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态加密的隐私保护加密方法、信息数据处理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198278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以协议为特征的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同态加密的隐私保护加密方法、信息数据处理终端;选择hash函数并选择一个安全对称加密算法如AES作为加密,采用公钥私钥对的方式增强隐私保护,并且实现对多个用户的请求服务;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多个移动用户相互合作并使用假名技术来保护他们自己的身份信息,同时使用同态加密技术保护他们自己的服务请求和其他信息,如果用户可以在基站缓存中获得所需信息,则他不会从服务器请求信息,这可以降低暴露用户敏感信息的风险;否则,用户通过聚合请求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以实现k匿名性和多样性,使得服务提供商无法将服务定位到请求用户,这可以保护用户的位置,查询信息和查询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同态加密的隐私保护加密方法、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本专利技术属于以协议为特征的数据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隐私保护加密方法、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产品。并非所有的网络都是可信的,所以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所有行业的热门话题。在获得服务时,可以保证移动用户的敏感数据得到有效保护,除请求者外的用户不能获得请求者获取的服务信息,也就是说,可以访问和控制第三方。基于属性的加密是用于数据访问控制的一种重要加密手段。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基于属性的加密(ABE)方案。属性加密作为一种公钥密码体制,首先保证了数据的机密性。其次,属性加密方案可用于用户的访问控制、识别和撤消用户信息。属性加密必须能够抵抗合谋攻击,以防止用户通过合并属性非法访问未授权和私有信息。为了使保护方案更灵活的访问控制策略,研究者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密钥策略的属性加密方案和基于密文策略的属性加密方案,传统的门限策略访问控制方案只能进行一对一服务,用户成本及服务器的计算成本和通信成本较高;现有的加密方案对于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隐私保护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同态加密的隐私保护加密方法包括:多个移动用户相互合作并使用假名技术来保护他们自己的身份信息,同时使用同态加密技术来保护他们自己的服务请求和其他信息,在向服务器请求服务之前,移动用户首先从基站缓存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如果用户在基站缓存中获得所需信息,则他不会从服务器请求信息;否则,用户通过聚合请求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实现k匿名性和多样性,使得服务提供商无法将服务定位到请求用户,保护用户的位置,查询信息和查询偏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隐私保护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同态加密的隐私保护加密方法包括:多个移动用户相互合作并使用假名技术来保护他们自己的身份信息,同时使用同态加密技术来保护他们自己的服务请求和其他信息,在向服务器请求服务之前,移动用户首先从基站缓存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如果用户在基站缓存中获得所需信息,则他不会从服务器请求信息;否则,用户通过聚合请求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实现k匿名性和多样性,使得服务提供商无法将服务定位到请求用户,保护用户的位置,查询信息和查询偏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同态加密的隐私保护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同态加密的隐私保护加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TA输入安全参数并生成素数q,令G为q阶加法循环群,GT为q阶乘法循环群,g为G生成元;步骤二:选择hash函数H:{0,1}→Zq,TA选择一个安全对称加密算法如AES作为加密,选择两个随机参数α,β∈Zq,计算h=gβ,f=g1/β,TA选择随机数计算Ppub=gs,公开系统参数:{q,g,G,GT,e,e(g,g)α,h,f,Ppub};步骤三:安全系统主密钥MK=(β,gα);移动用户ui,服务提供者以及代理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RSA生成相应公钥私钥对;移动用户ui提交真实用户名IDi与属性集合si给TA;TA选择随机数rij,j=1,2,……,计算s0=H(s)及PIDij=Encso(IDi||rij),用户的代号为:PIDi={PIDi1,PIDi2,…};步骤四:TA通过安全信道发送假名给ui,TA通过计算生成私钥,秘密发送给用户ui;步骤五:用户ui向周围广播请求l服务信息,将请求发送给代理,其他用户接收到服务请求广播后,如果也想请求该服务,则向代理发送请求,将所有请求通过计算发送给代理;步骤六:代理收到请求后,判断请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鹏程李莉颜蓓周震姜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