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推车的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964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儿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推车的脚轮,其包括采集部、减震调节部和控制部,数据采集部收集信息并传输给控制部,控制部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判断儿童的实时状态并控制减震调节部自动改变减震结构,调整减震特性,以得到最佳的减震性能,提高儿童的乘坐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推车的脚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儿童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儿童推车的脚轮。
技术介绍
为减小儿童推车在行进过程中的震动,一般在脚轮和车架之间或脚轮上设置有减震机构。例如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的专利产品儿童推车的车轮组件及儿童推车(CN105946460B),其中的车轮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轮接头与车轮且具有减震效果的减震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推车的脚轮,其具有减震结构,并且其能够根据所载的儿童的个人实时状态自动改变减震结构,调整减震特性,以得到最佳的减震性能,提高儿童的乘坐舒适度。包括:数据采集部、减震调节部和控制部,控制部根据数据采集部收集的信息控制减震调节部的运行;其中,数据采集部包括:光电传感器,其安装于推车睡篮的内侧上沿,用于检测推车内儿童的姿态高度;呼吸传感器,其邻近光电传感器地安装于推车睡篮的内侧,用于检测推车内儿童的实时呼吸频率;减震调节部包括:轮接头,其用于连接推车的脚轮与车架;外壳,其固定于轮接头的下方;滚珠丝杠副,其中,丝杠固定在外壳内部,螺母与弹性接触板固定连接,驱动装置用于带动螺母和弹性接触板沿丝杠移动;弹性接触板,其安装在螺母上,其在滚珠丝杠副的带动下,与弹性件的不同位置抵接;弹性件,其由具有第一劲度系数K1的第一弹簧和具有第二劲度系数K2的第二弹簧组成,且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长度相同;当弹性接触板被带动至第一弹簧上方且仅与第一弹簧相抵接时,弹性件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当弹性接触板被带动至第二弹簧上方且仅与第二弹簧相抵接时,弹性件处于第二工作模式;当弹性接触板被带动至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上方并同时与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都抵接时,弹性件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当光电传感器测到的睡篮内的儿童的姿态高度小于第一值时,判断此时儿童为平躺状态;当姿态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值时,判断此时儿童为坐立状态;当儿童的呼吸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值时,判断此时儿童为清醒状态;当呼吸频率小于第二值时,判断此时儿童为睡眠状态;当姿态高度小于第一值且呼吸频率小于第二值时,表明儿童处于平躺沉睡状态,则控制系统控制弹性接触板移动到第一弹簧上方,使弹性件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此时减震特性偏软,减震效果最佳,有利于儿童的睡眠;当姿态高度小于第一值且呼吸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值时,表明儿童处于平躺清醒状态,则控制系统控制弹性接触板移动到第二弹簧上方,使弹性件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此时减震特性较之第一工作模式更硬,以使整车具有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睡眠的轻微晃动;当姿态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值且呼吸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值时,表明儿童处于坐立清醒状态,则控制系统控制弹性接触板移动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上方,此时两根弹簧处于并联状态,等效劲度系数为K1+K2,弹性件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此时减震特性较之第二工作模式更硬,以使整车具有有助于儿童的消化的适宜晃动;第一进度系数K1<第二进度系数K2<等效劲度系数K1+K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所载的儿童的个人实时状态自动改变减震结构,调整减震特性,以得到最佳的减震性能,提高儿童的乘坐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减震调节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系统的结构以及所实现的功能。减震调节部包括:轮接头21,用于连接推车的脚轮与车架;减震调节部外壳,安装于轮接头21下方,用于容纳、固定和保护其内元件;滚珠丝杠副22包括:丝杠和螺母;丝杠,固定在脚轮减震调节部2的外壳内部,用于为螺母提供运动轨道;螺母,其为滚珠丝杠副22上的运动部件,用于带动弹性接触板24在丝杠上移动;驱动装置23,其为弹性接触板24在滚珠丝杠副22的往复运动提供动力;弹性接触板24,安装在螺母上,用于接触弹性件25的不同位置,获得不同的工作模式:当接触弹簧K1时,弹性件25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当接触弹簧K2时,弹性件25处于第二工作模式;当同时接触弹簧K1和K2时,弹性件25处于第三工作模式;弹性件25,由两种不同劲度系数的弹簧组成,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用于提供不同强度的弹力;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当光电传感器测到的睡篮内的儿童的高度小于第一值时,判断此时儿童为平躺状态;当儿童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值时,则判断此时儿童为坐立状态;当儿童的呼吸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值时,判断此时儿童为清醒状态;当儿童的呼吸频率小于第二值时,判断此时儿童为沉睡状态;根据数据采集部获取到的检测信息判断儿童实时状态,当数据采集部检测到推车内儿童的高度小于第一值且呼吸频率小于第二值时,表明儿童处于平躺沉睡状态,则控制系统控制弹性接触板24移动到弹性件25劲度系数为K1的弹簧上方,使弹性件25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此时减震效果最佳,有利于儿童的睡眠;当推车内儿童的高度小于第一值且呼吸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值时,表明儿童处于平躺清醒状态,则控制系统控制弹性接触板24移动到弹性件25劲度系数为K2的弹簧上方,使弹性件25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此时减震效果次之,轻微的晃动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睡眠;当推车内儿童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值且呼吸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二值时,表明儿童处于坐立清醒状态,则控制系统控制弹性接触板24移动到弹性件25劲度系数为K1和K2的弹簧上方,此时两根弹簧处于并联状态,等效劲度系数为K1+K2,弹性件25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此时减震效果一般,适宜的晃动有助于儿童的消化与吸收;K1<K2<K1+K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不背离正如一般性地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范围,可以对各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示出的专利技术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化和/或修改。因此,从所有方面来讲,这里的实施例应该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并非限定性的。同样,本专利技术包括任何特征的组合,尤其是专利权利要求中的任何特征的组合,即使该特征或者特征的组合并未在专利权利要求或者这里的各个实施例中被明确地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推车的脚轮,其具有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能够根据所载儿童的个人实时状态自动调整减震特性,以得到最佳的减震性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推车的脚轮,其具有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能够根据所载儿童的个人实时状态自动调整减震特性,以得到最佳的减震性能。2.一种儿童推车的脚轮,其包括数据采集部、减震调节部和控制部,控制部根据数据采集部收集的信息控制减震调节部的运行;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部包括:光电传感器,其安装于推车睡篮的内侧上沿,用于检测推车内儿童的姿态高度;呼吸传感器,其邻近光电传感器地安装于推车睡篮的内侧,用于检测推车内儿童的实时呼吸频率;减震调节部包括:轮接头,其用于连接推车的脚轮与车架;外壳,其固定于轮接头的下方;滚珠丝杠副,其中,丝杠固定在外壳内部,螺母与弹性接触板固定连接,驱动装置用于带动螺母和弹性接触板沿丝杠移动;弹性接触板,其安装在螺母上,其在滚珠丝杠副的带动下,与弹性件的不同位置抵接;弹性件,其由具有第一劲度系数K1的第一弹簧和具有第二劲度系数K2的第二弹簧组成,且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长度相同;当弹性接触板被带动至第一弹簧上方且仅与第一弹簧相抵接时,弹性件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当弹性接触板被带动至第二弹簧上方且仅与第二弹簧相抵接时,弹性件处于第二工作模式;当弹性接触板被带动至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上方并同时与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都抵接时,弹性件处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太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万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