需要经常浇水,而且浇水后多余的水会很快从栽培装置中流出,不但不利于节水,还会导致污染。为了防止污染,人们就自动地在栽培装置下面增加一个小盆托,但还是不能解决栽培装置储水量不足的缺陷,所以需要经常浇水,不利于节省花卉盆景养护的劳动量,出差期间花卉盆景的需水量也难以得到满足。另外,人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为栽培的植物浇水,导致供水不精准而影响植物健康成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设计了多种自动供水植物栽培装置。有些装置为了满足植物的需水量,在栽培容器侧面切开全幅纵向裂纹,影响了栽培容器的美观和整体结构,植物根生长后会导致花盆变形,还易引起栽培基质的流失。现在市场上卖的一种自动浇灌花盆,采用了栽培容器底部吊引水绳和水汽交换辅助供水法,但由于装置设计的缺陷,其不能满足植物的需水,在实际应用中常引起植株生长不良或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能满足植物需水的自动供水的植物栽培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供水的植物栽培装置,包括盛载容器、栽培容器与引水绳,所述栽培容器位于所述盛载容器的上部,所述盛载容器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盛载容器内加水的注水孔,所述引水绳的一端位于所述栽培容器内,另一端贯穿所述栽培容器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盛载容器内,所述引水绳位于所述栽培容器内的一端固定紧贴所述栽培容器的内壁,所述栽培容器的底部结构为开设有多个透气孔的筛网状多孔结构。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引水绳位于所述栽培容器内的部分比延伸至所述盛载容器内的一端长。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栽培容器的底部垫有多孔吸传水材料层,所述多孔吸传水材料层上开有多个用于穿过所述引水绳的孔。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栽培容器的底部高于所述盛载容器的底部3-12cm。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栽培容器的上口边缘向外弯折形成压接部,所述栽培容器通过压接部压接于所述盛载容器的上口边缘将所述盛载容器与栽培容器连接成一整体。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盛载容器的上口边缘向外卷边形成用于将所述盛载容器提起的卷边。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盛载容器与栽培容器为一体成型的上大下小透明或半透明的圆柱形容器,所述栽培容器的底部为一位于所述圆柱形容器中下部的隔板。上述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圆柱形容器的上口边缘向外弯折形成用于将所述圆柱形容器提起的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的装置改进了栽培容器的底部结构,使栽培容器的底部为多孔结构,盛载容器中的水汽能透过孔进入栽培容器的土壤中,与引水绳一起为植物生长供水;同时,多孔结构的底部能保证栽培容器底部土壤中的含氧量,植物的根部也能透过孔向下生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另外,引水绳位于栽培容器内的一端紧贴栽培容器的内壁不仅可以满足植物日常的需水量,还能减小因植物根部生长而导致的植物根部与引水绳相互紧密缠绕的可能性,方便后续植物的换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栽培容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盛载容器;2、栽培容器;3、引水绳;4、透气孔;5、多孔吸传水材料层;6、注水孔;7、压接部;8、卷边;9、隔板;10、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供水的植物栽培装置,包括盛载容器1、栽培容器2与引水绳3,栽培容器2位于盛载容器1的上部,盛载容器1的中上部开设有注水孔6,引水绳3的一端位于栽培容器2内,另一端贯穿栽培容器2的底部延伸至盛载容器1内。栽培容器2为一个上口直径大于底部直径的半截椭球形容器,盛载容器1为一个上口直径略大于底部直径的半透明塑料小圆桶,栽培容器2的上口外径等于小圆桶上口内径,栽培容器2的底部高于盛载容器1的底部3-12cm。栽培容器2的上口边缘向外弯折形成压接部7,栽培容器2通过压接部7压接于盛载容器1的上口边缘将盛载容器1与栽培容器2连接成一整体。引水绳3是由高分子吸水纤维制作,有良好的亲水性和传放水性,数量为3-8根,直径大于3毫米。本实施例的装置中,当栽培容器2中有多余的水流出时,有盛载容器1接纳,不会流出栽培装置。