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废物热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123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废物热解装置,包括:热解单元、余热利用单元以及尾气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热解单元包括:对污泥进行热解处理的回转炉以及对经回转炉热解后产生的气体进行燃烧的二燃室,其中,所述回转炉外部还设有与其外壁间隙设置的回转炉夹套,所述回转炉夹套连通所述二燃室的出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原有的污泥处理装置工艺复杂、处理时间长、运行成本高以及操作不便的问题。通过自给热的方式,同时还可回收过剩能量;根据污泥特点将普通生活污泥和危险污泥分别处理;达到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的,实现尾气排放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废物热解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质废物处理
,特别适用于污泥、餐厨垃圾、油泥油脚、菌渣、药渣等涉及生物质废物的热解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废物包括污泥、餐厨垃圾、油泥油脚、菌渣、药渣等含有大量生物活体细胞的废物及其任意比例的组合。近年来,生物质废物产生量以每年10%的速度急剧增加。生物质废物的成分复杂、含水率高、脱水困难,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而且常伴有恶臭,如果不经过适当的处理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另外,生物质废物中还含有大量氮、磷、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等成分,经适当处理后可回收利用做农业肥料。目前将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经厌氧消化、水热、脱水干化处理后的泥饼处置方法有堆肥、填埋和焚烧,相比而言,焚烧具有减害、减量和无害化等优点,达到对污泥的最终处置。焚烧分为间接焚烧和直接焚烧,间接焚烧需要与其他燃料(例如:煤)混合,大多用在热电厂改造,其对污泥的颗粒要求较细,与煤的混合程度较高,且对混合比例有限制,混合比例较高会影响煤的燃烧性能;直接燃烧是将污泥添加少量辅助燃料后可直接入炉进行焚烧,直接燃烧是一种节能型处理方式,但如果污泥含水率较高,热值较低,直接入炉焚烧需要消耗大量的辅助燃料,运行成本高,必要时还需要增加污泥的预处理干化工序。针对直接燃烧的方式,通常现行工艺是将泥饼与辅助燃料混合送入循环流化床直接燃烧,燃烧后的烟气经余热锅炉、尾气处理达标后排放。这种处理工艺不需要对泥饼进行预处理(包括烘干、破碎等)而且对后续的除尘设备要求较高,造成余热利用困难和尾气处理工艺复杂;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辅助燃料,运行成本高;且循环流化床设备复杂,耗资大,对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设备简单、流程时间短、操作性好的污泥处理设备便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废物热解装置,以解决原有的污泥处理装置工艺复杂、处理时间长、运行成本高以及操作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质废物热解装置,包括:热解单元、余热利用单元以及尾气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热解单元包括:对污泥进行热解处理的回转炉以及对经回转炉热解后产生的气体进行燃烧的二燃室,其中,所述回转炉外部还设有与其外壁间隙设置的回转炉夹套,所述回转炉夹套连通二燃室的出气口。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包括:一段余热锅炉和二段余热锅炉,所述一段余热锅炉的出气口连接所述二段余热锅炉的进气口,所述一段余热锅炉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回转炉夹套,所述二段余热锅炉的出气口连接至尾气处理单元,其中,所述一段余热锅炉的出气口还设有直接连接至尾气处理单元的旁通烟道。进一步地,所述回转炉的出口连接出料罩,所述出料罩的底部通过安装的出料冷却变频螺旋将经回转炉处理过的污泥送至出料仓,所述出料罩的顶部通过安装的高温风机将热解后的气体送至二燃室,所述二燃室还连接有助燃风机。进一步地,所述尾气处理单元包括急冷脱酸塔和布袋除尘器,所述急冷脱酸塔一端连接所述二段余热锅炉的出气口和旁通烟道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另一端连接烟囱。优选地,所述一段余热锅炉的运行温度为550~800℃,压力为微负压;所述二段余热锅炉运行温度为225~800℃,压力为微负压。优选地,所述回转炉热解温度为350~750℃,压力为微负压,停留时间0.5h~3h;二燃室运行温度850~1250℃,压力为微负压,停留时间不少于2S。优选地,所述急冷脱酸塔运行温度200℃~550℃,烟气冷却时间小于1S,压力微负压;布袋除尘运行温度120~200℃,压力为微负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质废物热解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适合含水率0%-40%,有机质含量40~70%的生活污泥废物和危险污泥废物,通过对处理量和物料停留时间的选择可适用于具有不同含水率的污泥处置;由于含水率高于40%的废物,热解传递的热量绝大多数用于烘干水分,造成宝贵的热解炉容积和传热面积的浪费,有机质含量过低低的废物,在热解过程中反应物质少,热解产物少,热解效率低。