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计算模型导入时的自动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边坡计算模型导入时的自动修复方法,属于地质岩土软件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一些岩土边坡(滑坡)计算软件,用户在导入边坡计算模型时,由于线型问题或者人为建模(一般都是通过AUTOCAD软件建模)时的失误,例如线条断开、重叠等,导致岩土边坡计算软件不能辨识计算模型,用户须重新检查、修改原有CAD模型后再次导入;其次,倘若用户根据个人经验或者后期补充勘察认为某段地层线须做适当调整,亦只能重新CAD建模而不能直接在原有的计算界面上直接进行调整;对于自动搜索最危险滑动面时,由于现有岩土边坡计算软件未对计算结果进行分类填充形成封闭区间云图,因此,用户无法对滑动面进行快速准确搜索。请参阅图1,现有的边坡计算模型导入过程,仅判断线条是否为线段、圆弧、且相互连接,如果不是,要求用户再CAD软件中修正后再导入,如果是,判断图形是否分层且独立成区域,不是,则进行人工手动分层并手动填充区域,是,则,则可进行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支档结构计算、滑坡推理计算、普通抗滑桩计算、锚索抗滑桩、挡土墙计算。边坡计算模型的应用都必须以导入后的图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计算模型导入时的自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形线条自动修复步骤:步骤1、导入边坡计算模型;步骤2、计算图形的最大高度和宽度,设置带标尺的边框,下边框的长度为图形的宽度,左边框和右边框上的顶端纵坐标值大于图形的最大高度值;步骤3、手动识别出滑动面和水位线,然后对图形中的其余线条进行修正;步骤4、自动识别坡面线并连接,生成连续坡面线;步骤5、自动识别岩土线,并对不连续的岩土线进行延长或缩短,生成连续岩土线;步骤6、完成图形线条的修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计算模型导入时的自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形线条自动修复步骤:步骤1、导入边坡计算模型;步骤2、计算图形的最大高度和宽度,设置带标尺的边框,下边框的长度为图形的宽度,左边框和右边框上的顶端纵坐标值大于图形的最大高度值;步骤3、手动识别出滑动面和水位线,然后对图形中的其余线条进行修正;步骤4、自动识别坡面线并连接,生成连续坡面线;步骤5、自动识别岩土线,并对不连续的岩土线进行延长或缩短,生成连续岩土线;步骤6、完成图形线条的修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计算模型导入时的自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其余线条的修正为:对于线段,保持不变;对于折线,将折点处的线条打断,使折线转变为多个线段依次相连,从而将滑动面和水位线之外的所有线条均转变为线段,将得到的线段集合在一起,生成第一线段集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坡计算模型导入时的自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生成连续坡面的过程为:4-1、逐条判断第一线段集合中的线段是否重叠,若重合,则保留重叠线段中的一条,删除多余的重叠线段;4-2、对第一线段集合中的各线段逐条做中点辅助线,若线段的中点辅助线和第一线段集合中的其他线段无交点,将该线段定义为坡面线;若有交点,说明该线段不是坡面线;判断完毕将该中点辅助线删除;4-3、将被定义为坡面线的线段按照各线段的横坐标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依次连接,若相邻两线段不连续,则自动将后一条坡面线与前一条坡面线连接,直至将全部坡面线连接完毕,形成连续坡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边坡计算模型导入时的自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2为:第一线段集合中的各线段逐条执行如下操作:获取线段的中点坐标值(x,y),以(x,y+K)作起点,以(x,y0)做终点,画中点辅助线,若该中点辅助线与其他线段无交点,则将该线段定义为坡面线,所述y0为左边框或右边框上标尺的最大值,所述K≥0.00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边坡计算模型导入时的自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执行过程如下:5-1、将所述第一线段集合中除坡面线外的其余线段均定义为岩土线,并生成岩土线集合,从而完成岩土线的自动识别;5-2、岩土线集合中的各线段逐条执行如下操作:5-2-1、判断岩土线两端点是否均与其他岩土线有相交,若是,说明该岩土线不存在独立端点,不需要处理,选择下一条岩土线重复执行步骤5-2,若否,执行步骤5-2-2;所述独立端点为与其他岩土线不连接且不相交的端点;5-2-2、判断该岩土线上是否有交点S1,所述交点S1是该岩土线与其他岩土线的交点,若岩土线上存在交点S1,执行步骤5-2-3,若岩土线上无交点S1且两端点均为独立端点,则将其删除,选择下一条岩土线重复执行步骤5-2;若该岩土线无交点S1,且仅有一端点为独立端点,则从该独立端点出发,反向延长该岩土线直至与边框或者坡面线相交,生成交点A,将交点A作为该岩土线的新的端点,取消原来的独立端点,选择下一条岩土线重复执行步骤5-2;5-2-3、对该岩土线上的独立端点逐一执行如下操作:计算独立端点与该岩土线上最近交点S1的距离L1,然后以该独立端点为起点做该岩土线的反向延长辅助线,直至与边框或者坡面线相交,判断该反向延长辅助线与其他岩土线是否相交,若否,则将与边框或坡面线的交点命名为交点S2,若是,则将反向延长线上与独立端点最近的交点命名为交点S2,计算该独立端点与该交点S2的距离L2,若距离L1≥距离L2,将该岩土线延长到交点S2,即交点S2作为该岩土线的端点,取消原独立端点,若距离L1<距离L2,将该岩土线缩短到交点S1,即交点S1作为该岩土线的端点,取消原独立端点;然后删除反向延长辅助线,选择下一条岩土线重复执行步骤5-2;5-3、各条岩土线均经过步骤5-2的操作,使任意一岩土线的两端点必然与其他岩土线的端点或边框或坡面线连接,生成多条连续岩土线。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坡计算模型导入时的自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自动修复方法还包括自动填土步骤:步骤7、生成点链辅助线;步骤8、创建初点链;步骤9、构建每一条初始点链对应的整体性点链;步骤10、创建由整体性点链形成的封闭区域,生成土层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边坡计算模型导入时的自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为:7-1、自动记录所有坡面线、岩土线以及边框线段,并将统计到的线段集合在一起,生成第二线段集合;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侃,柳文强,黄树根,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