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峰专利>正文

新型隔热保温结构及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229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隔热保温结构及施工工艺,该结构由内至外依次为基层、隔热保温层、纤维增强抗裂层、饰面层,施工工艺如下:基层处理→抹新型多功能隔热保温灰浆→抹抗裂基体→在抗裂基体上抹渗入型防水养护液→饰面处理,该结构解决了建筑结构抗渗、抗裂、抗风压、抗冲击等技术难题,降低了材料成本,提高了建筑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耐久性能和施工的劳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隔热保温结构及施工工艺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隔热保温结构及施工工艺,主要用于围护结构外墙外隔热保温。二、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27%,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已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因此,节约建筑能耗,推广实施建筑节能工作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墙体的隔热保温技术,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并有大量文献:这些文献中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1、隔热保温材料墙体主要由粘结剂、隔热保温层、抗裂层和罩面层组成;2、隔热保温层所用保温材料多用聚苯乙烯颗粒、岩棉与保温灰浆组成;3、抗裂层由抗裂砂浆和加筋材料组成。原有的隔热保温材料系统的施工技术在实际的施工和使用中,大多利用网格布等加筋材料,以防止砂浆的开裂,而加筋材料的加入不仅增加了施工的程序,而且由于大量的网格布置于抗裂砂浆的中间位置,由于材料的表面温度变化最为剧烈,因而表面应力大,易于形成温度开裂;而现有的利用纤维等增强的抗裂砂浆,由于砂浆本身的性能不佳,同时缺乏相应的施工工艺,也不能有效解决抗裂砂浆的开裂问题,结果造成隔热保温效果下降,同时墙体的抗裂、防水性能较差、施工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当前建筑节能基本国策的实施,不利于全面推广建筑节能。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保温效果好、抗渗能力强的新型隔热保温墙体。该墙体具有防水抗裂、隔热保温性能好、施工效率高等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隔热保温结构,包括基层、隔热保温层、抗裂层、饰面层,其特征在于:隔热保温层为一种新型多功能保温隔热灰浆,它的组分及含量(重量)为:聚苯乙烯颗粒B1份,复合干粉料A8-13份,水6~15;其中复合干粉料A的组分及含量(重量)为:水泥50~80%,硅铝空心玻璃球体料10~40%,纤维0.1~5%,引气剂0.005~0.05%,改性剂1~5%,减水剂0.2~1.2%,增粘剂0.5~2%;抗裂层为一种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抗裂砂浆,由抗裂基体与渗-->入型防水养护液组成,其中抗裂基体的组份及含量(重量)为:抗裂胶粉1份,水泥2~2.5份,砂10~12份,水2~2.5份;其中:抗裂胶粉的组份及含量(重量)为:无机矿粉30~50%,耐碱纤维0.1~4%,体积稳定剂25~40%,聚合物改性剂30~45%;饰面层由具有柔性、耐水功能的腻子和色彩涂料形成。所述的耐碱纤维可以是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动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种新型隔热保温结构的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如下:基层处理→抹新型多功能隔热保温灰浆→抹抗裂基体→在抗裂基体上抹渗入型防水养护液→饰面处理。基层处理基层处理工艺一般为表面的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视表面的情况,应对墙体表面的松动、风化部分进行物理处理,对不平整墙面用普通砂浆找平,而光洁的框架结构部分则应进行凿毛处理或涂抹界面处理剂。隔热保温灰浆层的施工隔热保温灰浆层的厚度根据墙体的导热系数和设计具体要求确定,灰浆层厚度在4cm以下采用1次成型,在4cm以上采用2次或多次成型抗裂层的施工隔热保温灰浆干燥(约一周)后,在隔热保温灰浆的基础上抹聚合物水泥抗裂砂浆。砂浆固化后应随之进行表面的防水和增强处理,即在抗裂砂浆表面涂抹渗入型弹性防水养护液。该养护液与抗裂砂浆形成的整体即为抗裂层。实验证明,对抗裂砂浆表面进行防水和增强处理是保证砂浆不至开裂的重要措施,采用渗入型的弹性防水养护液,一方面可以避免外部水分进入隔热保温层,影响保温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抗裂砂浆中的水分不容易散发,起到了保证养护条件的作用;同时,该有机物渗入砂浆层可形成新的抗裂层,有效防止砂浆层的开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隔热保温性能的实现机理材料:采用聚苯乙烯颗粒:由于聚苯乙烯的隔热保温性能优良,其导热系数较小:λg=0.041w/(m·k)。在本隔热保温材料中填加一定数量合理级配的聚苯乙烯颗粒,达到了提高隔热保温性能和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双重效果。