(2)热解后的污泥病原体被彻底除去,有毒有害有机物被热解成燃气,热解后的灰渣可以综合利用,热解气燃烧的热量也能得到综合利用,通过尾气处理使燃烧后的废气达到无害排放,整个处理工艺不产生新的污染,基本达到零污染;(3)热解无需加入辅助燃料便可将污泥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全部热解为无害化合物CO、H2和CH4等;(4)热解需要的热源由热解气燃烧换热提供,实现自给热式;通过调节回转炉转速调整物料停留时间,以实现对不同含水率的污泥处置;(5)通过对二燃室加补燃天然气,实现对低热值污泥的有效处置;(6)通过二段式余热锅炉和急冷脱酸塔,实现一般污泥和危险污泥的综合利用;(7)同时间壁加热绝氧热解回转炉设备费用相对较低,操作、维护相对简单;(8)本专利技术实现短流程、低耗时的半干法尾气处理工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生物质废物热解装置的结构原理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生物质废物热解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针对现有技术中污泥处理方案工艺复杂,需消耗大量辅助燃料和设备复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自给热式污泥处置方案,具有流程短,设备相对简单,操作性好等优势。参照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污泥处理装置,包括热解单元a、余热利用单元b以及尾气处理单元c,其中,所述热解单元a包括:对污泥进行热解处理的回转炉11以及对经回转炉热解后产生的气体进行燃烧的二燃室12,其中,所述回转炉11外部还设有与其外壁间隙设置的回转炉夹套13,所述回转炉夹套13连通二燃室12的出气口,二燃室12燃烧后的气体重新在回转炉11和回转炉夹套13形成的间隙对回转炉外壁继续进行加热,可大大节省能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热解单元a中,热解需要的热源由热解气燃烧换热提供,实现自给热式,同时还可回收过剩能量。同时,由回转炉夹套13和回转炉11形成的间壁加热绝氧热解设备费用相对较低,操作、维护也相对简单。所述余热利用单元b包括:一段余热锅炉21和二段余热锅炉22,所述一段余热锅炉21的出气口连接所述二段余热锅炉22的进气口,所述一段余热锅炉21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回转炉夹套13,所述二段余热锅炉22的出气口连接至尾气处理单元c,其中,所述一段余热锅炉21的出气口还设有直接连接至尾气处理单元c的旁通烟道23。在余热利用单元b中,根据污泥特点将普通生活污泥和危险污泥分别处理;当处理生活污泥时,尾气由一段余热锅炉21进入二段余热锅炉22继续利用余热后,再进入尾气处理单元c,当处理危险污泥废物时,气体经一段余热锅炉21冷却后经旁通烟道23进入尾气处理单元c。所述尾气处理单元c包括急冷脱酸塔31和布袋除尘器32,所述急冷脱酸塔31一端连接所述二段余热锅炉22的出气口和旁通烟道23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32,布袋除尘器32另一端连接烟囱。经过尾气处理单元c,最终达到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尾气排放达标。特别是对含水率小于30%,有机质含量大于50%的污泥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热解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废物热解装置,包括:热解单元、余热利用单元以及尾气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单元包括:对污泥进行热解处理的回转炉以及对经回转炉热解后产生的气体进行燃烧的二燃室,其中,所述回转炉外部还设有与其外壁间隙设置的回转炉夹套,所述回转炉夹套连通所述二燃室的出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废物热解装置,包括:热解单元、余热利用单元以及尾气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单元包括:对污泥进行热解处理的回转炉以及对经回转炉热解后产生的气体进行燃烧的二燃室,其中,所述回转炉外部还设有与其外壁间隙设置的回转炉夹套,所述回转炉夹套连通所述二燃室的出气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废物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包括:一段余热锅炉和二段余热锅炉,所述一段余热锅炉的出气口连接所述二段余热锅炉的进气口,所述一段余热锅炉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回转炉夹套,所述二段余热锅炉的出气口连接至尾气处理单元,其中,所述一段余热锅炉的出气口还设有直接连接至尾气处理单元的旁通烟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废物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炉的出口连接出料罩,所述出料罩的底部通过安装的出料冷却变频螺旋将经回转炉处理过的污泥送至出料仓,所述出料罩的顶部通过安装的高温风机将热解后的气体送至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舟张超胡益铭荀锐吴瑞峰夏洲陈科宇金涛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深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