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35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备:作为冷藏温度带储藏室的冷藏储藏室(冷藏室(4)、蔬菜室(5)),作为冷冻温度带储藏室的冷冻储藏室(冷冻室(6)),配设在冷冻储藏室侧面的散热管(9),以及位于冷藏储藏室和冷冻储藏室的侧面地设置、构成该冰箱的侧面隔热壁的真空隔热板(10);真空隔热板(10)被形成为覆盖冷藏储藏室和冷冻储藏室的侧面的大小,并且被形成为位于冷冻储藏室侧面的部位比位于冷藏储藏室侧面的部位厚度增大、并且避开散热管(9)的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冰箱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冰箱。
技术介绍
以往,有用发泡隔热材料和真空隔热板构成侧面隔热壁来使隔热性能提高、抑制热量向储藏室内流入的冰箱。在这样的冰箱中,以高效率地进行冷热循环用的散热、防止冰箱表面的温度下降引起的结露等为目的,有时沿外箱的内表面一侧配设冷热循环的散热管的一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0738号公报那么,以往在真空隔热板和散热管重叠地配置的情况下,通过对真空隔热板实施冲压加工,或者如果是将多片核心部件层叠构成真空隔热板的结构的话则通过使核心部件的一部分间隔剔除(間引く)来形成厚度相对薄的部分,由此形成用来配设散热管的沟槽部。但是,在冲压加工的情况下,由于边沿长度方向输送真空隔热板边用辊碾压来形成沟槽部,因此难以形成沿真空隔热板的宽度方向即冰箱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沟槽部。并且,在将核心部件间隔剔除的情况下,尽管为了在真空隔热板的例如中央附近形成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沟槽部而需要配置多个核心部件,但难以在确保形成沟槽部的间隙适当的状态下制造真空隔热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提供能够确保必要的隔热性能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散热管的配设的冰箱。实施方式的冰箱具备:作为冷藏温度带储藏室的冷藏储藏室,作为冷冻温度带储藏室的冷冻储藏室,配设在冷冻储藏室侧面的散热管,以及位于冷藏储藏室和冷冻储藏室的侧面地设置、构成该冰箱的侧面隔热壁的真空隔热板;真空隔热板被形成为覆盖冷藏储藏室和冷冻储藏室的侧面的大小,并且被形成为位于冷冻储藏室侧面的部位比位于冷藏储藏室侧面的部位厚度增大、并且避开散热管的形状。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结构的图;图2为作为参考例示意地表示以往的真空隔热板的结构的图;图3为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板的结构的图;图4为示意地表示在真空隔热板上涂敷粘接部件的形态的图;图5为示意地表示真空隔热板上形成的弯曲部的图;图6为示意地表示其他的冰箱的结构的图;图7为示意地表示其他的真空隔热板的结构的图之一;图8为示意地表示其他的真空隔热板的结构的图之二;图9为示意地表示其他的真空隔热板的结构的图之三;图10为示意地表示其他的真空隔热板的结构的图之四;图11为示意地表示其他的真空隔热板的结构的图之五。图中,1表示冰箱;3表示冷藏室(冷藏储藏室);5表示蔬菜室(冷藏储藏室);6表示冷冻室(冷冻储藏室);8表示隔热隔板;9表示散热管;10表示真空隔热板;11表示基体核心部件(第1核心部件);12、12a~12c表示层叠核心部件(第2核心部件);13表示沟槽部;14表示弯曲部;15表示空间部;30表示侧面隔热壁;61表示制冰室(冷冻储藏室);62表示上部冷冻室(冷冻储藏室);63表示下部冷冻室(冷冻储藏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11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有由外箱2和配置在外箱2内侧的内箱3构成的框体。该冰箱1在外箱2与内箱3之间设置有隔热壁。该隔热壁由例如聚氨酯等发泡隔热材料31(参照图5)、真空隔热板10(参照图3)构成。在内箱3中从上方依次设有作为冷藏温度带储藏室的冷藏室4和蔬菜室5、以及作为冷冻温度带储藏室的冷冻室6。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冻室6在蔬菜室5的下方设置有沿冰箱1的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制冰室61和上部冷冻室62,以及夹着隔板64配置的下部冷冻室63。冷藏室4用例如旋转式的门4a开闭,蔬菜室5、制冰室61、上部冷冻室62和下部冷冻室63分别用抽拉式的门5a、门61a、门62a和门63a开闭。这些储藏室中的冷藏室4和蔬菜室5相当于冷藏储藏室,冷冻室6相当于冷冻储藏室。内箱3具备将冷藏室4和蔬菜室5分隔的隔板7以及设置在蔬菜室5与冷冻室6之间的隔热隔板8。即,冷藏温度带储藏室与冷冻温度带储藏室之间用隔热隔板8分隔。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在冰箱1的背面一侧的下部设置有机械室1a,在该机械室1a内配置有构成冷热循环的压缩机等。