工艺:采用闭孔发泡技术:为了消除孔内气体的对流换热,采用微型气孔可以减少孔壁之间的辐射换热,从而进一步提高固态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使隔热保温材料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均布的微型闭孔气泡:由于静态空气是极好的隔热保温物质,在静态0℃时的导热系数λg=0.026w/(m·k),比现有各种隔-->热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都小,因此静态空气是最好的隔热保温物质。使保温材料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均布的微型闭孔气泡,实质上就是在固态的保温材料中填加了最好的保温物质—静态空气,可以显著提高固体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2、抗裂层的抗裂功能的实现材料:引入膨胀剂:为达到抗裂砂浆早期零收缩的目的,根据材料学原理,该体系利用“钙钒石膨胀理论”,在原料中引入膨胀剂,由于在水化后生成膨胀性晶体(钙钒石和氢氧化钙),增加了砂浆体系中的晶体含量,填充或堵塞了毛细孔缝,孔隙率大大下降,产生体积膨胀,体内产生压应力和压应变,补偿了各类收缩变形,抵消或部分抵消了相应的拉应力,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抗裂性。在抗裂砂浆中加入耐碱纤维:加入耐碱纤维可以使抗裂砂浆的应力分散均匀,从而避免因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工艺:涂抹渗入型弹性防水养护液:在抗裂砂浆上涂抹养护液采用渗入型的弹性防水养护液,一方面可以避免外部水分进入隔热保温层,影响保温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抗裂砂浆中的水分不容易散发,起到了保证养护条件的作用;同时该养护液渗入砂浆层可形成新的抗裂层,有效防止砂浆层的开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选用了具有防水和憎水性能的材料以保证墙体系统具有很好的隔热保温性能,与此同时,通过确定良好的工艺制度,不仅解决了隔热保温墙体材料经常出现的“空、鼓、裂”问题,而且经冻融循环、耐冲击、耐磨损、抗风压、吸水率实验证实,使用该工艺进行施工,墙体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由于减少了施工过程,可提高施工效率40%以上,同时节约材料成本50%以上。四、附图说明: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层 2——隔热保温层 3——抗裂层 4——饰面层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新型隔热保温结构,包括基层、隔热保温层、抗裂层、饰面层,隔热保温层为一种新型多功能保温隔热灰浆,它的组分及含量(重量)为:聚苯乙烯颗粒B1份,复合干粉料A8份,水6份;其中复合干粉料A的组分及含量(重量)为:水泥62.37%,硅铝空心玻璃球体料30%,纤维0.1%,引气剂0.03%,改性剂5%,减水剂0.6%,增粘剂1.9%;抗裂层为一种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抗裂砂浆,表层涂抹渗入型弹性防水养护液,防水养护液为一种丙烯酸有机弹性涂料,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抗裂砂浆的组分及含量(重量)为:抗裂胶粉1份,水泥2份,砂12份,水2.3份;其中:抗裂胶粉的组份及含量(重量)为:-->无机矿粉21%,耐碱纤维3%,体积稳定剂25%,聚合物改性剂44%,饰面层由具有柔性、耐水功能的腻子和色彩涂料形成。所述的耐碱纤维可以是聚丙烯纤维。一种新型隔热保温结构的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如下:基层处理→抹新型多功能隔热保温灰浆→抹抗裂基体→在抗裂基体上抹渗入型防水养护液→饰面处理。实施例2:一种新型隔热保温结构,包括基层、隔热保温层、抗裂层、饰面层,隔热保温层为一种新型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隔热保温结构,包括基层、隔热保温层、抗裂层、饰面层,其特征在于:隔热保温层为一种新型多功能保温隔热灰浆,它的组分及含量(重量)为:聚苯乙烯颗粒B  1份,复合干粉A  8-13份,水  6~15份;其中复合干粉料A的组分及含量(重量)为:水泥50~80%,硅铝空心玻璃球体料10~40%,纤维0.1~5%,引气剂0.005~0.05%,改性剂1~5%,减水剂0.2~1.2%,增粘剂0.5~2%;抗裂层为一种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抗裂砂浆,它由抗裂基体与渗入型防水养护液组成,其中抗裂基体的组份及含量(重量)为:抗裂胶粉1份,水泥2~2.5份,砂10~12份,水2~2.5份;其中:抗裂胶粉的组份及含量(重量)为:无机矿粉30~50%,耐碱纤维0.1~4%,体积稳定剂20~45%,聚合物改性剂30~45%,防水养护液为一种丙烯酸系列的有机弹性涂料;饰面层由具有柔性、耐水功能的腻子和色彩涂料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隔热保温结构,包括基层、隔热保温层、抗裂层、饰面层,其特征在于:隔热保温层为一种新型多功能保温隔热灰浆,它的组分及含量(重量)为:聚苯乙烯颗粒B 1份,复合干粉A 8-13份,水6~15份;其中复合干粉料A的组分及含量(重量)为:水泥50~80%,硅铝空心玻璃球体料10~40%,纤维0.1~5%,引气剂0.005~0.05%,改性剂1~5%,减水剂0.2~1.2%,增粘剂0.5~2%;抗裂层为一种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抗裂砂浆,它由抗裂基体与渗入型防水养护液组成,其中抗裂基体的组份及含量(重量)为:抗裂胶粉1份,水泥2~2.5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峰马保国蹇守卫周强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