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32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为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包括转接器柱体与内腔,转接器柱体的左右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环与第二螺环,且第一螺环左侧嵌接有内嵌套环,内嵌套环左端设置有限位柱,且限位柱左侧卡接有螺纹柱,螺纹柱左端开孔设置有线口,且第二螺环右侧固定连接有转接柱,该种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相比传统用于微带线传输的转接器,在其固定结构上采用卡板与螺孔的固定,安装时通过卡板与波导元件内腔卡接同时通过螺丝与螺孔进一步固定,保证了转接头的固定结构,同时与微带线连接的一端,能通过限位柱的限位孔与微带线接头对位进行的准确的位置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号传输
,具体为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
技术介绍
微带线是由支在介质基片上的单一导体带构成的微波传输线,适合制作微波集成电路的平面结构传输线。与金属波导相比,其体积小、重量轻、使用频带宽、可靠性高和制造成本低等,由于微波低损耗介质材料和微波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形成了微波集成电路,使微带线得到广泛应用,相继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微带线。传统微带线在应用于微波集成电路时,由于本身微带线传输特性导致信号损耗大且传输功率容量较小,不能应用于现有集成电路上,所以通常使用转接器与波导元件进行转接以供传输使用,但现有转接器在安装时,由于连接错位易导致与波导元件和微带线连接处出现孔隙,出现感染磁场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且当转接器与波导元件固定多采用线型接插式的固定方式,虽简化了安装过程,但长期使用后易产生松动使转接头失效,并且目前转接器采用孔状环接插式进行波导元件与微带线的转接,内腔内干扰多传输效率无法有效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在对微带线信号的转接易出线由于转接器结构问题导致内部出现孔隙影响正常传输,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包括转接器柱体(1)与内腔(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柱 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环(2)与第二螺环(7),且第一螺环(2)左侧嵌接有 内嵌套环(3),所述内嵌套环(3)左端设置有限位柱(4),且限位柱(4)左侧卡接有螺纹柱 (5),所述螺纹柱(5)左端开孔设置有线口(6),且第二螺环(7)右侧固定连接有转接柱(8), 所述第二螺环(7)最右端通过转接柱(8)固定连接有转接头(9),且转接头(9)顶端开槽设置 有卡槽(10),所述线口(6)内侧中部设置有导线接头(11),且内腔(12)内中部设置有导管 (13),所述转接头(9)内侧底端中部开孔设置有微...

【技术特征摘要】
1.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包括转接器柱体(1)与内腔(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柱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环(2)与第二螺环(7),且第一螺环(2)左侧嵌接有内嵌套环(3),所述内嵌套环(3)左端设置有限位柱(4),且限位柱(4)左侧卡接有螺纹柱(5),所述螺纹柱(5)左端开孔设置有线口(6),且第二螺环(7)右侧固定连接有转接柱(8),所述第二螺环(7)最右端通过转接柱(8)固定连接有转接头(9),且转接头(9)顶端开槽设置有卡槽(10),所述线口(6)内侧中部设置有导线接头(11),且内腔(12)内中部设置有导管(13),所述转接头(9)内侧底端中部开孔设置有微带线接口(14),且转接头(9)底端四边角设置有螺孔(15),所述转接头(9)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卡板(16),且转接头(9)底端内侧中部设置有同轴传输线头(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波导微带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4)顶端开孔有呈“圆孔状”限位孔,且所述限位柱(4)卡接于内嵌套环(3)内壁,并且所述限位柱(4)限位孔位置与微带线接头孔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馨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东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