另外,机械室1a也可以是设置在冰箱1背面一侧的上部等其他位置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冰箱1分别在侧面一侧、背面一侧、顶面一侧和底面一侧设置有隔热壁。其中,设置在侧面一侧的隔热壁相当于侧面隔热壁30(参照图5),由粘接在外箱2上的真空隔热板10和填充在真空隔热板10与内箱3之间的发泡隔热材料31构成。另外,设置在冰箱1的背面一侧、顶面一侧或底面一侧的隔热壁由单一的发泡隔热材料31、单一的真空隔热板10、或者发泡隔热材料31和真空隔热板10的组合中的任一个构成。在此参照图2对设置在侧面一侧的以往的隔热壁的结构进行说明。在以往的隔热壁使用的真空隔热板110上,在成为图示上下方向的长度方向的范围内形成配设冷热循环(图示省略)的散热管9的沟槽部113。该沟槽部113能够通过对真空隔热板110的核心部件实施冲压加工、设置厚度相对薄的薄壁部111和厚度相对厚的厚壁部112而形成。或者,沟槽部113也可以通过使板状核心部件的一部间隔剔除来设置薄壁部111和厚壁部112而形成。该真空隔热板110的形成沟槽部113的面成为粘接到外箱2的内表面上的粘接面。这是因为,在以冷热循环的散热为目的的情况下,与将散热管9埋设在隔热壁内相比优选将其配设在热壁外,并且为了抑制热量向储藏室流入,优选将散热管9夹着隔热壁而设置在与储藏室相反的一侧的缘故。在真空隔热板110的情况下,由于该情况下在整个长度方向形成厚壁部112,因此存在不仅沟槽部113形成困难、而且散热管9铺装的自由度下降的风险。即,在通过冲压加工设置沟槽部113的情况下,形成与真空隔热板110的宽度方向即冰箱1的前后方向平行的沟槽部113困难。或者,在使核心部件间隔剔除的情况下,为了在真空隔热板110的中央附近形成与宽度方向平行的沟槽部113,尽管有必要隔开相当于沟槽部113的间隙地配置多个核心部件,但为了形成与宽度方向平行的沟槽部113而进行定位的同时来制造是困难的。而且,尽管散热管9不仅是为了冷热循环的散热而且也是以防止向冰箱1的表面结露为目的而配设的,但在箱内温度相对高的冷藏室4等的侧面部位,即使没有箱内温度相对低的冷冻室6的侧面部位那么高的隔热性能,多数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结露。因此,实际情况是,即使不一定将散热管9配设到冷藏室4的侧面,或者真空隔热板110的厚度没有冷冻室6的侧面那么厚,也能够确保足够的隔热性能。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必要的隔热性能并使散热管9的配设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图3示意地表示了真空隔热板10。另外,图3中将冰箱1中设置的冷藏室4的上下方向的范围的标识表示为R、将蔬菜室5的上下方向的范围的标识表示为V、将冷冻室6的上下方向的范围的标识表示为F。整体上看,真空隔热板10的位于冷冻室6侧面的部位的厚度(t2)比位于冷藏室4侧面的部位的厚度(t1)厚。即,真空隔热板10在位于冷冻储藏室侧面的部位设置了避开散热管9地形成的、使厚度比位于冷藏储藏室侧面的部位增大了的部位。另外,本实施方式设定为t1=7mm、t2=13mm。该真空隔热板10由形成为覆盖冷藏室4和冷冻室6侧面的大小的1个基体核心部件11和重叠配置在该基体核心部件11上、使真空隔热板10的厚度增大的1个以上——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层叠核心部件12形成。该基体核心部件11相当于第1核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作为冷藏温度带储藏室的冷藏储藏室,作为冷冻温度带储藏室的冷冻储藏室,配设在所述冷冻储藏室侧面的散热管,以及位于所述冷藏储藏室和所述冷冻储藏室的侧面地设置、构成该冰箱的侧面隔热壁的真空隔热板;所述真空隔热板被形成为覆盖所述冷藏储藏室和所述冷冻储藏室的侧面的大小,并且被形成为位于所述冷冻储藏室侧面的部位比位于所述冷藏储藏室侧面的部位厚度增大、并且避开所述散热管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12 JP 2017-115147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作为冷藏温度带储藏室的冷藏储藏室,作为冷冻温度带储藏室的冷冻储藏室,配设在所述冷冻储藏室侧面的散热管,以及位于所述冷藏储藏室和所述冷冻储藏室的侧面地设置、构成该冰箱的侧面隔热壁的真空隔热板;所述真空隔热板被形成为覆盖所述冷藏储藏室和所述冷冻储藏室的侧面的大小,并且被形成为位于所述冷冻储藏室侧面的部位比位于所述冷藏储藏室侧面的部位厚度增大、并且避开所述散热管的形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隔热板由形成为位于所述冷藏储藏室侧面的部位的厚度的第1核心部件和设置在该第1核心部件上、将该真空隔热板的厚度调整为位于所述冷藏储藏室侧面的部位的厚度的第2核心部件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核心部件上呈互相离开的状态设置有多个所述第2核心部件,将该第2核心部件之间作为配设所述散热管的部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隔热板不在外周部形成厚度不同的部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桥郁夫合野一彰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