盛载容器1上有注水孔6,在不移开栽培容器2的情况下,可以很方便的向盛载容器1内加水,具有节省管理劳动量的优点,直接向盛载容器1中加水还可保证水的干净卫生,有利减少盛载容器1中的藻类植物。盛载容器1为一透明或半透明容器,可以很直观的看到盛载容器1中水的余量,不用移开栽培容器2就可以知晓盛载容器1还剩多少水。栽培容器2内壁固定有亲水性和传水性强的引水绳3,通过引水绳3的毛细管吸水作用能快速把盛载容器1中的水引到栽培容器2的栽培基质中,使上部栽培基质吸收到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中,引水绳3位于栽培容器2内的一端固定紧贴栽培容器2的内壁,如图2所示,栽培容器2的底部结构为开设有多个透气孔4的筛网状多孔结构。栽培容器2的底部为多孔结构,盛载容器1中的水汽能透过孔进入栽培容器2的土壤中,与引水绳3一起为植物生长供水;同时,多孔结构的底部能保证栽培容器2底部土壤中的含氧量,植物的根部也能透过孔向下生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另外,引水绳3位于栽培容器2内的一端固定紧贴栽培容器2的内壁不仅可以满足植物日常的需水量,还能减小因植物根部生长而导致的植物根部与引水绳3相互紧密缠绕的可能性,方便后续植物的换土。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中,引水绳3位于栽培容器2内的一端比延伸至盛载容器1内的一端长。此种结构可增大引水绳3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传水速度,可大大提高引水绳3的引水量,满足植物日常的需水量。另外,本实施例中也可将引水绳3位于栽培容器2内的一端设置的比延伸至盛载容器1内的一端粗,此种结构也可增大引水绳3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传水速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中,栽培容器2的底部设有多孔吸传水材料层5,多孔吸传水材料层5选用多孔透气吸水化纤层,多孔透气吸水化纤层上开有用于穿过引水绳3的孔。设置多孔透气吸水化纤层不仅可以在栽培容器2的底部储蓄一定量的水,满足植物的需水量,更重要的还可以防止栽培容器2中的土壤等栽培基质通过透气孔4落入盛载容器1中,污染盛载容器1中的水,有利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供水的植物栽培装置,包括盛载容器(1)、栽培容器(2)与引水绳(3),所述栽培容器(2)位于所述盛载容器(1)的上部,所述盛载容器(1)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盛载容器(1)内加水的注水孔(6),所述引水绳(3)的一端位于所述栽培容器(2)内,另一端贯穿所述栽培容器(2)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盛载容器(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绳(3)位于所述栽培容器(2)内的一端固定紧贴所述栽培容器(2)的内壁,所述栽培容器(2)的底部结构为开设有多个透气孔(4)的筛网状多孔结构;所述栽培容器(2)的底部垫有多孔吸传水材料层(5),所述多孔吸传水材料层(5)上开有多个用于穿过所述引水绳(3)的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供水的植物栽培装置,包括盛载容器(1)、栽培容器(2)与引水绳(3),所述栽培容器(2)位于所述盛载容器(1)的上部,所述盛载容器(1)上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盛载容器(1)内加水的注水孔(6),所述引水绳(3)的一端位于所述栽培容器(2)内,另一端贯穿所述栽培容器(2)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盛载容器(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绳(3)位于所述栽培容器(2)内的一端固定紧贴所述栽培容器(2)的内壁,所述栽培容器(2)的底部结构为开设有多个透气孔(4)的筛网状多孔结构;所述栽培容器(2)的底部垫有多孔吸传水材料层(5),所述多孔吸传水材料层(5)上开有多个用于穿过所述引水绳(3)的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水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绳(3)位于所述栽培容器(2)内的部分比延伸至所述盛载容器(1)内的一端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水的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告邓钢桥张跃龙李丽辉胡瑶张志德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